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商店很便利,但我们是不是有点太依赖它们了呢?今天试着回忆一下,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吧!

文|黄敬翔


图片|来源

如果台湾的便利商店一夕之间全数歇业,你能想像有多不方便吗?甚至有人可能会惊慌失措:该去哪里缴费、取货、购票?根据《食力》问卷调查结果,有 45% 的受访者每周会有 5~7 天会去便利商店,更有高达 98.7% 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的家附近就有便利商店。由此可见便利商店不只是市占率最高的零售业态、更成功掳获了消费者的心占率!

领导 7-ELEVEN 成为便利商店龙头、被称为“流通教父”的统一超商前总经理徐重仁说过,“消费者不便利,你就要提供便利。 这就是便利商店存在的使命。”便利商店在超过 40 年的发展岁月中,多元的商品与服务都朝向便利极致化发展,就是要让你觉得“没有便利商店不行”!


图片|来源

实在太方便!多元服务使人依赖成瘾

传统上,我们去量贩店、超市等零售通路,最大的目的就是购物。零售业身为商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环,串连了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中介空间,让消费者浏览与选购商品。不过,便利商店除了这样的消费功能,却更进一步提供消费者“最便利”的体验,在过去 40 多年来推出了许多生活型态服务,让便利商店不再只是销售商品的通路,更是民众维系生活所需的重要场所。

即使以全球范围来看,台湾便利商店的服务也是数一数二多元的。但便利极大化的结果,也造成另一个现象。曾有人戏称“可以一天没有政府,但是不能一天没有 7-ELEVEN”。台湾的便利商店几乎可以说万能,让 28% 的民众养成每天去便利商店的习惯,形成另类“上瘾”。

延伸阅读:超商鲜奶茶超越手摇店?七款热门饮料,想喝随时买

由艺术家林佑圣 2010 年成立的艺术团体両天工作室,2019 年底成立“便利商店戒断协会”,虽然以艺术作包装,但真正目的是要帮助人们发觉自我对便利商店的过度依赖甚至成瘾。“2018 年冬天,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买了很多宝特瓶,我开始思考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林佑圣分享到,这些瓶子都来自便利商店,而且都是自己因促销诱惑而无意识大量购买的。他笑说自己是一个多变的人,并不会热衷于同一商品,但仍不知不觉落入便利商店促销的陷阱。

侵入生活,让你没有它完全不行!鲜食、寄取件、缴费成上门主因

这一思考促使林佑圣决定成立便利商店戒断协会,“一开始跟身边的人提这个想法,大家都觉得哪有这么夸张?他们都觉得自己只是需要它,而不是依赖它。”但事实上,人们对便利商店依赖度可能远比自己想像来的深。

林佑圣自制了一张便利的“依赖测量表”,依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距让人测量自己对便利商店的依赖度,结果接触到的 20 人中就有 2 人属于重度上瘾,林佑圣分享“一个是因为个性较懒加上工作忙碌,所以什么事都在便利商店解决;另一个比较严重,因为他已经说不出自己为什么需要便利商店,只坚持什么事都要在里面做,跟朋友有约也是约在便利商店。”


你便利商店成瘾了吗?便利商店戒断协会自 制的依赖测量表,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对便利商店的依赖程度。图片|林佑圣 提供

根据《食力》调查,台湾民众去便利商店最常做的 5 件事分别是购买鲜食(含面包、茶叶蛋、便当等)、寄件或取件、代收缴费、买包装食品饮料与使用 ATM。当中,寄取件、缴费与使用 ATM 都属于生活服务,便利商店推出这些服务让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缴水电、瓦斯帐单不再需要跑台电、台湾自来水公司等机关,也不受公家机关的营业时间限制;使用 ATM 取款也不必非得到银行不可;寄件、取件甚至国际快递都可以到便利商店解决,无疑让民众更加依赖便利商店。

离家近、密度高 让人不知不觉成死忠粉丝

不过,正如国立高雄科技大学行销与流通管理系教授吴师豪所说,服务业并没有专利,任何的服务都是可以被复制的。台湾四大超商(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莱尔富、OK 超商)在服务内容上差异并不明显,基本的商品销售、乃至于寄取件、代收缴费等生活服务、到近年来主力发展的现煮咖啡、会员系统等都有。但,这不代表民众会因此对四大品牌一视同仁,当问到最偏好到哪一家便利商店消费时,结果差异极大。

便利商店的核心是满足大众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都可消费的便利性需求,因此便利商店的规模和地点变得至关重要。截止 2020 年 5 月 5 日,7-ELEVEN 的门市共 5767 家、全家 3648 家、莱尔富 1460 家、OK 超商则有 842 家,从市占比例上就可看出各家差距。也因为这样,密度高、易得性高的品牌,最容易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且平均有 73.3% 的民众在选择便利商店品牌时,首要会考量是否离住家公司近。

《食力》调查也发现,有 54% 的民众表示最偏好消费的便利商店是 7-ELEVEN,而全家则获得 43% 的支持率,反观莱尔富与 OK 超商加总在一起,支持率只有 3%。若进一步询问偏好的原因,不外乎就是“离住家/公司很近”与“生活范围内密度高”,可见店数较多的品牌更能建立起消费者的依赖性。


图片|来源

便利商店造就的新现象:无意识消费症候群

“便利商店创造出的环境让很多人成为无意识的消费者,有如丧尸一般。”林佑圣曾花了一年观察便利商店的消费者,他发现相较于去百货公司消费可能会带有期待、对逛街感到兴奋等情绪,便利商店的消费者往往面无表情,即使进去便利商店是为了使用提款、缴费等生活服务,也容易因促销不知不觉做出无意识的消费。此外,“消费行为与采购变得单一化、每天的消费路线也变成单一路径。”他说,过度便利让我们对生活计画的主控性降低,一旦有需求就会下意识走进便利商店,对周遭失去探索的兴趣、忽略了其实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现代人生活忙碌紧凑,衍生出许多现代文明病。在这个人人都渴求方便、快速的时代,便利商店的存在无疑成为许多都市人的福音。24 小时营业、商品与服务多样化、密度高、离家近等特性,省去消费者花时间搜集资讯的讯息成本,也难怪让许多人成为无意识的消费者、甚至依赖成瘾。只要便利商店的服务持续扩增、与时俱进,可预测的就是我们将更无法离开它!


便利商店戒断协会发展出“戒断地图”,让成员在地图上画出居家周遭的早餐店,藉此发现其实自己在买早餐方面,可以有更多元的选择。(图片|林佑圣提供)

推荐阅读:新北早午餐:跑十圈操场消脂也甘愿的花生酱牛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