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看到群组里的“长辈图”,会有些心烦气躁呢?我们也来聊聊,隐藏在长辈图背后,你不知道的心意。

文|蔡佳芬(台北荣总老年精神科主任)

年轻人为何不爱长辈图?

长辈图会让你心烦,有几种可能。

一、发得太多

睡醒发,等公车发,等看医生也发,有事发,没事也发,可以说是至少照三餐发。

这部分,我想就算是年轻人发给你,就算不是发送长辈图,当有人一直不停地传讯息来,你也可能会觉得很烦。

只是因为长辈退休后,空闲时间比较多,因而发送讯息的次数与频率可能更高。

我建议将收到通知的讯息音关闭,以减少困扰。另外,也不需要立即回覆,只要有空时再回应即可。

对于爱发长辈图的家人,我建议要提醒对方,若是紧急的事,就要直接打电话或是以其他的方法联络,以免重要的消息淹没在茫茫图海中。

二、图片太丑,不符合年轻人美学

长辈图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变成一个戏谑的词汇,因为世代的美学喜好不同,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字体。

年轻人觉得标楷体太过普通,可是长辈却最喜欢用标楷体。其实那是因为已灌好的中文字型就是那些,而长辈不太会为此去上电脑课、花钱买字型。再者,当一个人老化时,对于清晰度较差的字型,会让大脑觉得辨识不清,于是选来选去,就还是回到那几款。

另外,长辈图很常被拿出来 Kuso 的还有颜色。长辈最喜欢将五颜六色统统放上去,除了是因为色彩缤纷,觉得很“够本”、很“澎湃”之外,他们也认为这样比较“吉利”。

其实,鲜艳且对比的颜色,比较能刺激大脑,因此容易获得长辈的注意而受到选择,其实儿童也有相同的状况,所以关于这一点,我得替长辈们说几句话。其实美丑只是世代观念不同,我们喜爱听的流行歌曲,或许哪天也会被下一代嫌弃也说不定。

三、内容错误不实

最令年轻人难以忍受的,大概就是这种类型的长辈图了。除了容易引起争战的政治问题之外,最常见的错误内容,其实是与健康观念有关的长辈图,“保健新知”类的长辈图可以说是历久不衰的排行榜常胜军,毕竟这是银发族最关心的议题之一。

举凡吃什么可以改善骨头,哪些东西有毒,不能吃,如果这样、那样就会罹癌,种种伪科学充斥在 LINE 群组中。

其实这也是医师最头痛的内容。每当有病友或是家属又在门诊询问我哪些东西是否有效,人家说什么什么、对不对时,我几乎就可以猜到最近的“流行”。

只要时间允许,我会不厌其烦地回答。只是等到说明到我喉咙沙哑、疼痛时,我心中也不免呐喊,谁来帮我也发张长辈图澄清一下啊。

或许是其他医师也出现了类似的想法,因此,有神人网友写出反谣言的 LINE 程式“美玉姨”。只要加入群组中,就能自动搜寻是否为假新闻或是讹言,进而辟谣。


图片|来源

不烦,不烦,长辈图功用多

第一个好处:增加社交

已经有许许多多的研究强调,孤独对于老年人的身、心皆有不利的影响,但是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对于性格内向,不习惯直接面对面或是通电话的长辈来说,社群软体的兴起,提供了一种较为间接、缓和的沟通方式,反而能让他们增加彼此的互动。

换个角度来想,当长辈们想要抒发自己的想法或价值观,但又不想被后辈抱怨这样很唠叨时,长辈图或转发讯息就是个很好的媒介。能够把意见带到,又避免了直接面对的压力。

第二个好处:抗忧郁

之前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的医学文献。针对老年人使用手机发简讯、使用电子邮件,或是使用具备视讯功能的社群软体等工具进行调查,并且筛检长辈的忧郁情绪。结果发现,时常使用具备视讯功能的社群软体的老年人,罹患忧郁症的风险,是未使用者的一半。

研究学者认为,鼓励长辈使用这些社交软体,让长辈们有了更容易与亲友联系情感、表达关心、建立连结的管道,对于他们的精神心理健康大有帮助。

第三个好处:防失智

站在预防失智、抗老化的立场,我鼓励长辈多多参与动脑的课程,学习新知。随着环境的变化或生存的需要去学习新的技能,对大脑是大有助益的。

在练习做长辈图的过程中,会运用到文字、图形、色彩、空间的组合搭配……的确具备活化脑部功能的基本元素。

每日收取他人传来的图片,检查哪一个回了,哪一个没回,这也是种动脑的乐趣。

我想,重要的不是长辈们传了什么长辈图给你,重要的是,在长辈的名单中,有你一个。这一份看不见的心意,比看得见的意义,更值得你珍惜。更重要的是,这让长辈 LINE 出“存在感”、LINE 出“价值感”。

无论你喜不喜欢长辈图,都没关系,就像长辈也不懂年轻人为什么喜欢上 IG,吃饭老是要先自拍、打卡,或是说话爱用PTT乡民哏一样。

每个世代都有自己的方法,尽量尊重,巧妙善用,就能让烦恼变成彼此相处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