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与父母和解的道路,总是又长又难?一篇故事,道尽亲子间的心声,而我们有天总会找到方法。

文|七天路过

1

和自己的母亲沟通,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

她要的是你安稳闲逸,有人能疼爱你,成为你的依靠,不必像她一样日日操劳。

可是你想要的,是在大风大浪中突破自我,在艰险中寻得所爱。

她要的是你早餐晚餐都有着落,眼前有光,前方有路。

可是你要的,是随时等待着机遇,然后冲上去纵横捭阖。

你没办法把你想要的生活一字不差地灌输给她,可你还有机会,带她看看你想要的生活。

我来到北京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打电话前也是精心修饰一番,把自己的疲惫和不安藏起来,装成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让爸妈觉得我在这个大城市完全可以游刃有余。

偶尔因为加班在打电话时有些松懈,随口说出了自己还在加班,我那大嗓门的母亲就从电话那头喊过来:“什么?都九点多了你还没有下班吗?”

我也只好搪塞着重复说:“快要下班了,快要下班了。”

等到去年我有了单独的住处,妈妈突然说:“我要不要去北京看一看你?”

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她一直都担心我的生活,她一直都对我所呈现给她的生活状态存疑,只是她没有拆穿我。

她终于还是不放心地想来我的生活里看一看,看我是否已经从当年那个让她操心的小女孩蜕变成了成熟的大人。


图片|来源

妈妈来北京的那天不算太热,正是夏末清朗的好天气。

她不愿住在饭店,只好依着她住在我的房间里。

每天早起的时候,妈妈像在家里一样熬好粥,炒两个菜,步行过一个路口去买包子。在我收拾好之前,一句“吃饭了”,把我过去几百个日夜“无人与我粥可温”的孤独时刻都治愈了。

妈妈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帮我整理房间,看着我摺好的软塌塌的被子笑着说:

“你看你怎么摺被子还是这么丑。”

“能睡就行了嘛,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就是因为这样你才交不到男朋友。”

任何话题都能七拐八拐到男朋友这个话题上,“妈妈式的谈话”内核坚固,唯一的指向就是一句话:宝贝女儿,快找个男朋友吧!

彷佛无论女孩的生活再怎么丰富,没有男朋友,都会成为一个不可饶恕的巨大的漏洞。在老一辈的眼中,一个女孩子的归属仍旧高于她的自我选择,高于她的事业和自由。

我依然对于我妈在病房里对我的某次逼问记忆犹新:“你就告诉我,你现在不回来,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我的心里隐隐有一个答案:“我相信,在我往前走的时候,总有一天会在路上遇见那个人。”

但是这个答案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说服力。

2

我带妈妈去故宫、去雍和宫、去颐和园,带着她在地铁里穿梭,初乘地铁,她对这个巨大的系统一无所知,地铁门滴滴一声开关时,她都会有点紧张。

她好奇地问:“你们每天都是从地上钻到地下,然后从这里去上班吗?”

“这个是专门建的地铁,上班路上不会塞车。”

“可是人太多。”她摇了摇头,说笑着望着我,那目光好似看穿了我在拥挤不堪的地铁上是如何寻得一席之地的。

去故宫的时候,她拿着手机拍来拍去,她用的始终是我的旧手机。

我知道她喜欢拍照,但是几次三番跟她说买新手机,她都摆手说不用,这个手机用得很好。

“够用就好”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从我有记忆起,她对自己的吃穿用度就勤俭到极致,然后把目光注视到我的身上。

到了雍和宫,我跟她说这里香火缭绕,人气旺盛得很,据说许愿很灵验。

妈妈知道后拿了香就从前殿转到后殿,把各路神仙拜了一遍,然后问我:“你知不知道我许了什么愿?”

“不知道。”我嘴上这样说,内心却在默默地念叨,肯定又是感情生活吧,母女之间的默契是天生的,她的担忧与祈愿,就连眉梢发角都丝丝缕缕与我有关。

“想要你赶快找个男朋友。”她笑了,彷佛这样的话说千遍万遍也不厌。

“好,我找。”我拉着她往外走。

“你就只会敷衍我。等我回去了,你又开始忙工作,也不会操心自己的终身大事。”

“可是你看我的生活这么丰富,也不一定非要去找一个人陪伴。我想趁自己自由的这几年,好好地过自己的生活。”

“好,随便你吧,反正我不在你身边,也不能一辈子管着你。”

从雍和宫出来的时候,她抱怨说怎么门票这么贵,没走两步就走完了,不像颐和园,那么大的园区,逛起来觉得划算。

我笑着跟她说,景点怎么会讲求 CP 值呢,而且这里是北京呀,无论逛什么景点,都是带着帝王气的。就像我选择留在这里,无论结果如何,过程总是独一无二的。

她不是不懂,只是不愿意接受,就像她不愿意接受,她唯一的女儿会淹没在这个大城市的人流之中,不会得到特别的恩赐和祝福一般。

游览的这几天,几乎都是我做主怎么走、去哪里。妈妈紧紧跟在我的身后,很怕走丢的样子,我拉着她的手,就像小时候她拉着我。

这些年,我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东走西顾,留在她身边的时间有限,甚至交流有限。我有我不能舍弃的精神追求,而她也有她希望的子女顺遂、平安稳定。

这两种需求也许不能平衡,但两人的眼界却可以通过相互进入彼此的世界而开阔。

3

我与父母在过去相熟却不相知,然而在当下和未来,我却有机会向他们展示,我想要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色彩。

所谓的“原生家庭”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心态和状态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于是有的人也因此把生长的负面情绪全部归咎于父母,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也放弃了成长。

可也有人通过自我的成长逃离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并且接纳了不够完美的父母。在父母的吵吵闹闹和相互拉扯中长大的我,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感,曾经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来到我生命中的恋人,以爱的名义对对方进行掠夺,为了获得期待中的安全感而把彼此弄得伤痕累累,然后在受伤和失望中一遍遍地修行,最终从结痂中生长出更加强韧的自我。

父母没有给我的东西,我或许将用尽一生去追寻。

我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和他们的经历所带来的局限性,我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沉重的十字架在背负,在亲子矛盾中,不会有一方比另一方更幸福。如果无法和解,我们都痛苦。

曾经他们是我全部的世界,可是现在,我也终于可以带他们看世界。

我想把我生活的片段展示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我的生活有它的价值所在。

妈妈从北京回去后,对我的催促感明显减缓了:“我们想要你一生安稳,有人照顾,可如果你要的不是这个,我们也没办法。父母能给你的就那么多,其他的,只能靠你自己了。”

送她去车站的那一刹那,我隔着栅栏看到她向里面走去,头上已经有了明显的白发。

她曾经是多么心灵手巧,周边人提起她来都称赞她为勤快少女。可是这些年,她用她的大半生,换来我的健康成长,默认了我的在外漂泊,担心着我的情感与事业着落。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的选择没办法被父母完全认可,所以才要拼尽全力,告诉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也可以活得很好。

我们付出时间做为代价,来换取尝试错误的自由;我们付出安稳做为代价,来换取成长的自由。

我们不想一生努力,只为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那就更要拼尽全力,让父母看到我们身上存在的无限可能。

我们是寻梦路上孤独的旅人,也想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