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于班上发生的各个不合理,大人们有妥善处理吗?还是放任你们在霸凌中挣扎?

《少年的你》是 2019 年在中国上映的青春爱情犯罪片,改编自玖月曦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此电影在第 39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 12 项提名,8 项获奖,在众多本地片中突围而出成为最佳电影。另外,电影同获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等。先撇开有关《少年的你》的一些争议,这套电影在中国上映后票房破 15 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中国观众欢迎。虽然并非新题材,但电影也包含了不少大众喜爱的元素。

所有人皆可以是凶手

《少年的你》的故事环绕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无分地域,已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问题、现象。片中的警察尝试找出自杀案背后是否有疑凶,但他的上司反问:“校长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就说我在深圳打工,一年才见子女一回,你说你找谁去?”道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留守儿童的问题。女主角的母亲老是在外工作,希望能够供养女儿上大学,从此就可改变贫困的命运。但身为女儿的矛盾,就是遇上了问题, 也不愿惊动母亲,生怕她担心。男主角同样是社会的低层,不愿拖累母亲,而走上小混混之路。这些无疑不只是个人问题,更是结构性的问题。如果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整个社会终将付出的沉重代价。

延伸阅读:谁说奶奶就想带孙子?被中国二胎政策绑架的中年女性

除了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影响,令个人的支援、思考及心理资源不足之外,另一点则是外于人性种种自保或从众行为,让旁观者成为共犯,加深了霸凌带来的威力。女主角得到了男主角的保护后,被霸凌的对象又换了他人。女主角的同学问:他也可以保护我吗?为什么会轮到我?大家通常对霸凌视而不见,直至走到自己身上才觉察,就好像当年纳粹对犹太人做的,其他国家的人视而不见一样,结果助长了邪恶。

片末女主角被警方盘问的一段,她是如此回应:谁可以帮我?围观霸凌的人?拍摄霸凌过程的人?还是谁?道出了被霸凌的人的无助,亦立体地呈现了所有人皆可以是凶手的现实。悲剧发生后,我们总会问,是不是事前哪一个环节,有哪么的一个人是可以逆转这个悲惨结局?如果我们有勇气、多踏出一步,会不会已经可以阻止悲剧发生?


图片|《少年的你》剧照

少年对成人、对世界的质疑

黑白分明的少年会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要么就被别人欺负,要么就欺负别人。不过,世界是否非黑即白?谁对谁错?其中一段女主角自白:我一开始不想理胡小蝶(已自杀的同学),其实她想跟我做朋友。她问男主角: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不值得被你保护?由此可见,女主角被欺凌,也曾是旁观者。

班中较善良的男同学跟女主角说:只要撑过高考便行,捱不过是懦弱。女主角回他:你、我、她,我们都懦弱。因为他们都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刻发声,或者谁都有对与错的时候,谁都有懦弱的时候。

电影中充满少年对教育、对体制的质疑,电影里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警察跟女主角在车中的对话,警察从成年人的角度回望少年阶段,跟女主角说:“长大就像跳水,闭一眼就过,不管什么就往河里跳。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女主角则回:“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我们需要诘问的是整个社会、整个教育制度,有否让我们有能力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推荐阅读:致 25 岁的迷惘书单:如果逃不了世界,就往书里躲吧

被考试埋没了人生

戏中不乏学校、试场的壮观场面,学生们为考好高考立志,力竭声嘶地叫口号“我们必定成功,我们必定辉煌”,可见中国高考的压力与同侪之间的竞争,学生被考试拖垮了童年。戏中女主角亦不惜一切,只为考好高考。电影一开场女主角以“乐园”(paradise)向学生解释“Used to be”与“Was”的分别,面对高考的高压,大概中国考生的乐园一早失去了罢。人生的考题,没完没了,还多着。这种考试氛围正好呼应了我们整个社会缺乏的价值教育。

虽然如此,电影中多处仍流露出少年对将来的盼望。男主角自小已接近太多恶与黑暗,他对女主角说:你太干净了,你不懂。可是他还是喜欢她,喜欢她心里对将来、对善仍存有希望。片中女主角又问男主角:“你想不想一起走出去?总会有办法。”也许正因为年轻,所以仍然有仰望星空的能力。

延伸阅读:防疫电影院|《阳光普照》:做自己的太阳,才能成为别人的光


图片|《少年的你》剧照

成人之美 纯情的爱

电影中男女主角本来是不同世界的人,一个一心要考上好大学,另一个是小混混。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走在一起。一种很年少很单纯的爱,男主角说:“我什么都没有,可是我喜欢一个人,想给她一个好结局。”爱得义无反顾,不问回报,永远只在她身后走着,只为成人之美,也许只有少年。

《少年的你》值得成为最佳电影吗?

虽然《少年的你》集合大众喜欢的元素:青春片、校园欺凌、恋爱、学生时代,勾起大家一些少年回忆。不过大众对《少年的你》成为本届金像奖最佳电影,还是有点质疑。这真的算得上是香港电影吗?在国内上映,用国内演员 ,电影的语言又是国语。香港电影金像奖对香港电影有这样的要求,影片必须符合下列其中两项条件,方合资格为香港电影:

  1. 导演皆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
  2. 出品公司(最少一间)是香港合法注册公司
  3. 最少有六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须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依据十五个奖项计算,包括:监制、编剧、男主角、女主角、摄影、美指、剪接等。

似乎满足香港电影金像奖所谓香港电影的条件并不难,但大众心目中的香港电影又该是怎样?我认为有三大基本条件:第一,电影使用粤语,电影把生活于银幕上再现,生活就是语言,语言就是生活;第二,香港电影应该说香港的故事,有香港的社会关怀;第三,起用香港演员及制作班底,发挥香港创意。《少年的你》符合金像奖所谓香港电影的硬性条件,但与民众所想的,还是有距离。

电影要在中国上映,先要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中国电影送审制度复杂,过去也有不少香港电影未能过关,如 2001 年《少林足球 》本身是协拍片,因在国家电影局审批前已在香港上映,而被禁止在中国上映。另外, 2016 年《树大招风》的剧本也未能过审, 估计是因题材触及贪腐。

《少年的你》本来入围 2019 年柏林影展新生代单元,最终临时退出在柏林举办世界首映,电影在中国全国上映前三日亦被临时撤销放映。有人怀疑是因电影情节涉嫌抄袭或题材敏感。最终几经波折上映后,短短几天票房使破亿。不过,我们眼前所看的《少年的你》是经过修改的版本,我们始终还是难以知道导演心目中最想说的。

无论电影开首或结尾都在强调校园欺凌的严重性,片尾更由男主角易烊千壐旁述国内就校园欺凌作一连串的政策与措施,陈述他们如何认真、有效地防止欺凌发生,有为权力背书之感。内容上,主角从抱持对体制的质疑、碰撞到屈服,反映体制权力无远弗届,无处可逃。把结构性的问题递减至个人遭遇的描述,亦消弭了电影本来带有社会关怀及让观众反思的功能。这些都是有关大家对《少年的你》得奖的争议。

一团打了结的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