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互补”是僵化、没有弹性或不可调整的,就会产生问题。

心理治疗中,我很喜欢家族治疗这个学派,因为它提供了不一样的观点来看个案。我们不会只看个人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会去看整个系统(像是家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个案变成这样。

家族治疗指出了“系统”对于人的影响,很多时候,人的行为其实是环境造就出来的。我与青少年工作的这几年,我发现很多时候,爸妈会气急败坏地对我说,都是孩子的偏差行为造成家里多少困扰,像是常常接到导师电话让他们疲于奔命,但实际上,我却也看到了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不断帮孩子擦屁股的行为,让孩子的问题行为持续发生。

推荐阅读:找一个互补的伴侣?其实你爱的是渴望成为的自己

因此,我们会把家庭中最容易被批评责难的人称做“代罪羔羊”,家庭的问题可能透过代罪羔羊而呈现出来,个案的问题可能反映的是家庭系统运作的症状,而家庭往往认为都是那个人导致家里变得乌烟瘴气!

像是我曾经有个个案八年级开始翘课、偷窃,和他谈了一阵子之后才发现,他的父母从他七年级开始不断的争吵要离婚,孩子开始出现翘课、偷窃的行为,因为他发现当他一有状况,爸妈就会转而一起关心他,就没有心力去谈论离婚了。因此,如果我们只把焦点放在孩子翘课、偷窃的状况去做处理,而没有去探讨家庭系统对他的影响的话,可能再怎么努力处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

家族治疗中的“互补”- 为什么别人越追,我越想逃?

其中,我很喜欢家族治疗中“互补”(complementarity)的这个概念,乍看之下像是对立,但实际上相生相容。

有句话说得好,有一个越能干的太太,就会有越懒惰的先生。伴侣或亲子间也常常出现“你追我逃”的戏码,像是当妈妈盯孩子盯的越紧,孩子可能反而更抗拒念书。太太觉得先生做家事笨手笨脚,抱怨先生不做家事,太太做的越多,先生更是容易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当工作环境越紧绷,员工反而更想要找机会偷懒。当女朋友夺命连环扣,男朋友反而想要逃跑。当父母越反对孩子交男女朋友,孩子就更想要交。不知道你曾经有过别人越不希望你去做,你却越想要做的时候吗?

我之前遇到一个孩子,原本和妈妈关系非常紧密,升上国中后的某一天开始,孩子突然觉得妈妈管太多,很想要为自己而活,因此,他开始对妈妈翻白眼、爱理不理或是顶嘴,或是把自己关在房间不想出来,妈妈惊讶又恐慌地跟我说“我觉得他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妈妈开始担心是住家风水不好、卡到阴、看邻居学的⋯⋯等等,我也跟孩子谈,孩子很表明地说“希望妈妈不要管我,我反而觉得最近很开心,因为我在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不用什么都听妈妈的!”

妈妈的高焦虑反而让孩子感到无形的压力,导致孩子只想要逃,不想要理会妈妈,而孩子的反应却让妈妈更为焦虑,不断打电话询问辅导室可以怎么帮忙孩子。因此,我跟妈妈说,如果她能先让自己放松一点,暂时先不要管孩子几天,或许孩子的行为开始会不一样。


图片|来源

“互补”就一定不好吗?

当然,“互补”不一定是坏事,像一个严谨、保守的女孩,可能会爱上浪漫、热情又冲动的男孩,透过对方体验自己不曾体验的人生。有时候扮黑脸的爸爸纠正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犯错以后,扮白脸的妈妈可以扮演抚慰者的角色,倾听、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是被爱的。这样的关系,让父母双方可以合作,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因为犯错被责备,但也同时被好好惜惜了(台语)。

关键在如果“互补”是僵化、没有弹性或不可调整的,就会产生问题。像是扮黑脸的爸爸完全没有弹性,只是一味的责备孩子的错误;而爸爸的作法可能让妈妈觉得爸爸太严格,更急于做个白脸来安慰孩子,因此,孩子的行为可能更无法改变,因为孩子知道,就算爸爸再凶,妈妈都会护着自己。因此,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变得更加严重,夫妻关系也跟着恶化了!

推荐阅读:互补还是相似?该想的是如何建造健康的亲密关系

你有发现在生活中和他人的互补了吗?这样的互补是你喜欢的吗?当我们能有多一些的弹性,让互补的状态不再是僵化、而是可以视情况调整的,这样就更能相辅相成,和系统中他人的相处也能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