2020 年 8 月 3 日,艺人罗霈颖骤然离世,有些人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也一个人孤独地死去。如果选择不结婚、不生育,可以在离开前做哪些事?要怎么好好和世界说再见?

2020 年 8 月 3 日,艺人罗霈颖在家猝逝,享年 59 岁。她未与家人同住,朋友因联络不上她而登门探查,才发现此事。

单身、未婚、无子,独自一人在家逝世。罗霈颖的离开,让“孤独死”议题再度浮上台面。“孤独死”一词最早来自日语“孤独死”,指的是由于死者很少和外界互动,在过世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的事件,目前已经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


图片|来源:罗霈颖个人 facebook 

过去,大众对于孤独死的想像,多为年事已大的独居老人。然而,现代生活型态不断改变,当许多女性开始选择不婚、不生,孤独死的情况只会愈来愈多,甚至就是我们某部分人的未来。

如果单身很好,我为什么焦虑?

当女性没在“适婚年龄”步入婚姻、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常会受到外界或亲友关切。“需不需要帮你介绍对象?”“什么时候要结婚?”“还不打算生小孩吗?”诸如此类,即使对方真是好意,也对女性造成莫大压力。

而一旦你坦承说,自己不打算结婚或生小孩,对方可能会诧异地回你:“那你老了,没人陪、没人照顾,怎么办?”

原本它是能随便搪塞过去的问题,不必多虑多想;但如今,罗霈颖的离开方式,变成一个难以忽视的实际案例,唤起某些人对单身独居生活的焦虑。

在传统社会价值观,单身是“非典型亲密关系”。这类“非典型亲密实践”也包括同居、婚外性、同性恋等等,它们都长期被排挤于异性恋的婚姻主流价值之外。

“人们日常复数、多元的亲密实践,与单一编排的制度、文化规范之间存在着难以缝合的断裂。这意谓着,超出常规的人们得在法律之外,各凭本事协商,维持一个符合自己想望的亲密生活。”——陈美华,性别学者

因此,你的焦虑可能来自于,担心自己是否下错决定、不该选择独身?是否像大多数人一样走入婚姻家庭,才是好的方向?

“孤独”不卑不亢,是中性的词

一直以来,单身都遭到污名,例如:意为输家的鲁蛇(Loser),被直接拿来借代单身者。女大未嫁,会被喊做败犬,即使是事业有成的蔡依林,媒体也常称她是“黄金剩女”,彷佛只要女性没结婚,就是没走上正途。

如果一个人找到生命中的伴侣,那很好;如果一个人自己不疾不徐地过,那也很好。

婚姻不是感情的保证书。

林辰唏

我对结婚没兴趣。我不喜欢安静的家里有其他人。

天海佑希

现在我处于快乐的单身状态,我把这个状态称为“与自己相伴(self-partnered)”。

艾玛华森

单身从来不坏,孤独也是。尽管“孤独死”听起来有些吓人,但那是因为“孤独”二字向来被营造出可怜、凄凉、寂寞的形象。

孤独,意味着你有很长的时间,好好认识自己,好好和自己相处。你本独自来到世上,你也必须独自走过这段生命旅程。

在离开世界之前,你可以做这些事

记得以前读过一本书,女主角在即将死亡之际,想起自己的一生。她从不害怕死亡,但她害怕自己死时身旁没有人在。

独身生活还没蔚为主流,人们仍在摸索尝试;对于如何好好度过晚年,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现在能做的,是一些“超前布署”。

如果你担心自己过世后没人发现,你可以:

  • 每天打电话给固定的人,维系互动关系
  • 善用社区或社会网络,与左邻右舍交流

如果你担心自己过世后留下遗憾,你可以:

  • 每年写封信给自己,梳理自己过去一年做了哪些事,还有什么事是在未来一年想要达成的,有意识地运用时间。
  • 每年写封“类遗书”给你爱的人们(不必真的给出),即使有天走了,那些来不及说出口的话也能够传达出去。

更重要的是,你知道未来的每一天,你都不会辜负自己的生命。

离世是自然,也是必然,如果要走,让我们好好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