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还小的孩子,不见得能听得懂你在说什么,所以一哭闹起来很难安抚。身为家长,该如何保持平静和孩子讲道理呢?

文|吴懿珊 谘商心理师

依附关系是孩子得以生存下来的重要依据。当孩子在各种威胁的情景下,体验到一次又一次照顾者会确保他的安全,便渐渐地形成了安全感,因而能积极地探索外在世界,和他人建立新的连结。

身为家长的我们往往在跌跌撞撞之中,摸索着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照顾者。每次帮助孩子处理不舒服和挫折感,其实都在教孩子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这些都是“依附”的礼物。

我女儿妍妍幼稚园时,有天晚上一进到卧房就放声大哭,重复说着:“小被、小被⋯⋯。”我立即察觉到女儿急着找到那条她从出生以来就形影不离的“入睡夥伴”,上前轻拍她,说着:“小被有点脏,所以刚才拿到洗衣机洗了,今天晚上我们抱着娃娃睡好吗?”女儿听到后哭得更大声:“我不要!我只要小被,我不要娃娃⋯⋯。”我张开手示意要拥抱她,女儿往后退、缩进棉被里:“我没有小被睡不着!又没有很脏,妳为什么把它拿去洗?”

延伸阅读:可不可以不要弄坏我的玩具?心理学看童年创伤

我解释道:“我知道小被很重要,我也知道妳现在很想要拿到小被,可是还没洗好。而且小被从洗衣机拿出来也是湿的,没办法立刻变干、放在床上啊!”女儿听到之后再度在棉被里大哭,我走向前,打开她的棉被一小角,女儿随即伸手盖上,继续啜泣。我叹了一口气,说:“我去装个水,等下回来。”

我明白在开始安抚她之前,累积一天职场疲惫、情绪调节力薄弱的当下,我需要让自己平静下来,我需要为自己争取一小段思考处理方式的时间。

几分钟后,我拿着温水进房:“妍妍,我们一起喝个水好吗?身体会比较温暖喔!”女儿缓缓挪开棉被、接过水杯喝了几口,慢慢抬头看着我。

我看着她,右手揽着她的肩膀:“妈妈没有先跟妳说就拿小被去洗,对不起。哭一哭有比较舒服吗?”女儿回抱,说着:“嗯,我很想小被”。我看着她:“嗯,我知道,你很难过吧!可能也有点在气我吗?”女儿用手抹掉眼泪说着:“嗯,因为妈妈把小被拿走了,小被是我最重要的东西。”

我将头靠着女儿,慢慢说着:“谢谢你跟妈妈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难过、为什么生气。而且这样说出来之后,妈妈也就知道你的感觉了。小被明天才会干,现在虽然没有小被,可是时间很晚还是要睡了。我们一起想一下怎么样可以帮忙让你睡着。你想要听音乐吗?还是听故事呢?”

我拿起绘本,和女儿一人轮流念一句故事内容,念着念着我看见她开始打瞌睡了,我的心也跟着孩子的身躯松了下来。

延伸阅读:从新冠肺炎到美国种族抗争:为什么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重要?

现实往往不会如教养 SOP 一样顺利达标。爸妈是人不是神,无法毫不漏接孩子抛给我们、期待我们回应的“需求”。如何将育儿这件事从“困难重重的考验”迈向“珍贵美好的经验”,奠基于每一次亲子互动良好的关系。


图片|来源

良好依附关系的建立,主要来自以下三个途径:

1.同在共鸣,专注陪伴

在不同照顾品质的亲子互动下,形成以下四种依附类型:自信独立、人我关系和睦的“安全型依附”;贬抑自己、需要从关系中获得依赖感的“焦虑矛盾型依附”;过度倚靠自己、与他人关系淡漠的“逃避型依附”;难以肯定自己、信赖他人,因而需要控制感的“紊乱型依附”。而安全依附的建立,首要从照顾者的陪伴开始。

推荐阅读:“不想浪费力气讨爱,因为爸妈从来不在”什么教养环境容易养成逃避依附?

有效能的陪伴并非强调时间的长度与频率,而是相处时专注投入的品质。

从关注孩子的未来 (孩子需要什么,以后才能成功?),将焦点挪移到此时此刻。孩子需要我们怎么满足他的需求?是不评价的好奇关心?是无需言语就能即时回应的理解共鸣?还是能全然放松的接纳支持?

允许双方分享体验,而非改变各自的观点。例如“小被”虽然对于我与女儿代表的重要性不同,但我们的对话聚焦于如何因应困难与问题解决,而非陷入谁对谁错的争辩。

当关系允许差异存在,将充满弹性与韧力。

2. 调节情绪,修复沟通

情绪是需求、价值和欲望的讯号,若我们不恰当的表达情绪,可能会阻碍目标的完成;若将情绪强加于他人、无法同理他人,亦难以维持关系。孩子拥有丰富的情绪,但自我调节并非是生来即有的能力。爸妈的工作是帮助孩子学习感受情绪、认识情绪、辨识情绪,进而培养出调节情绪的能力。

藉由家长对孩子情绪的猜测与反映“有点生气吗?”,帮助孩子体会这份生气的感觉是从何而来,催化孩子体会、统整自己的感受。

从爸妈接纳、理解的回应,孩子体会到关系是具有疗愈的,寻求陪伴是有意义的,从而发展出孩子为他人着想、同理回应的能力。

当孩子因为家长的平稳而跟着平静下来。孩子接收到爸妈愿意“一起想办法以让我好过一点”,就更有能力重启沟通。亲子关系因此从破裂得以修复,也替孩子存下挫折容忍力的资本。

3. 乐于探索,享受互动

当我们能弯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孩子感受到我们愿意关注对他而言有趣的一切,同时体会到大人“因为有他的存在而感到快乐”,这将有助于丰厚孩子的自我价值及成就感。

健康依附关系的基础,其实是从陪伴开始。

不论是睡前的故事时光,或是日常的游戏,相伴的快乐与互惠的乐趣带来安全与接纳。一同投入兴趣、互相敦促学习、合作照顾宠物⋯⋯。每个时刻,都留下了滋养彼此生命的景致,都延续了通往美好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