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孩子与父母亲的关系,将会如何影响他们未来的亲密关系?对此有多方心理学解释角度。本篇文章依据比较传统的教养理论而提出部分看法,或许能帮助你有更多思考。

文|王玺

人生第一个三角关系,就是家庭

我女儿不想谈恋爱……,

父母生病,孩子吃药。

气质雍容华贵,穿着精致得体,眼神里透着精明,这样一位中年女性,她会因何而来呢?

一坐下她就开门见山:“我最近很烦,很担心一件事情,我女儿好像不太愿意谈恋爱呢。”

问她女儿多大了,她说十六岁。

我很好奇:“她才十六岁,这个担心是否太早了?”

她说:“我知道妳一定觉得奇怪,别的家长都害怕孩子太早谈恋爱,为什么我会担心女儿不愿意谈恋爱。”

原来,刚升高一的女儿最近频频表现出对男生的反感,回家告诉家人谁谁谈恋爱时,流露出对女生的鄙视,认为那些女生为了一个男生要死要活特别让人看不起,还再三跟家人强调:“我是不会谈恋爱的,我对男生一点兴趣也没有。”

当妈的开玩笑:“等妳再长大一点就喜欢男生了,以后妳会恋爱,会结婚,将来我还等着抱孙子呢。”

闻此言,女儿反应激烈:“别跟我说这种话,好恶心。”

当妈的吓一跳,心里暗自犯起了嘀咕,因为早在几年前,她就有些隐隐的不安了。这个不安来自女儿的打扮,女儿长相清秀,却不喜欢留长发、不喜欢漂亮衣服、不喜欢化妆品。一句话,别的女孩子喜欢的东西她都不喜欢。

她说:“这孩子,不会是同性恋吧?”

在她的描述里,她的家庭很幸福和睦。她是家中独生女,为了方便彼此照应,婚后她和父母住在同一个社区。她和父母、老公、女儿的关系都很好,父母身体健康,老公宽厚善良,女儿听话懂事,一家人生活舒适优渥,几乎没有什么冲突,她实在想不通女儿的表现是哪里出了问题。

很多时候,来访者因为某个困惑而来,但对于困惑的源头却毫无察觉,这时候,往往需要一些辅助工具来说明谘询,比如沙盘、绘画、房树人等。

我递给她一张白纸,一支笔,请她写下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事物。


图片|来源

她几乎未加思索,直接挥笔写出了前四个,准备写第五个的时候她有些犹豫,抬头看着我:“王老师,可以同时写两个吗?我家有一只猫,有一条狗,它们对我都很重要。”

我点头同意,她如释重负,写好后递给了我。我接过来一看,她写下的顺序依次是:女儿、父亲、母亲、我自己、胖胖和嘟嘟。她突然笑了:“哎呀,好像漏了我老公。他在我们家是末等公民,他自己也经常说他没有猫狗重要。”

这话我信。连猫和狗都双双上榜了,她老公在家里的地位可想而知。

说起老公,她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有些复杂:“怎么说呢,他人很好,就是太老实了,老实得有些窝囊。说实在的,当初追我的人很多,我根本就看不上他,也没想到会嫁给他。”

那为何最终还是选择了他?

她说:“我爸妈喜欢他呀。我爸爸一向看人很准,说他忠厚可靠,脾气性格最适合我,所以我听从了爸爸的意见。”

听从爸爸的意见嫁给了他,并不代表她内心喜欢、认可并接受了这个男人。

她很漂亮,工作体面、能力很强,赚钱远比老公多,一切的一切决定了在这段婚姻中,她为王、他为臣,她从骨子里看不起他,却又离不开他,一方面忌惮于父母对他的喜欢;另一方面,在他面前,她有强烈的优越感,她喜欢理直气壮的享受他对自己的照顾与付出。但她又实在嫌弃他的无能,所以当她怀孕的时候,就在心里做出了一个决定:孩子以后决不能像他。

延伸阅读:结婚前的十种价值观讨论:问问他,你想创造哪一种亲密关系?

孩子出生以后,她的确有意无意的在孩子和老公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女儿年幼时由外婆、外公和阿姨照顾,上幼儿园后由外婆、外公接送,上学后由她这个当妈的亲自管教和辅导学习。

在这个家里,女儿和她关系最紧密,爸爸彷佛被隐身了。这个男人除了每天上下班,回家做点家事,和女儿之间几乎没有交谈、互动的机会。在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上,他都插不上手,完全被排斥了。

在潜意识里,她一直认为把女儿和丈夫隔离开是对的,她不希望女儿的脾气性格像丈夫。

孩子最善于观察和捕捉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小鬼大的女儿照猫画虎,对爸爸也颐指气使,全无敬畏。爸爸对女儿百般疼爱,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说。在他心里,家里不过又多了一位需要他包容伺候的小公主而已。

有一次谘询,她把女儿带来了。

她一直想带女儿来,是因为心里还有许多担忧。跟女儿交谈之后,我发现她的确如她母亲所担心的那样,有明显的忧郁、焦虑情绪。

这个外表秀气的女生,内心有太多纠结与恐惧。她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打交道,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不知道不同的场合该说什么话。从小到大,她习惯了依赖家人,自己不敢做任何决定,更不敢去冒险,尤其去到陌生的地方,会表现得特别胆怯。比方说,如果要她一个人坐公车、地铁去参加什么活动,她会提前几天就陷入焦虑之中。

这个在家里被无限满足、宠爱的女生,是典型的窝里横,一旦到了家以外的地方,窝里横就变成了手足无措的婴儿。外面的世界对她而言,是如此的未知而可怕。

这个女生的种种表现,无疑是和父亲的关系出了问题。

一个人童年与母亲的关系决定其一生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对儿女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父女关系,很多时候父亲对女儿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母亲。被父亲疼爱、肯定、支持的女儿,往往在自尊、自信、安全感甚至智力水准上有较好的表现。父女关系模式甚至会决定女儿未来的婚姻品质、与配偶相处及两性关系模式。

对孩子的教育里,母亲代表温柔、照顾、陪伴、爱心,父亲代表力量、秩序、权威、规则。缺少任何一方的支撑,孩子都容易出问题。

三岁以下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眼里,整个世界都是无条件围绕着自己来运转的。但三岁之后,孩子在家长的教育引导下,会慢慢产生约束自己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运转方式会逐渐有所了解。他们要学着用被社会认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候就会开始建立规则意识了,而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介入显得特别重要。

相比母亲,父亲更能为孩子建立界限和规则意识。

一个人的规则意识首先要从家里开始建立,要先认同了家里的规矩,才能循序渐进的去认同社会的规矩。在很多女人强势的家庭里,妻子容易对丈夫严厉苛刻,对孩子则心软、耳根子软,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表现出过度的溺爱与控制,没有原则、没有规矩。

如此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孩子说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做事随心所欲、大胆超出常规,有的妈妈对此还很得意,觉得我们的孩子天性多自由。这些妈妈想不到的是,这样的孩子,养在自己家里可以,一旦到了校园里、社会上,几乎是人见人厌、人见人躲,不受人欢迎,更难以被环境和群体接纳。

不认同父亲并缺少父亲引导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外部世界的规则,会恐惧权威,内心没有自信和安全感,做事缺乏耐力和韧性。父爱的缺席,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恋爱价值观。

延伸阅读:父女关系,如何深切影响女儿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她说:“过去我还挺自豪的,总觉得女儿跟我好,离不开我,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和肯定。我心里一直希望女儿像我,从没想到她也需要认同她爸爸。”

紧接着她又说:“我跟我爸爸关系就很好,我很认同他。”

我开玩笑说:“认同到婚姻大事都要听他的。”

她笑了,突然眼圈有些泛红:“其实,有时候我也挺怨他的。”

谈到和父母的关系时,她发现自己心里竟然隐藏了那么多不满。从小到大,因为家境优越,父母在物质上充分满足了她,但另一方面也很控制她,具体表现在要求她听话、顺从,学习要好,做人要正直,她经常因为一些小小的错误被父母责骂,有时甚至会打她。

记得有一次,步入青春期的她和男生约会被父亲发现了,父亲什么也不问劈头就甩了她两个大耳光,打得她头晕目眩、羞愧难当,母亲还在一旁说风凉话:“妳爸爸打妳都是为妳好,妳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她反省的结果就是再也不敢轻易和男生靠近了,甚至再有人热烈追求她,她都觉得是在害自己,不但不为之感动,还会对对方心生反感。

选择嫁给丈夫,虽然首先考虑到父母的喜欢,有孝顺、满足父母心愿的意思,但其实找一个远远不如自己的男人,正是她所需要的。

女孩子找丈夫,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找和自己父亲特别相像的男人,一种是找和父亲截然不同的男人。她显然选择了后者。

她仔细回忆起来,在婚前为数不多的恋爱经历中,她往往第一时间就会否决跟父亲相似的男人。这些男人的优秀,恰恰成了他们的阻碍,因为优秀的男性于她而言意味着强大,也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容易诱发她内在的自卑和弱小感。在宽厚善良、平庸无能的丈夫面前,她可以高高在上为所欲为,这让她感觉很好,很有安全感和掌控感。所以她在婚姻中一边轻视、压制丈夫,一边又离不开丈夫。

从小到大,她虽然顺从父母,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愤恨一直都在,只是她没有意识到。她更未曾意识到的是,她把自己对父母积压已久的愤怒和怨恨都投射到了丈夫身上。在丈夫面前处处逞强、骄横任性,透过对丈夫的打压和贬损,来补偿自己过去在父母那里遭受的打压和贬损。

以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丈夫,她最终变得如父亲一般控制、强势。

潜意识中,她把年轻时和父母关系里自己无力面对、解决的心结,转移到了自己的婚姻里,试图在和丈夫的关系中去解决、去修正。这样做,就好比张三原本应该和李四打官司,却硬要去和不相干的王五打,结果可想而知。

多年来对丈夫的忽略和轻视、极不对等的夫妻关系,最终都呈现在女儿的状态里。女儿怯弱不自信、排斥异性的背后,缺少了对父亲的认可和父性力量的支撑。

对孩子来讲,人生第一个三角关系就是家庭关系。


图片|来源

如果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角关系能够均衡发展,对孩子的性格、情感发展、独立性都有好处。如果父母双方力量失衡,孩子的存在也会被削弱,容易出现各种身心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父母生病,孩子吃药。

谈起深爱的女儿,她心疼得直掉眼泪:“这么多年来,我老是在女儿面前贬低她爸,有意无意的不让她和爸爸多接近,孩子心里肯定很难受吧。想想我真傻,哪有孩子不爱自己爸爸的呢。妳说,我现在调整还来得及吗,会不会晚了?”

我说:“我不知道晚不晚,但调整,肯定比不调整要好。”

治愈你

子女对婚恋情感的态度,大多与父母的婚姻模式有关。妻子如果嫌弃丈夫,不希望孩子像丈夫,往往会有意无意在丈夫和孩子之间竖起一道屏障,不让他们靠得太近。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会对异性交往感到陌生和害怕,不太容易进入亲密关系。

推荐给你:关系心理学:如何建立深度交流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