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心理治疗中的“画房间”法吗?透过你画下的房间,包含怎么摆设、选择放哪些东西、空间如何设计等,其实都透露你的性格特质。

文|李炯德 临床心理师

周末第一次去逛了新庄 IKEA,有别于敦北 IKEA,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布置更多不同风格的房间,不只是一般的卧室、客厅或公寓,连工作室、服饰店面等也都有设计好的展示间。我也再次被他们的体验式行销给惊艳,宛若真正的去经验待在这些空间里的感觉,想像自己置身于这样环境的舒适感,然后很可能一个不小心就会整组带走。

跟随 IKEA 设计好的动线往前走,经过一个个的展示间,看他们设计不同风格、样貌的房间,也让我想到在治疗中,我有时也会让我的个案去“画房间”。

一般是这样进行的:

1.先画出自己现在的房间。
2.如果没有预算与空间限制,理想中的房间希望长什么样子,有哪些摆设。
3.有时会看情况加画地下室。

画完之后就会先讨论现在的房间,包括:住起来的感觉,有哪些不错或不足的地方,为什么这样摆设、有没有想要调整什么等。接着在理想中的房间,会更仔细询问新增加的物件,或那样设计、规划背后的想法与感受,并想像住进理想房间后的感觉,以及拉回到原先房间,问问看有没有想现在试着做一些小调整的部分。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在下次来时,大多会告诉我他们“整理”了自己的房间,做了一些房间布置上的调整。

一直以来都有每个人的房间会反应每个人性格的这种直觉性想法,怎么摆设、选择放哪些东西、空间如何设计等,其实都透露一个人的性格特质;但因为没有认真的寻求一些科学性验证,这样的想法也就搁置在心里。


图片|来源

强化这种现实房间与“心理空间”相互对应的想法,是来自于一次看了河合俊雄(荣格心理分析师)的《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从 1Q84 的梦物语谈起》中,他去解析了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了许多“异空间”转换背后的心理意涵。

他也提到荣格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在一栋老房子的顶层,房子里家具陈设气派,墙上挂着精美的油画。他惊叹这竟然是自己的房子,不由得想:还真不赖!但是随后他就想起,他对下面一层是什么样子还一无所知,于是他就下楼去看。在下面所有的东西都要陈旧得多。家具是中世纪的,一切都显得相当阴暗。他想着:现在我真的必须探索一下整栋房子了。

他仔细的审视的地板。他是石板铺成的。在一块石板上他发现了一枚戒指。当他把戒指拾起来的时候,这块石板抬升起来,他看见有狭窄的石阶下通往深处。他往下走去,进入一个在岩石中凿出的洞穴。一些骨头和破碎的陶器散落在尘埃之中。这是原始文化的依据;接着他发现了俩个人类的头骨,显然都非常古老,并且已经有些碎裂了。

然后他就醒了,......,在荣格看来,那座房子是精神的一个意像。顶层的房间代表他的意识人格,下面一层代表潜意识的第一层次,他后来称之为个体潜意识,而他所到达的那个最底层是集体潜意识。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原始人的世界。”(节录自《荣格自传:回忆、梦,反思》)

当然,我对荣格心理治疗学派所知甚少,不过连大师都会关注空间与心灵的对应性,也算是小小的支持了我粗浅的想法。

另外或可佐证这样想法的书,是《断舍离》或《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一系列的书,他们都揭示出透过现实空间或房间的整理,包括丢掉不需要的杂物、重新做空间的规划与摆设,都能达到心理层面的整理,然后让身心都处在一个更好的状态中。

记得也有位朋友就曾告诉我这样的例子:

“他有一阵子较忙碌,事情不断的进来,他的房间也到处堆满了书跟杂物,几乎连走的空间都要没有了,那时他也常常感到压力很大、很窒息。而他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比喻,他觉得自己像是身处在一个洞穴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从洞口丢进一个东西进来,一直丢、一直丢,然后把自己都快给淹没了。”

后来我立刻建议他去整理房间,让他自己所处的物理空间要是舒适的。

最近,在《认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吗?:平衡三力,找回活力》书中,也将跟情绪感受有关的“心力”比喻成一个内在的心理空间,它提到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事情,会让我们累积情绪杂物,如果没有去整顿清理,当心理空间被堆满,就会出现心力耗竭、情绪满溢,甚至去影响体力与脑力。

因而,不论用性格特质、潜意识、情绪感受或其他各种面向来切入“心理空间”,心理治疗或谘商都或多或少会有透过整理“心理空间”来达到改善现实生活的这条路径。反过来讲,透过整理“物理空间”其实也能达到改变心理空间,就像我们藉由改变身体姿势来改变自我感受一样,是类似的道理(可参考《姿势决定你是谁》)。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这样看,心理空间会外化显现在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的变动也可能会影响物理空间的变化,反之亦然,由于这两个空间是会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可以透过对物理空间的了解,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心理空间,而去改变自己的物理空间,当然就也能影响心理空间。很可能这也是当我们有时心烦意乱的时候,把房间整理干净,整个人也会觉得神清气爽不少。

而最近的另一个小发现是,观察自己最常买或最多的东西,那也可能反应了某种自我认同,或是自己的特征,亦或内在需求。比如说我自己衣橱里有很多的西装外套,反应了我希望被认为是专业、有自信,还有想把自己肚子遮起来。

下次逛 IKEA 的时候,不妨试着想想自己理想中的房间或是理想中的房子会想要长什么样子?或是想呈现什么样的风格?跟现在你的房间会差很多吗,多了什么,又少了什么?而现在你住的房间,是你喜欢的吗,会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在这些自问自答中,都有机会帮助你做自我探索、更了解自己,也有机会看到有哪些东西是房间里的障碍物、需要断舍离;又有哪些东西是自己很喜欢的,想要好好的展示。当然,还有想把房间改造成什么样子,那会是一个可能的目标。

我们或许不一定都是室内设计师,但我们都能成为很好的心内设计师,试着重新布置你的心理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