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心理谘商个案分享,有个小男孩,有天开始突然经常性的跌倒,最后变得不会走路了。然而却检查不出任何病因。后来深入了解他与父母的关系后,慢慢有了解答......。


图片|来源

文|王玺

当着他们的面,他终于再一次摔倒了。

有人问:“在妳的谘询中,有没有让妳感觉挫败无助的案例?”

有,当然有。

印象最深的一个个案,是之前在以神经内科而知名的医院做谘询时遇到的。

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因突然不能行走被家人带着四处求医,最后到这家医院住院治疗,各种检查之后诊断结果是:无任何器质性病变。

他的主治医师建议他的家人带孩子来做心理治疗。

男孩是被他爸爸背着、哥哥一路护送着来到办公室的,他被放到我对面的椅子上时,整个人软绵绵的没有力气,就像一个大布袋堆下来了。

这孩子家在北京郊区,他爸爸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很得体,像见过世面的样子。一见我,这个爸爸难掩焦虑,连珠炮发问:“怎么治疗?听说心理治疗就是说话,说话就能把孩子治好?就能让孩子走路?”

他又强调说:“为了这孩子的病,我的生意也停了,成天就带他到处看病了。”

爸爸说话的时候,那孩子往里缩了缩,表情羞怯、柔弱。

爸爸和哥哥离开后,男孩明显有些紧张,不时看看我,脸涨得通红,问他几个问题,他都很害羞、抵触的样子。

我想了想,问他:“你喜欢画画吗?”

听到画画他眼睛一亮,我把纸和彩笔放在他面前,他吃力的把整个上半身趴俯在桌面上,非常认真的画起来。画的中心是一家四口,上面有太阳,四周有花有草,画面很温馨。他说这就像他的家,妈妈做饭,一家人一起吃。我问他想妈妈吗,他频频点头。我说:“你画画很用心,上学的时候学习很认真吧?”

他又眼睛一亮:“是,每次考试我在班上都是第一名。”

我:“想回学校上课吗?”

他:“想,做梦都想。”

第一次谘询结束,他爸爸和哥哥又把他背回病房。

看到这一幕我很难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什么病都没有的孩子走不了路呢?

随着谘询的进展,我们的谘访关系建立得很好,男孩开始信任我,讲了很多心里话,也让我拼凑起了事情的全貌。

他从小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因为爸爸在外做点小生意,家境比一般孩子好很多。平时爸爸在外工作,一个月回一两次家,家里则由妈妈照顾他和哥哥。一家人的生活平静安稳,那时的他活泼开朗,喜欢运动,成绩在班上年年第一,那是他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

半年前,爸爸生意走下坡路,想改行做别的生意,但都不太顺利,他回家的次数增加了,家里气氛却没从前好了。爸爸、妈妈经常会争吵,一吵架对他和哥哥就没好脸色。哥哥性格大大咧咧,不往心里去,他却性格敏感、爱思虑,一听争吵声就受不了,惯用的应对方式就是躲到自己的小房间床上戴耳机听歌。

爸爸性格强势、控制欲强,平时对小儿子最不放心,各方面都要教导他。从小到大他几乎什么都得听爸爸的,导致这孩子性格懦弱,做什么都不敢有自己的主见。他最怕爸爸发火,每当爸爸脾气暴躁的时候,他会更惊慌失措,他跟我形容那种感觉是“胸口闷闷的,心跳很快”。

几个月前的某一天,他突然毫无征兆的摔倒了,而且自己站不起来,类似情况发生好几次之后,家人开始做什么都扶着他、背着他,还背他去上学,但在学校他也坚持不了太久,说自己浑身无力,只好回家去床上躺着……。

其实在和他爸爸的交谈中,我已明显感觉到他的强势,还有他一直很严重的焦虑:“我孩子行不行,他到底还能好起来吗?”

我总是提醒他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家长情绪不稳的话,孩子的情绪也容易不稳定。也要学会适当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对自己的生活,别把孩子抓得太紧。每次他都唯唯诺诺笑着答应,说一定听我的,配合治疗。

每一次谘询结束时孩子都会问我:“我还能走路吗?”

每次我都坚定的告诉他:“能!”

但我担忧的是,他从我这儿获得的鼓励和暗示,能否抵御他爸爸的焦虑和质疑。

第四次谘询的时候,爸爸没来,是哥哥搀扶着他来的,看到他直立出现在门口,我太高兴了。一见我,他就咧嘴笑,说这两天身上像有了很多力气,想着我说的话和让他尝试的方法,他慢慢的、大胆的下了地。

爸爸和哥哥对此也很惊讶,但爸爸还是不放心,要求无论到哪里至少都要扶着他。

就是说,其实就算不扶他,他也完全可以走路。

那一次谘询非常重要,几乎让我看到了谜底。

孩子告诉我:“爸爸不是因为我病了才停了生意,在我生病前,他就没工作了。”

我一震,心想:第一次见面时,爸爸为什么说谎?为什么要把自己生意的失败归因到儿子的症状上?

男孩说,在他出现数次摔倒不能走路的症状前,情绪日益焦躁郁闷的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已极度恶化。二人不停的吵闹打架,最后妈妈实在受不了了,提出离婚,爸爸不同意,说她是不是外面有男人了,于是两人又开始争吵……。

他的症状,就是在家里硝烟四起的时候出现的。

我心里已明白七八分:“你不能走路以后,爸爸妈妈还吵架、闹离婚吗?”

他说:“不吵了。我爸妈都忙着照顾我了。我给他们添了好多麻烦。”

谘询快结束时有人敲门,他看看我,我假装没听到,也不看他,结果他一下子站起来,走到门口把门打开。门外,站着他的爸爸、哥哥。

延伸阅读:“真实的我,妈妈还会爱吗?”从梦境看你潜藏的童年恐惧

和爸爸单独交谈时,他对我表示感谢,说真没想到儿子可以下来走路了,但话锋一转他又说:“王老师,我还是不放心,这两天我看他能走路了,又高兴又怕他摔倒,一步不敢停在后面跟着他。今天我去医院问医生了,医生也不敢确定他会不会再次摔倒……妳说这能管用多久?”

我说:“他本来就没病,本来就可以正常行走啊,是你太担心了,有时你们的过度反应会强化他的症状。”

他一脸懵懂看着我:“我也希望他没病呀,但是万一他又摔倒了呢?”

我说:“这样吧,下次谘询你一个人来。”

他唯唯诺诺很配合的点头。

我心里却有了莫名的担忧。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常常口头答应快,行动上却另有主见。

再一次谘询,爸爸果然没来,哥哥把弟弟半背半抱拖来的。

我问哥哥:“爸爸呢?”

哥哥说:“弟弟又走不了了,爸爸去联系别的医院了。”

我心里又是生气,又是痛惜,又是懊恼。我看着小男孩,他脸红红的不敢看我。

原来,他能走路这几天,他爸爸的担忧更多了,和哥哥两人寸步不离跟在他身后,而且不停的问他:“你真的能走吗?别又摔倒了呀?你的腿有没有什么感觉?”弄得他也开始怀疑自己。

延伸阅读:理智型、情绪型、溺爱型:父母的模样,真的会与我们共生吗?

当着他们的面,他终于再一次摔倒了。

我能做什么呢?

一个小时谘询,和家人全天候的陪伴、影响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很多人治疗有效果了,一回家就打回原形。

只要这个家庭里,有人需要这个人的症状。

一个人的症状,往往是整个家庭的症状。

爸爸需要他的症状,为自己失败的生意找藉口。

家庭需要他的症状,确保爸妈不会离婚。

他的症状,会换来家庭的稳定和运转。

一旦捕捉到父母潜意识的需要,孩子往往会用自己的症状迎合、讨好家人。

无条件的爱,孩子比父母更多。

没有比孩子更忠诚、更爱家的了。

治愈你

有时在治疗中,当孩子的症状减轻,他的父母家人并不一定真的高兴。因为这个家庭之前的运转,可能是孩子用自己的症状来维系的。一旦孩子症状好转,这个家庭以往维持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因此,有些父母难以承受和适应平衡被打破后的局面,潜意识里会否定或破坏治疗。

延伸阅读:“日常的小挫折,都需要好好疗伤”给家的四个创伤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