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新加坡,也去过香港,现在在台湾打拼。在海外辗转工作了 17 年的 Umy,用她的历练写出了第一本着作《妮雅的爱鼓》。


图片|One-Forty 提供

One-Forty 认为移工不只是移工,除了工作以外,每个人不同的专长与兴趣,都可能让他们在台湾,闪闪发亮。因此,我们在今年发起了大使计画,邀请多元样貌的移工,透过分享自身的故事,化为鼓励每位移工的能量,期许每一位移工,都能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

戴着金色头巾,上面镶着蓝橘色水滴的形状,金亮色的头巾底下,除了深邃的双眼皮,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露出洁白牙齿的灿烂笑容,他是 One-Forty 大使成员,Umy。


图片|One-Forty 提供

今年 44 岁的 Umy,1999 年开始出国工作,曾经在新加坡、香港以及台湾闯荡,他将不同地方的生活经验,结合喜欢书写的兴趣,在 2003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着作《妮雅的爱鼓》(Genderang Cinta Nia)。

爱上写作的原因,是因为国中的老师的鼓励

国中时期的 Umy 就像颗星星般的熠熠生辉,喜欢阅读写作。他带来的气质或许与同龄会跳舞或是弹吉他的同学很不一样,但在他的文字世界中,却展现了 Umy 截然不同的样貌。那时班上有一面墙,除了班级的公告事项, Umy 的作品也因为被老师称赞,而时常的被张贴在墙上。

带着老师的肯定,文字的力量伴随着他成长,这也成为 Umy 来到台湾后,参加 Forum Lingkar Pena(印尼笔社)不断练习书写的动力。笔社当中的朋友总是称 Umy 为 Bunda(印尼文:妈妈),除了因为 Umy 对待笔社的夥伴如同妈妈一样的亲切,还有因为 Umy 在阿拉伯语中也代表着妈妈的意思,久而久之, Bunda 的名字也深植在 Umy 的心中,成为他在创作时的笔名。


“我很喜欢 Chairil Anwar,每次读他的诗文,可以感受到他的努力,以及他的生命的能量,让我可以不断地坚持走下去。”图片|One-Forty 提供

隔着一个萤幕的相见,满是对家人的思念

2004 年,Umy 回印尼结婚并生下一个小男孩,当孩子两岁时,在金钱与家人的拉扯下,他决定前往身边姊妹们工作的城市,香港。在香港工作的那五年, Umy 帮忙照顾一个从出生到五岁的孩子,而自己的亲身孩子却远在印尼,仅能透过一个萤幕面板相见。

“在香港和儿子视讯的时候,他有时候会吃醋,认为我比较爱那个弟弟,而不是自己。”

与家人的距离,是当时 Umy 最艰难的挑战。在自己陪伴了别人家的孩子成长时,却错过了自己孩子长大的每一瞬间。

延伸阅读:在他的镜头下,香港是座孤独的城市:移工摄影师故事

在香港合约到期前一年,远在印尼的爸爸生病了,Umy 匆匆的结束了香港的工作,回到印尼照顾爸爸,然而,爸爸看见 Umy 一个礼拜后,像是完成了最后的心愿,离开了。

告别了爸爸,Umy 重新整理自己,仍然决定继续出国赚钱。但是与香港的孩子连结的感情,反而阻挡了他再次去香港工作的念头,深怕自己陷入两边孩子的温柔的拉扯,因此, Umy 选择来到台湾。

台湾是个安稳、温柔的地方,如果能早点学会中文就好了

“台湾是个安稳、温柔的地方,去哪里都有安全感,而且去哪里公车、火车都很准时,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出门。”

经历了三个不同文化与生活的地方,Umy 用着顺畅的中文这么跟我们形容他眼中的台湾。

同场加映:这十张照片,是东南亚移工眼中的台湾

在台湾十年的 Umy 尽管现在能够说着流利的中文,但回想来台之初,因为语言差异所发生糗事,Umy 依然历历在目。

像是老板曾经麻烦 Umy 帮忙拿“糖”,而 Umy 最后递给老板的却是一碗“汤”。对于母语没有声调的 Umy 来说,不能辨别注音当中的一二三四声,是他来台之初最困扰的事。我们平时轻易使用的语言,有可能会对一位初来台湾的移工,无法融入台湾生活的重要关键。

与雇主的沟通问题,是许多移工来台最希望能够改善的地方,尽管 Umy 因为工作繁忙而不能参与 One-Forty 的中文课,但他回想当年坐在北车的黑白格子当中时 ,看着我们到处寻找学生,他这么形容 :

同场加映:台北车站最美丽的瞬间:不分种族国家,我们都在这里席地而坐

“对于我们这些渴望学习的人,One-Forty就像是水一样,可以帮我们止渴。”


图片|One-Forty 提供

我最喜欢的中文字是“出”,两个山,也代表自由

当我们问起他最喜欢的中文字,Umy 慢慢思索后,吐出了这个字,出。像是代表了他这 17 年的努力,是为了追寻更自由的生活,期许自己能够赶快存下足够的钱,回到印尼,陪伴思念已久儿子。

拿起手机,Umy 熟练的将相簿点选到儿子的画面,里面的小男孩随着相片一张一张的切换,变得越来越成熟。说起孩子的 Umy 难掩兴奋之情。“他唱歌很好听哦。”“他现在也有在学校的玩乐团当 Bass 手。”“他国中投稿了一篇关于妈妈的诗文,还得了我们那个地方的大奖。”Umy 骄傲的说着关于儿子的一切,仅管自己过去 17 年总是在外地工作,但是他对孩子的关心,与孩子的连结,从来都没有因为距离而消失。

最后,我们问起 Umy 觉得自己十年后会在做什么?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开书店。在想像的同时,他形容着脑海中梦想书店的模样。“一进门的左手边是咖啡 bar,右侧有好几层书柜,空间不用很大,但是要有是花园,大家可以在这里写作、聊天和分享故事。”

Umy 说着这些梦想的眼神, 闪闪发亮,他脑海里的世界彷佛不再是梦想,而是再几年后就会成真的愿望。

支持我们,让每位移工都能勇敢追梦

每年,有超过三万名像 Umy 这样远渡重洋的海外工作者,离开家乡,独自抵达一个陌生的国度,为了实践梦想,努力工作着。而他们生而为“人”,除了工作以外,有着自己的感兴趣的领域、热衷的志业以及期待的梦想,或许你也能发掘像 Umy 这样充满热情的人,甚至成为他们的梦想推手之一。

现在, 就加入我们,一起成为东南亚移工们的梦想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