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精神的连结,比你想像地来得深刻。因此照顾到患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可能可以改善现况。

我爸最近经常叫痛。

经过各种检查找不出什么原因,于是我就去问了我的督导,该怎么办?

第一个督导跟我说,药物可以再调整。

第二个督导跟我说,他爷爷也是这个样子,只能陪伴。

第三个督导跟我说,要不要去做检查(可是我们什么检查都做过了)。

第二个督导跟我讲的话尤其废话,陪伴我还不懂吗,都已经实习了一年多了,这么基本的我怎么可能不会呢?


图片|作者提供

后来发现,我还真的不会。

我只想要解决问题,解决他不要再继续说他这里痛那里痛,但我并没有真的想要陪伴他。

直到昨天,我陪我爸去作检查(没错,数不尽的检查),他躺在一个特别的 fMRI 的机器当中(家属竟然可以陪同在旁边),由于需要扫描心脏的部位,所以两手要举高,可是这样他会觉得很痛很不舒服,我就在旁边一边陪伴他,一边握着他的手(此时应该要唱《握你的手》)。这个检查从头到尾扫描超过 10 分钟,所以 10 几分钟的时间我都陪在他旁边,而且还要做两次。这段时间,我没有办法做任何事情,就只是陪着他,专心的陪着他然后把手给握好。

他当然还是一直说很痛很痛,希望赶快结束,但我就一直安抚他。看起来很没有效率的做法,就这样持续了 13 分钟,而且做了两次。

我把一整天的个案都排开,就为了这两个 13 分钟(谢谢各位个案大大的体谅)。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突然开口跟我说:“大宝,爸爸觉得你进步很多。”我眼泪都要喷出来了,但是当下我还要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喔”。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陪伴的力量这么大,只是陪在旁边,同理他的感觉,就算什么都没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改变,疼痛依然持续,抱怨依然没有停止,还是可以唤起一些连结,还是可以把那些疏离的、遥远的、区隔的彼此,带到这个当下,真真切切地,珍惜相处的片刻。

同场加映:“不做什么,陪着就行”20 个让你找回勇气的故事

陪伴了个案这么久,古时候督导二就跟我说,陪伴的重要性很强大,不要小看陪伴的力量,但我总是不懂。教会我的竟然不是实习,而是我爸。

疼痛与陪伴的修炼

面对莫名疼痛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通常长辈会不断地抱怨,抱怨他身体各个部位的疼痛,但是透过各种检查都找不出原因来,这个我们在诊断上有可能是疼痛疾患(Pain disorder,又叫做somatoform pain,躯体/身体化症状)[1],值得是一种找不出病因以及物理上面的损伤,但患者荏苒感到疼痛的心理疾病,通常更忧郁、焦虑、以及一些复杂的情绪机制有关。一个整合了大量的后设研究分析显示,抗忧郁药(anti-depression)有显着的效果(整体来说平均的效果量是.48),但也有研究发现效果量是0的(翻译蒟蒻:就是吃抗忧郁药物无效,仍然感到疼痛的患者)。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原因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大概和下面两个因素有关[2]:

  • 遗传与发展的效果:早期经验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影响了该共享系统的发展以及有效调节该系统的能力。 婴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调节对于这些大脑回路的最佳发育至关重要。

  • 早年的人际互动:因此,在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这种共享神经系统的异常发育可能最终导致对身体和社交疼痛以及成年后对其调节的问题的敏感性增加。

推荐阅读:对环境敏锐、容易感到受伤:两则故事更了解高敏感“兰花型”孩子

看起来好像是一筹莫展的一种疾病,但其实在另外一个研究当中漏出曙光。这项研究收集了明尼苏达人格测验以及疼痛疾患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3]:

  • 躯体化症状和拒绝防御机制是样品的特征。 (翻译蒟蒻:透过压抑一些情绪,或者是一些心理上的防卫机转,让当事人感受不到情绪,但是这些情绪却展现在身体上面,变成一种疼痛。所以你问这些长辈们是不是觉得焦虑忧郁心情不好,他们都会说没有,可是他们会说他们全身都在莫名的疼痛)

  • 通常在“过分滋养”的人际关系当中(翻译蒟蒻:当患者感到不舒服或者是疼痛的时候,就会有人安抚他,久了之后,他就学会使用喊痛来寻求安抚)

  • 在修订的症状检查表 90(SCL-90-R)中,躯体化症状与忧郁和焦虑是最高的。

事实上,也有研究显示这样的疼痛是和身心的压力有关,然而如果身边有比较好的“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翻译蒟蒻:工具性的、具体有用的,或者是情绪性的、单纯在现场的陪伴),患者会觉得比较舒服[3]。

总结一下前面所说的

  1. 身体化的疼痛通常和神经以及心理的症状有关,也与身边是否有人给社会支持有关。

  2. 抗忧郁的药物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效果不错,不过仍然有一些人就显现出没有太多的帮忙。所以这也意味着除了药物之外,我们可能需要其他的介入。

  3. 患者可能跟照顾者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患者不断提出自己的疼痛,然后照顾者就会去照顾他,之后,患者就学会要透过喊痛,来得到一段关系当中的爱。

  4. 既然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是其中一个患者变成人之后,还可以调整的因素,所以陪伴就变得很重要了,因为如果是专心而且良好的陪伴,那么患者就不需要用这么防卫的方式来显现出他的需求;可是如果陪伴者总是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也无可厚非,照顾一个病人是很辛苦的),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变成“负面安抚”,比方说,照顾者可能会讲:“我叫你吃药你就是不吃药,难怪才会痛啊!”(然后一边去拿药来喂给患者吃),患者虽然获得了暂时的被照顾,但是他却没有获得他真正想要的,就是爱。照顾者只是想要解决眼前的麻烦,让他闭嘴。

发现了吗,陪伴真的是一场非常漫长的修炼。你要能够真心陪伴一个人,要花的不只是时间和精神,还要用你的心。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状况已经很不好了,那么很有可能还要找其他的帮手,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去扛这个责任。

推荐阅读:张曼娟专文|没做过照顾者,所有指责都是置身事外

不要小看陪伴的力量

“大宝,谢谢你今天陪爸爸来检查。”他摇摇晃晃地走回他每天固定做的位子上,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觉得很心酸的感觉,曾经他是那么的意气风发、那么的凶猛;我曾经那么害怕他,害怕他生气、害怕他突然打开我房间的窗户,但现在面前这个孱弱衰老的他,却让我却有一种很疼惜的感觉。(虽然很后面我才发现这个疼惜也是在疼惜我自己)。

我没有抱他,但是就是靠在他的肩膀上。这是第一次我靠在我爸的肩膀上,感觉好生硬,但又很熟悉。

如果你的生命当中,也有一些人,一天到晚喊痛,那么或许重要的,并不是解决他们的痛,而是最简单也看起来最没有用的陪伴。

不要小看陪伴的力量,如果你能够全心全意的陪伴,这个小小的动作,会把你们彼此都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