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睡不好,可能是因为在长牙;也可能是宝宝感受到你的压力而心情不好;安定情绪,采取以下对策吧!

不少妈妈会苦恼的告诉 Peggy:“我的孩子分离焦虑严重,只要我一离开就哭得唏哩花啦,睡觉时我要寸步不离,一离开就惊醒”。这次,我们来谈谈让爸妈又爱又恨的分离焦虑,与睡眠之间的关系。

分离焦虑发生的月龄

分离焦虑出现的月龄通常跟几个大动作发展 一致,在 6~8 个月宝宝学会“坐”、“爬”时出现,1 岁之后学会“走”时来到高峰。他的表现是:宝宝不让你离开他的视线,一离开就会哭闹。有些孩子甚至要一直抱着,或不停讨奶吃。

好眠师进修发展心理学时,老师提到当宝宝探索范围增加时,在心理上也会对妈妈(照顾者)出现一波依赖。就像宝宝刚学会爬行时,会一直回头确认妈妈是否还在,让刚开始发展的宝宝不至于离开太远发生危险(忍不住赞叹造物主的神奇)。

分离焦虑发生的原因跟“物体恒存”概念有关,指的是“当物体消失时,宝宝知道它仍然存在,而不是没有了”。当妈妈离开时,宝宝会哭泣,甚至去“寻找”,因为他不确定妈妈是否会回来。

延伸阅读:真的很想好好睡一觉!十个宝宝无法睡过夜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论点:宝宝大约于6~8个月开始发展此概念,于 2 岁发展完全。


图片|来源

分离焦虑会影响睡眠吗?

对宝宝来说,眼睛闭上睡觉就看不见照顾者,所以有可能因此抗拒睡觉,或在睡前哭闹。但即便如此,我们通常不会把他当作睡不好的主要原因,而是暂时影响因素。所以,甚么才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原因呢?

原因 1:大动作发展、睡眠转换期同时期发生

如刚刚所说,分离焦虑通常伴随着大动作发展(6~8 个月),也很靠近宝宝的睡眠转换期(3 转 2、2 转 1),或是长牙等等⋯⋯“大动作发展”、“睡眠转换期”跟“长牙”都容易影响睡眠,导致很多家长把“分离焦虑”跟“睡不好”连结在一起,误以为孩子睡不好是因为“分离焦虑”的原因。

但真正原因应该是:大动作发展时期对脑部的刺激,还有睡眠转换的适应期。

原因 2:照顾者本身很焦虑

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很多新手爸妈在孩子睡不好、分离焦虑时累积压力,也产生很多担心(担心孩子觉得孤单、担心孩子睡不好等⋯⋯)。

这种情况下,照顾者容易焦虑 & 惊慌失措,也不停变换或是提升安抚程度。宝宝是透过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来理解事情,如果爸妈本身很慌张无助,也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宝宝,让他们哭闹更厉害。

爸妈可以想像公司领导者突然很慌乱进办公室,面容忧愁。员工也会跟着紧张,觉得一定是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在夜晚的体现是,孩子夜醒哭闹时,妈妈会很担心孩子害怕、孤单,立马冲去安抚,用奶睡抱睡的方式安抚孩子,或直接带到大床一起睡。这时候宝宝睡眠连结的能力更强,便把这些高强度的安抚方式和入睡连结在一起,养成“非抱/喂奶不可的哄睡习惯”,成为长久性的睡眠问题。

同场加映:我家孩子好难带?四张图,带你看亚洲宝宝是不是真的睡比较少

如何减少分离焦虑对睡眠的影响呢?

作法一:保持镇定

宝宝需要的是能够支持、信任、温柔而且坚定的照顾者,而不是跟着他一起紧张的夥伴。处理宝宝之前,先处理自己的情绪。照顾者的情绪稳下来,才能有条理的观察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作法二:检视作息

过累的宝宝情绪更不稳定,上文提到睡眠转换期常常发生在相同阶段,那你家宝宝的作息有跟着调整吗?

如果孩子的夜醒增加、入睡困难,或是有早醒等其他问题。请先检视一整天的作息,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与睡眠讯号,藉此作为调整。

作法三:正确回应

这一步骤是最难的,我们还是要回应孩子,但要避免无止尽增加哄睡的安抚强度。我们回应的理由是“支持”孩子、尊重他的情绪,而不是安抚到不哭泣为止。

有些能够“自行入睡”或只要“拍拍睡”的宝宝,因为在此时被奶睡、抱睡,把睡眠跟“高强度安抚”连结在一起,成为持续且长久的睡眠问题。

同场加映:“紧紧包覆,像在母亲的子宫”安抚宝宝的有效拥抱法

结论是,分离焦虑或许会短暂影响宝宝的睡眠,但真正影响的关键是:照顾者在此时用高强度的哄睡,养成孩子新的睡眠依赖。这个依赖即便在分离焦虑结束后,还是会存在,是我们希望能避免的。

分离焦虑或许会短暂影响宝宝的睡眠,但真正影响的关键是:照顾者在此时用高强度的哄睡,养成孩子新的睡眠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