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会不断地进食,不是因为他贪吃,而是他内心有一道阴影,导致他们以食物作为慰藉。

文|苏予昕

前阵子我非常着迷于收看旅游生活频道的《沉重人生》(My 600-lb Life),节目中写实地访问了每一位过度肥胖(节目定义为超过六百磅,约莫两百七十二公斤)的主角,并试图展开协助行动,无独有偶,每位主角都过着悲惨的童年,无论是遭受性侵、家暴、忽视或贫穷,他们唯一的慰藉即是“食物”。

推荐阅读:明明不饿却吃个不停?需要处理的,不是食欲而是情绪

几乎每个人都在访谈时说道:“只有食物不会背叛我”,这是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句话,一语道尽无数黑暗的日子,相较于健康有益身体的食物,处于低社经地位的人们,往往更倾向选择便宜却高热量的速食。

这种“痛苦”→“食物”→“更多的痛苦”→“更多的食物”的恶性循环,让他们难以脱离贫困与恶劣的关系。


图片|来源

节目里除了减重医师的协助外,也请到心理谘商专家与主角们一同探索那些不愿面对的创伤过往,专家认为,如果没有正视心理因素、没有好好地接纳自己,不但难以引起减重动机,就算成功瘦身,也容易再度回到惯性生活模式。

延伸阅读:每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一则教养故事理解“童年修复”的意义

我们多多少少也曾将进食当成因应压力的策略,尤其每逢周末,许多职场上班族积累了一星期的鸟气,忍不住要“怒吃”一顿,这时我们经常吞下过量的食物,不但无法真正纾解压力,还反倒增加了内脏器官的负荷。

这种“情绪性进食”长久下来仅能算是一种逃避手段,偶一为之图个爽快,但我们心里得清楚晓得,没有真正面对自己的压力与情绪,它只会继续阴魂不散,并造成更严重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