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完全相信“男女权力不对等”?当社会对于女性主义存有疑虑及不信任,我们该怎么跟同温层以外的沟通呢?

文|Nick(PhD Candid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延伸阅读:当女性主义者被视为“正义战士”,北美女性主义发展进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为什么有些人不完全相信“男女权力不对等”

在北美的社会中,女性掌权者、霸凌者、利用女性身分作伪证控诉敌营政治人物性侵者时有所闻。大部分学校或公私领域对女性补助或员额配给以及大力的“表征”反而造成“男女已经很平等”的(至少是)表象。

再者,女性主义者引述女性受到压迫的论述大多源自上半个世纪以前,且证据多数为女性“自我陈述”,也就是“主观感觉”。活在现代的人并不觉得女性受到压迫,而且不信主观感觉者,恒不信。就算是大多人比较愿意相信的统计数据,也多半品质不佳。笔者就有做过考试制度是否对女性不公的文献探讨,多半宣称对女性不公的学术研究都仅以“女性平均表现比男性差”为由,骤下“考试不公”的结论,而没有在统计模型中试图排除“能力”的影响(万一这个考试的受测者刚好真的女性都抽样到能力比较差的呢?)。男女薪资不公的问题也有反方提出“女性比较喜欢选择低压力低报酬的工作所以平均薪资较低”的论点。虽然这样的资料可以归因为“男女权力不对等,所以社会期待女性去做这些工作”但是因为这不是唯一的解释,所以把这种没有这么绝对的论述当作其他论述的前提,难免会无法说服所有人。

此外,身分政治论述也被一部分人拿来检视女性主义者。他们认为这些大多是大学和学术圈出身的女性主义者具有一定社经地位,根本不是他们口中“受父权迫害的女性”(或至少不是最严重的那群),依据“表征”的逻辑,这些“高级”女性主义者的没有资格为其他女性说话。而其他女性通常也不会出来说话,所以“应该没事吧”。

另外,北美男性的社会角色也有许多难处:与女性相比,男性成就高会被当作理所当然、不可以展现脆弱、走在路上会被假设是危险的、受家暴时只会被嘲笑、更不敢为自己的性侵经验发声、在罪案中容易被假设为加害者,且在遇难时会被要求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全妇孺。因此,相较之下,有些人认为男女并不是“不对等”,只是“惨在不一样的地方”。

最后,有些人,包括女性,纯粹是对于女性主义者反感,所以不相信他们讲的任何话。

因为有不少人不完全相信女性真的有受到歧视,所以前述女性主义的论述对他们没有说服力,再加上女性主义早期达成的许多里程碑过于亮眼,例如 1932 年女性终于可以投票,使得现下的北美女性主义相形见绌──现下口中的“压迫”相较之下顶多算是“微歧视”(microaggressions,暂译)。因此,现下北美女性主义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

异温层为何与女性主义渐行渐远

我观察到的异温层大众对于上述论述的反应大致如下:

  • “身为女性⋯⋯”的开头的文章→“干我屁事”
  • “我的主观经验不容质疑”→“都给你讲就好了”
  • “我要好的女性表征”→“好”(但是不在乎)或“闹够没”
  • “因为女性受到压迫⋯⋯”→“你被杀了吗?没有的话闭嘴。而且就算有,又不是我压迫的”

另外,过于在乎表征、表态、言论的政治正确,而对外没有具体的行为准则,则容易产生“易敷衍,难满足”的印象,造成女性主义者自成一格,其他人只是在他们面前逢场作戏,演示友好,但是在生活中默默的觉得他们是疯子。

台湾女性主义可能可以怎么做

北美的圣战模式可能行不通

北美的富足社会使得多数人,包括女性主义者,跟世界其他国家比起来已经过得非常平顺了,但是也正因此,人生难免缺乏目的感。另外,北美长期以来有一种英雄情节,而且主角多半是男性,这造成了强烈的相对剥夺感──“什么时候轮到女性当英雄?”。于是他们在寻求人生意义之旅中,决定寻找一个可怕的敌人。于是他们要打倒父权,要把男人视为一个压迫女人的贵族阶级,进行斗争。于是他们用信仰分敌我,努力打败父权巨兽。在他们的圣战中,他们被捆绑、被恶意凝视、被当成物品、被剥夺话语权,于是他们大张旗鼓,希望其他“未被解放的奴隶们”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大声喝采,为了每一个能够突破男性贵族城墙,进到男性贵族领域的奴隶们;他们在 C.V. 上大肆宣扬自己是带领奴隶的英雄;他们悲叹着其他“逆来顺受”奴隶的不团结。他们嘶吼!他们不会再沉默!他们不会再被控制!

而他们大致是失败了。


Photo by Delia Giandeini on Unsplash

就异温层而言,这就是扮家家酒,而且这个扮家家酒看起来很不好玩,里面的人很生气、很挫折、很吵。“如果你职场升官不顺这样叫做‘压迫’,那我以后要拿什么词汇来描述比你的‘压迫’糟糕千百倍的痛苦?你的阴蒂被强迫割了吗?你有经历过‘被强奸,还要被判罪吗’?你现在是在嘲笑我的痛苦吗?”某些移民这样说着。甚至在北美女性的同温层也有有黑人女性主义者这样批评过白人女性主义者。

以我身为外国人的立场,是的,真正受到压迫的人的痛苦被嘲笑了。而且北美的英雄情节太过严重,导致了这场圣战中想当将领的人太多,想上前线去打仗的人太少。于是大家都在“号召”,而且口号还不一定一致。

我谦卑的恳求台湾的女性主义者不要采用“圣战模式”,因为成功的条件实在太严苛。首先,需要大部分的人都看得到你认为的敌人,也就是“父权巨兽”。然而,在父权巨兽存在的这个前提下,希望女性主义者可以认知到这头巨兽非常的狡诈,他静静地躲在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别人很难意识到,所以理所当然的很容易号召失败。

第二,用“战”的想法来号召人很容易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被“战”了,而树立不必要的敌人;如果你的猪队友拿半调子的女性主义去战别人,你会被概括承受。

第三,支持你的人很容易觉得被你道德绑架,渐渐远离。第四,自己很容易不小心陷入“战或逃”的心态,使用过于强烈的词汇,扼杀和平沟通的可能。第五,别人容易拿过高的道德标准来检视你的言行和私德。第六,你的朋友圈会渐渐剩下“战友”,到后来越来越偏听,论述离大众越来越远,对你个人的生活、心理健康或者达到女权提升的目标都很不利。第七,你的高调让真的想阻挠你的人很容易知道你的计画和意图。总之,“圣战模式”容易让女性主义的形象变得很差,当大众把你贴上“莫名其妙”、“偏激”的标签的时候,你很有可能再次失去话语权。

行销模式可能更能好好表达女性观点

我谦卑地邀请台湾的女性主义者把自己想成是在“行销”,产品是一篇篇具有着你的女性观点的故事。与其想成“父权巨兽”,不如想成你在跟一家具很有多遗产的老字号──“父权巨兽公司”拚市占率,如果真的很喜欢“打仗”这个比喻的话,那么我们是在运用着行销的所有逻辑打赢这场商战,异温层就是你要争取的消费者。

行销模式能够帮助我们转化义愤为实际行动。我们不需要道德高地的包袱,只需要把产品设计好、包装好,找好的代言人,让观点变得更流行,进而提升大家对于性别议题的敏感度。我们不需要太挑剔盟友,有些利益结盟能够帮助行销。我们不需要因为某些消费者不买我们产品而气馁,他只是口味不同,或许换个包装、改良一下产品他就会买了,而且很多人都买了的话,他搞不好也会跟风。

按照这个逻辑,女性主义者或许不需要用认同政治——“身为一个女性⋯⋯”这样的起手式,也能表达女性观点。避免这个起手式可以避免造成“女性主义者什么东西都硬要归因于女性这个身分”或者前述的“干我屁事”的反应。事实上,身为一个女性,你的观点就是独一无二的女性观点,你只要鼓励女性多多在某些议题上诚恳地以他们自己的角度发声就行了,你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并用你的观点讲好你的故事,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身边的女性有着他的故事。敏感度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了──你只是善用置入性行销的原则。我们不需要采用北美已经造成反效果的手段。

事实上,我对于台湾的女性主义相对乐观,因为我们有非常多本钱。我们有很多好的“置入性行销”的例子:

  • 在各领域,虽然比例可能不一致,但事表现上台湾的女性都没有输过(甚至超越)男性──想想蔡英文总统!
  • 好的女性律师、医师、立委、Youtubers 等等
  • 在求学过程中,选理组的女生哪有比男生表现差过了?

我们的客户里子好:

  • 台湾人真的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对别人的处境有自然而然的体谅,只要不要疏远异男,异男自然而然就会配合
  • 台湾人愿意纯粹为了帮忙别人而付出很多心力
  • 台湾人其实对于不同意见的接纳度没有媒体报导的那么低
  • 有一定的好奇,只要我们愿意好好回答,便愿意慢慢知道怎么样对性别议题更敏感
  • 内在有想当好人的动机,所以只要指令清楚一致且合理就会愿意配合

我们的销售员本来就比较符合市场需求:

  • 要说是奴性也可以,但是台湾女性的温良恭俭让有助于大众接受女性主义观点

但是我们也要切记,我们异温层的客户:

  • 多多少少会有一种是自己是在施加恩惠的心态,这没关系,因为我们本来就该感谢客户
  • 耳根子软,如果我们的观点中点出了一些社会问题,他们会需要我们肯认做得好的地方
  • 没时间阅读长文、追根究柢,但是可以听生动或幽默的故事
  • 绝对不可能好好区分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者,所以不同流派要整合好
  • 喜欢温良恭俭让,会怕看起来很凶的人
  • 喜欢平衡的观点,如果有必要提“身为一个女人…”类型的经验的时候,把男女一起讨论,只是女性的部分比较多,这样大众其实会接受

依照行销的逻辑,遇到看似不想买我们产品的客户,我们可以试着避免:

  • 用“检讨受害者”、“沙猪”、“没有性别敏感度”、“厌女”等方便的标签来阻碍可能的沟通──请假设对方是真的生活经验不符合我们的假设
  • 硬要推销,显得咄咄逼人,反而吓到可能的盟友或客户。

总整理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放下圣战模式,采用行销模式,这意味着:

  • 避免认同政治玩过头,否则对异男会造成“干我屁事”效应
  • 不疏远任何已经有资源而且打破同温层的盟友,例如邓惠文医师
  • 不疏远“享受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的女性,他们可能是盟友也可能是客户
  • 对于过激的女权主义言论要加以制止,否则整体女性主义者将概括承受
  • 把女性主义者的意见整合好,产品一起设计好(可以试试看开源协作模式?)
  • 接受某些不公平,并在这个认知下注意言行,得到社会的支持,社会才会越来越公平
  • 认真考虑跟跟学术文献读到的观点相左的意见,行销的对象很大部分在学术圈外
  • 对异温层不要强调也不需要证明“男女权力不对等”,否则就会引发很多对女权没有助益的辩论,例如男生女生谁比较惨,这样焦点会模糊掉──你不需要所有人都接受男女权力不对等这个前提也可以推进女权。只要女权有被推进就好了,平等根本不是重点,就算女性权益比男性好又有什么关系?
  • 批判社会前一定要先肯认大家做得好的地方
  • 即便愤怒有理,在公开的言论也要保持温良恭俭让的姿态,形象最重要
  • 多讲故事,帮助他理解你是怎么认知到社会中的不公平的,而不是讲理论
  • 你很棒,相信自己,散发自信光彩。

后记

虽然我主要研究领域不是女性主义,但是主导或参与过许多与 LGBTQ+ 有关的专案,因此有非常多机会与不同的女性主义者共事,并持续关心女性主义的发展。在女性权益的推进很大部分取决于对于女性主义没有研究的人的配合的前提下,希望我这个半外行人的观点能够对女权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