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总是喜欢在一年之初,月初等时间许愿?又为什么这时许下的愿望都很难实现?其实,这都跟你害怕失败有关。

文|夏承樟

对于很多人来说,新年一定要来几个轰轰烈烈的新希望。最常见的可能是健身、学习一门外语、改掉坏习惯、年收入超过多少钱⋯⋯之类的。但根据数据统计,有 80% 以上的人会在 2 个月内恢复“正常的生活”,也就是许愿之前的生活⋯⋯原因为何?我们得从大脑谈起。


图片|来源

先说说心理学的研究: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许下新希望多么完美!所谓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不是吗?众人的倒数声中,彷佛可以瞬间抛弃掉以往所有的坏习惯、错误、悔恨等一系列不喜欢的人事物;然后抬头面向阳光,赫然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但是知名心理学家 Timothy Pychyl 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许愿的那一瞬间,会得到某种满足的感觉,于是大脑就会告诉我我们:有没有真的实现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而对此现象,又被称呼为情感性预测(Affective Forecasting)。

另外,更有趣的是,人们下决心的事情往往都是其最反感的事。举例来说:你一定不喜欢学习,所以才会下定决心要学好英文;你一定不打算好好努力提升自己,所以才会下定决心提升收入。矛盾吗?其实一点也不。如果你真的喜欢、真的需要,有必要下定什么决心吗?毕竟我们也没看过谁下定决心去睡觉、喝水对吧?

但是我们还没有探究完所有的底层逻辑——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偏偏就要选在新年的第一天?其实,我们选择的日期本身恰恰就是陷阱本身。很多人会习惯一种论调:“这件事从下周一开始、这个计画从下个月一号开始、这个改变从明年一月开始⋯⋯”发现相似处了吗?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没有完美主义包覆的新希望不是好的拖延症”。

同场加映:赶上死线的快感令人上瘾!小心“拖延症”缠身

很多人常常用追求完美来解释自己为何无法如期交付,从学生时代的作业、到职场生涯的报告等。《拖延心理学》一书的作者 Jane B. Burka 告诉我们:人们的拖延症状最早出现于就学期间,而这些拖延除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计策外,也是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信念所导致。对于这些信念,她称之为“拖延者信条”,好比说:我必须做到完美;我做的每件事都应该轻易进行,毫不费力;什么都不做比冒险后失败收场来得安全;做不好就干脆别做等。明眼人一看就发现,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我就想问:谁还不是摔了几次才懂得骑脚踏车?

推荐阅读:失败练习题:承认自己就是做不到,其实很重要

最后,在心理学中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叫做“时间矛盾”。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我“今天”去健身是为了让“明天”的自己拥有六块腹肌的好身材,但是现在的我就得去耗费大量时间在锻炼这件事情上(重点还很累!)—所以还是把锻炼推迟到明天好了。如果“今天”是个人,他肯定也认同你推迟,这样你们才可以一起去吃炸鸡、喝啤酒!只是当“明天”变成了“今天”,相同的情况不就无限轮回了吗?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一月份买了吉他后,再下一次拿起来,就已经是六月份准备 PO 到二手市场拍卖了⋯⋯。

那我们到底要怎么样有效地避免上述状况一再发生呢?在此我们有三个方法:

(一)目标具体化

假设你因为过年的大吃大喝,到现在还没有从伤痛中复原⋯⋯但又想到夏天即将到来,想要找回自己的好身材于是决定开始跑步瘦身。那很简单,不要再告诉自己:我要找一间合适我的健身房、我要找一个适合我的教练、我要买一双可以让我跑更快的慢跑鞋等这些完美理由(那难道开跑还要到庙里求个黄道吉日才能开始吗?);只要明确地写下:这周三晚上八点,在左营莲池潭,我会去环潭跑步两圈,就可以了。也就是明确写出“哪一天的几点、在什么地方、我要去做什么”(不过切勿小看自己的拖延症,可以找一位亲朋好友在旁督促,做为一份保险)。

推荐阅读:赶上死线的快感令人上瘾!小心“拖延症”缠身

(二)目标简单化

最常见到的目标不简单化的案例就是收入。我们时常听到有些人的新年新希望是今年一定要年收破百万!但是明明去年的收入只有 50 万而已⋯⋯就算是高利贷也懂得要低调一点躲开警方的追缉,不需要这么拼命一下就想冲上 200% 吧?而且,今年的收入基本上会是你前三到五年,从经验、智慧、人脉等各维度积累出来的一个总结,只是以金钱的方式呈现而已,你又怎么可能期待在 1 月 1 日许个愿,该年的 12 月 31 日就爆量达成呢?所以我们需要让目标不要这么难以达成,而方法就是试着让目标有点难度,但是可以有机会触碰到的。比如说每个月增加 5000~10000 元(当然方法就得自己去寻找了),那一年下来也增长了 12%~24% 了。

同场加映:为什么总是无法改变?目标心理学:承认限制,才能够看见优势

(三)目标场景化

针对语言的学习,在我看来其实最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师资、教材等这些因素,而是针对该学习的场景及环境创造。当初我花了半年时间,把雅思从 3.5 分一路飙上 6.5 分(大约是多益 400 到 800 的概念,但因为雅思有听说读写,所以无法完全对照)。在这段时间中我也去了英语培训机构补习上课,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几乎全英文的环境。从英文听力开启每一天,并且把每一句生活中听到、看到的中文,都在脑海中试着翻译成英文;晚间就固定到培训机构学习进修,周末则是到地区知名的咖啡厅及酒吧参加语言交换活动(Language Exchange)。记得当时连搭乘大众运输及自己开车时听音乐都不敢听流行歌,都在听雅思的听力真题或着 BBC NEWS。这一切也都仅是为了要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几乎全英文的环境罢了。

好习惯,是自我改变的复利;但养成习惯仅只是切入点而不是终点。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开始习惯养成,就又匆匆结束了。所以识别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为何没有执行。因为拖延;再按照步骤来一一破解,才能让自己不再需要许下新年新希望,也可以完成自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