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关在家的你也感到焦虑了吗?但现在或许是与自己、与身边重要的人再次拉近的好机会。

清明连假许多人待在家坚守防疫,许多人仍忍不住想出游解闷,看着新闻报导着几处景点名胜引爆人潮,社交距离难维持增加群聚风险,研究指出无聊与精神疲乏对心理健康是伤害,但是暴露在群聚场所同样具风险,心理充满矛盾这时的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社交距离能减少感染风险,但也的确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早在当年 SARS 就有相关心理研究,心理学家认为不需要对这样的情绪反应视而不见,应该做的事情是正视我们的心理需求,并与防疫工作取得平衡,一起挺过这次疫情。隔离、社交距离,疫情下的心理焦虑,比起出门找乐子或许有更好的方式调节。


图片|来源

缺乏社交对心理造成影响 增加对生活的可控感

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统一服务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和灾难心理健康专家约书亚.摩根斯坦(Joshua Morganstein)表示,对于某些人来说,缺乏社交联系就像没有进食一样会对身心造成影响。

尽管生活在遭受冠状病毒感染的国家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被隔离,但是我们也的确与他人疏远尽量维持“社交距离”、减少社交活动与户外旅游。

专注社群行为的心理治疗师安吉丽克.波特说认为,人类感到有保障、有安全感的就是拥有一个居住的地方,确保自己与家人物资充足,能出门与外在环境互动。前所未有的疫情,存在很多恐惧和不确定性。与他人隔绝的的确会增加群众的忧郁、焦虑与压力水平。

推荐阅读:远距在家工作幸福故事:每天和三只猫相处,还能吃到热的饭菜

当疫情无法预料,日后大环境充满未知数,治疗师建议,我们能做的事情是增加个人对环境和时间控制感以减轻压力,尽可能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例如,使用 YouTube 影片在家进行锻炼,或是善用应用程式冥想和正念活动可以减轻压力。当然,也可以藉由画画、听音乐或播放音乐等艺术活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些活动已证实能有效减轻压力,甚至可以增强免疫系统。

这些日子,身边不少朋友因为就学、工作,从疫区返台,需遵守居家检疫隔离,作为隔离者的朋友有能适度的关心,透过网路能和他们远端保持社群互动,心理学家建议透过 FaceTimes 视讯或是文字讯息交流,邀请朋友一起观看 Netflix。藉由从事其他活动,能避免无意识的浏览社群媒体,受到太多疫情相关新闻洗版会让恐慌和焦虑加剧。


图片|来源

远距工作术养成 同事社交互动不可少

远端工作的你调适的还好吗?研究表明,与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相比,远程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往往更多,家庭和工作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当我们在办公室工作时,自然的有收工时间,在远距工作下,更重要的是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和时间规划。

建议可以选择关闭房门,和家人远较离的空间作为工作区,同时在心理上也要与外界干扰保持距离,最好也能和家人沟通自己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在工作中,学习善用蕃茄钟工作法,能够在休息与工作之间良好切换,遵守特定的时间表,在工作结束时停止查看工作电子邮件或私讯等等。

推荐阅读:“错误放松,反而更累?”善用假日深度休息的六种方法

就算在家工作与同事的社交仍可以持续,少了面对面的互动,善用贴图、表情符号适时给予同事回馈还是相当重要的,直接透过语音、视讯沟通也能增加临场感。工作之余依然可像在办公室那样自然分享近况,虽然是公事讨论,但除了分享在家工作的心情和转换,彼此互相加油打气,也可以分享在家工作期间的饮食。

当作 Gap Year 好好检视内在需求

以往我们的生活需要好多的外在刺激,旅行、看电影、从事各色各样的活动,在非常时期我们减少多数的生活乐趣,渐渐发现省下不少钱,多出许多时间可以开始独处,发挥安静的力量与自我心灵对话,可以告诉自己今年是另类的 Gap Year,少了许多物质的诱惑,此时此刻正可以好好检视内需,原来一直以来需要充实的不是社群动态的出国打卡地点、不是刻意营造热闹欢腾的聚会活动,正视内心真正渴求的真正力量,透过阅读、自我训练、自我对话,经过一番沈淀蜕变出新的自己。

同场加映:人生需要偶尔暂停!开启自我对话的书单推荐

同时,也可以试想如何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工作也受到疫情威胁,与其继续焦虑,不如好好思考应变计画,进修课程让自己能转职,阅读书籍、线上课程平台都是吸取养份的方式,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之前可能无法静下心思考的你现在有很多时间与专注力学习自我精进。
回顾从一月底至今面对几波的风暴,口罩之乱、物资疯抢、全球蔓延、境外移入确诊潮,社群从猜忌、指责、社交疏远等负面情绪,淬炼出另一股正向氛围,对防疫前线者的感恩之心、家人之间的凝聚,重视个人身心健康更爱自己,身在台湾的我们是幸福的,懂得知足善待身边每个人,面对疏忽防疫者、假讯息攻击,理性的沟通和适当的回避,与家人朋友相互提醒、加油打气,一起挺过这场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