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双方距离拉近后就会发现:原来对方不适合自己。因为有选错的风险,所以我们都要秉持一个态度:以自己为优先,不要在爱里委屈。

最近观察社会上的一些热议,好比艺人何妤玟离婚一事,不论背后的故事孰是孰非,都让我们一再回到一个问题:在爱情或婚姻之中,为甚么总是会发现选错对象?难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延伸阅读:写在何妤玟离婚后:婚后的女性剧本,如何束缚“妈妈”们?

我们很容易落入单面的批评角度,指责关系中的任何一方“自顾自己、要求太多、妥协太少、不懂感恩、不知足、不去改变、不能忍让、不会同理⋯⋯(下删一千字)”,不过,问题也许不是选错或童话骗人的问题,而是在爱情里,我们往往“无法避免”选错——这背后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爱情心理学问题。


图片|《冰雪奇缘》剧照

童话里都是片面的:爱情起源于失真的理想化

我们可以先从一个有趣又残酷的现象开始倒推思考:很多时候,追求者(也许社会上以男性为主)在求爱成功之后,便在行为和态度上有明显的落差。一位女性跟我说,男友追求她那一年十分主动,就每个节日作出安排,然而交往后,甚么节日都没有庆祝的必要,也绝少展示浪漫情怀。

现在,心理学家会说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关于(1)爱情中的“追与逐”,即人们的自我驱力(ego drive)在意的是拥有、成就、占据,野心⋯⋯以及当中的满足感。

心理学家发现千百年的爱情一再展示这个重要成份,一如林夕填词,卫兰所唱的〈他不惯被爱〉,有两句歌词就表达得十分到位:

“角力追逐 是男士玩意 越难越满足”

“天生爱竞赛 他只爱示爱 赢得你认同后 兴奋又无奈”

因此,追求成功以后,人们便耽溺于自我的胜利与自豪之中,栖息于自身努力过后所达到的成就,并满足于此“流奶与蜜之地”(出埃及记 3:8)。只要对方不逃逸,没有表达太多不满,人们便觉得一切尚可接受,而让追求之初的激情渐渐消落。

童话故事都结束在帅气英勇的王子与美丽纯善的女主角结婚的美好结局中,那也许只是我们不被允许看到他们的婚后生活才有的幻象:王子不再对灰姑娘燃起那个曾经让他坚持要拿着玻璃鞋,走遍全国以找出鞋主的决心、勇气与浪漫。因此,第二个重点是:(2)爱情燃起之际,源于对所渴望之人失真的“理想化”。

细心想想就会知道,全国显然不可能只有一个女生能够穿得下这只不知道是 5 号半还是 6 号半的鞋子,因此,《灰姑娘》中寻找玻璃鞋主人的重点,是凸显王子对整夜共舞又突然消失的灰姑娘的理想化(idealization):她一定是个怎样怎样美丽的女子~

佛洛伊德认为对爱人的理想化是无可避免的,这更是爱情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只不过,在自我驱力得到满足,在追与逐的游戏玩完以后,理想化亦会像暴风后的海面,回归平静。爱人不再像当初那么的迷人,我也不需要做那么多行为去讨好、满足、使对方高兴。

童话里不一定都是骗人的,但请记得,童话里都是片面的,我们可以设想王子把灰故娘娶回城堡以后,二人因为逐渐认识对方的真实个格,而慢慢出现磨擦与争拗。

延伸阅读:他是不是不爱我了?9 个信号判断他的心在哪里

无法避免选错:因为他/她永远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理想

按照上文对爱人“理想化→追求成功→理想化的消落”的逻辑,下一个阶段便是“看到理想与真实的落差”:情人原先保有对方的理想化影像,把缺点都忽略或美化,把优点都放大与夸耀,到后来,却发现了那些本来就存在的缺点痕迹,变得难以接受。

可以说,从爱情开始之际,人们就把“理想的影像”套在对方的脸上,看见的只是自己心中理想的对方。只可惜随时间回归现实,“理想的影像”与“真实的人”逐渐分离,我们开始认识对方真实的样子,而如果真实的样子跟理想落差太大,甚至是呈现相反的情形,这就造成爱情心理学上的“我们无法避免选错”的因由。

打个比方:男士想像中的情人既温柔又贞节,即便她的确如此,但她永远无法像男士理想中的“那么”温柔与贞节;而更核心的原因在于,在潜意识中,他又想像她是个伟大的欲女,能在床上成为被驯服的埃及艳后。女士也可能想像情人既英勇又柔情,对方即便做到了,但也不够理想中“那样”,因为潜意识中,她要求的可能是在床上英勇,在生活柔情,或反过来。

精神分析师 Reik 形容得十分贴切[1]:理想是无法达成的,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满足想像中的众多要求,不只是因为人的要求本身就充满矛盾,更在于我们并不清楚我们的理想,即使有一些被认识,还有一堆掩埋于潜意识之中。

不过我们还必须提出相反的情况——

也许,情人的确是你想像中的温柔又激情,却无法接受对方在某些时候其实很保守和冷静,即我们期待对方总是按照自己所要求的模样活着:以及婚姻中常见的问题是,人们理想的二人世界是温柔又激情,但是成为父母以后,却要把激情拿掉,彷佛我们只能“接受对方/允许自己”一种所谓“父/母角色”该有的样子,否则就不乎合“新的理想”。但这又是谁订定的呢?

延伸阅读:“在结婚前,先对另一半幻灭吧”步入礼堂前,都可以先试试“婚前谘商”

结语:没有人可以把别人永远当做理想,但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在意识上,要避免因为理想化而无法避免的选错(事实上很难做到),最好是能够慢慢、好好、深入地认识对方,才投身爱情。那些《灰姑娘》或《白雪公主》的男女主角,他们之所以爱得轰轰烈烈,就在于认识不深,却发誓缔结终生的理想化——爱情之所以是盲目的原因。而人们常流于片面,忽略了故事后续发展如何。

回到文章一开始,如果要免于落入单向的批评,也知道在关系里“无法避免的选错”,是在于了解到(1)爱情理想化的失真、(2)理想与真实的对比、(3)角色的固定与对角色新订的理想要求。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便是:如果真的选错了,我们要怎样面对自己的渴望?

这时候,我想起由黄伟文填词,杨千桦演唱的〈一个人的童话〉写到:

演出一场一人的童话 不必一路一直等候他
没恋爱出现不用生活吗 无缘骑上白马会自行归家
苦恋不一定是浪漫 不必欺骗人
孤单不一定是寂寞 挂少一个人
花一生追逐动地惊天真的太苦心 从没王子爱惜都要做人
一开始总是幸运地 识到这个人
到结尾总是顺利地 安稳过一生
但其实真实命运很少写得这么吸引 如若童话永不变真

如若童话永不变真?王子发现灰姑娘不是理想中的女神/灰姑娘发现嫁给王子的美好只是个错觉⋯⋯最终回到“一场一人的童话”时,我们又能否做自己的公主/王子/女皇/国皇,也就是,重新做自己的主人呢?

推荐阅读:写在何妤玟离婚后:选择分开,正是因为她足够认识自己

就像 2015 年的电影《异色童话集》(Tale of Tales)中,由年轻英国演员 Bebe Cave 所饰演的 Violet 公主,反抗着各种传统与情感的枷锁,结束了痛苦的婚姻,最终回到自己的国家,成为一国之主。我记得何妤玟也在访问中说过:“公主有很多种,如果我是公主,我一定是一个坚强又勇敢又独立的公主,所以我觉得我值得被爱被呵护。”[2]


图片|《异色童话集》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