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压力一大,一时无法管控情绪,不禁对孩子失去耐心而口出恶言⋯⋯。这一时的无心之过,可能影响孩子日后的性格。

“言语暴力的问题是没有证据。”玛塔分享道,她前来寻求帮助,因为她长期饱受忧郁症之苦。

“妳所说的缺乏证据是什么意思呢?”我问她。

“当人们遭受肢体暴力或性侵害时,经历的一切都是真实有形的,但言语暴力是无形的。我总觉得若我跟别人说我遭受言语暴力,他们一定会认为我只是在抱怨自己被人吼叫而已。”玛塔解释道。

“但远远不只如此。”我认同她所说的。

“问题是,没人看得见我的伤疤。”她直觉认为自己的忧郁症、焦虑症以及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全是亲身经历的言语暴力所造成的创伤。

“我真希望自己被打败,”玛塔不只一次分享这种心情了。“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

她的这番话一直萦绕在我脑中,我的眼眶也因此泛红。

延伸阅读:家庭小法院|伴侣一点小事也要嫌弃:言语暴力也是一种家暴


图片|来源

言语暴力是什么?

言语暴力远远不只是受到责骂而已,玛塔跟我说,有诸多原因解释为何她的精神创伤是源自她母亲的长篇大论:

  • 她的音量大得吓人
  • 她的声音尖锐刺耳
  • 她那心死的眼神
  • 她脸上那带着批判、鄙视和轻蔑的表情让玛塔觉得自己很让人厌恶
  • 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她母亲会吼叫好几个小时
  • 标签和侮辱:妳被宠坏了、妳很恶心、妳很让人厌恶等
  • 她母亲随时都可能“翻脸比翻书还快”,立刻变成另一个人
  • 最后也或许是最糟糕的情况:遗弃

言语暴力会改变的你想法/大脑/身体

经常听到别人对自己大吼大叫会改变你的想法、大脑和身体,包括提升杏仁核(情绪脑)的活动、增加血液中的压力荷尔蒙,以及提高肌肉张力等。这会改变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即便长大成人离家后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大脑是根据自身的经历来建立脑神经连结的,我们可能会在脑中听见父母对我们吼叫的声音,纵使他们并不在现场,毫不夸张。玛塔每天都得费上好大的力气才能摆脱脑中不断出现的言语攻击。

依附及母婴研究皆证实了我们直观的想法:人类会在感到安心和持续被爱的时候表现得更好,这表示应以尊重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

而许多人以前都不知道的是,我们生来就拥有发展成熟的核心情绪,如悲伤、恐惧以及愤怒。举例来说,当严酷的环境(如四周充斥着吼叫声)一再触发恐惧时,就会自动产生对孩子造成创伤压力的生理和情绪反应,他们小小脑袋和身体里的压力会因为那些具攻击性的线索而增加,包括大声的音量、愤怒的声音、愤怒的眼神以及轻蔑的手势等。

孩子在冷静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好,当照顾者越冷静且与孩子产生越多连结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冷静且更有安全感,孩子的大脑和身体也会更健康。

同场加映:关系依附理论:你的安全感,从孩童时期开始形成

5 个要点帮助孩子大脑发育健全

下列为五个可以谨记在心的要点,能帮助幼童的大脑发育健全,并让孩子感到安心和安全:

  1. 要知道孩子拥有很真实的情感需求,并且需要受到适当的照料。一般而言,只要因应越多这种需求,孩子就越容易能在面临人生挑战的时候迅速恢复韧性。
  2. 瞭解核心情绪能帮助你教会孩子如何成功管理情绪。
  3. 你能藉由展现宽容、同情心以及对孩子想法和世界的好奇心,来影响他们的自尊。
  4. 当关系产生裂痕时(这经常发生于冲突期间),要尽快尝试修补与孩子间的情感连结。
  5. 你可以允许孩子与你分离并独立自主,然后用爱与连结欢迎他们回家,藉此帮助他们感到安心和安全,即便当你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生气或失望。你可以冷静谈论自己的担忧并趁机机会教育一下。

父母还能怎么做?提升自我觉察度

身为父母,有时会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甚或是察觉到自己是否有越界到言语暴力的程度了,“严格的纪律者”以及“造成创伤者”之间有时只是一线之隔。但只要有所觉察就能走得长远:察觉自己的行为、聆听自己的语气和词语的选择,以及观察自己的肢体语言,这都会能帮助我们自我检视,表现强硬、蔑视甚至是表现冷漠的孩子其实也仍经不起创伤的打击。

我们必须记住并尊重自身的童年经验(那些美好、糟糕透顶或是处在中间地带的感受),并且尽力帮助家人变得更好,把更多自己最棒、最温和的童年经验传递给下一代,而那些痛苦的经验,就从我们开始停止继续传递下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