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成天在家,你已经快要闷坏了,但哪天疫情平息后,你会怀念起这段悠闲的时光。

文|朱全斌


图片|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 提供 (c)Kris Kang

去年年底,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下子扩散到省、国以及境外,让全球都弥漫在一股不安的气氛中。往昔热闹的新年,今年不但市面冷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今年是庚子年,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每逢此年,都会发生影响世界的天灾人祸,许多人在其间失去性命,六十年一轮回,难道这是造物者的设计,提醒世人人生无常,当爱惜生命?

同场加映:疫情蔓延时:个体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家待着,好好吃饭

大约四百年前,李渔在江苏如皋出生,那正是明神宗由盛而衰的万历怠政期。因为家境富裕,耳濡目染的关系,李渔从小就懂得了吃穿以及生活品味。此外,他还有文采,在少年时期已因诗文而闻名,也在童子试中崭露头脚。他虽然跟其他男生一样,也广读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但在乡试后就一路名落孙山,一生与做官无缘。但却因此而专注于生活美学,不写一般读书人戮力的经世治国文章,只创作戏曲、小说,以及生活艺术与人生感怀,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虽没有功名,却能靠文名传世。

李渔着作甚丰,包括文集、诗集、词集、史论、传奇《笠翁十种曲》,评话小说《十二楼》、《无声戏》等;有人认为着名的长篇小说《回文传》、《肉蒲团》也是他的作品,他自己最看重的则是小品论述《闲情偶寄》,自诩为毕生最得意之作。这本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二百三十四个小题,涵盖到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许多方面,可以说是集李渔美学思想大成之作。

虽然不少批评家对此书不以为然,认为书中关注的知识情趣脱离了主流的思想道统,并不加以严肃看待,但也有不少具分量的巨擘肯定它,例如林语堂称之为“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被誉为民国第一散文大家的周作人则称赞此书“文字思想均极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有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而当代的余秋雨更推崇其为“三百年前中国上层社会休闲生活的情趣大全”,认为这在中国古代汗牛充栋的大量典籍中是非常稀有的,书中对“远年的乐舞、容色、美味、雅宅、药香⋯⋯。”的讨论,将“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有玄思哲理,也有具体生活”,把古代的中国人具体化了。因此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学以及文化生态学上具有特殊意义。

李渔不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而专注于生活情趣面的论述与创作是有其背景因素的,他三十三岁时,明朝就亡了,而家道中落,既不能在朝廷为官,他也要为自己的生计做打算。还好他有才情,定居在杭州西湖畔,自封为“湖上笠翁”,他写书而不赠书。除了卖文,在五十岁后,更自组家庭小戏班,四处跑江湖,不但改编旧曲,也创作新戏,其性质跟当今之文创事业颇为近似。这也是因为在明中叶以后,在农业之外的工商业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社会上出现了富商巨贾,让一部分人在温饱之余,也追求生活的品质,李渔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

推荐阅读:【戏里戏外】李劭婕:不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必然背负某种使命


图片|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 提供 (c)Kris Kang

《闲情偶寄》一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内容涵盖花木、器玩、饮食、庭院、居室等。相较于经世治国的大论述,这些题目虽小,却立论新颖,谈得精辟透彻。在词曲部中,李渔曾云:“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否则才夸八丰,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这种从生活经验出发,不打高空而强调实践的态度,跟日本的工匠精神有相通之处,在追求生活美感与实用价值的现代社会中,丝毫不落伍。

推荐阅读:“你不清楚自己在哪里,就哪里也去不了”日剧《重版出来》的七个职人精神

以戏曲部分的文字来说,就可以看出李渔是从演出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的。他从戏曲创作的立意、构思、语言、音律程式乃至剧本的通俗化问题展开论述,提出“结构第一”的主张,其中像“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肠剖腹”、“审虚实”都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的论述。此外,他也在词采、音律、宾白、科诨以及戏剧表演和导演的各种问题上都作了阐述,是从实作中体会出的心得,即便在今日都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李渔也喜欢谈屋舍庭院的空间美学,在书中,他便具体阐述了他对居家空间的意见,例如房子要有藏垢纳污的空间、要注意日照、建造房子要善于利用地势、利用窗户借景等。他一向亲身参与屋室庭院的建造设计工作,还在五十八岁那年兴建了“芥子园别业”,取名“芥子园”。芥子是世界的比喻,芥子园虽小,却可以看尽天下山水丘壑之美。他还开了一家出版社取名“芥子书肆”。学国画必备的入门书“芥子园画传”也跟有生意头脑的李渔有关,那是他的女婿沈心友家藏了明末画家李流芳课徒山水画稿,并请当时的山水名家分门别类整理出各种画式技法增补之,送给病中的岳父审阅,结果李渔一看到惊为天人,认为是今古奇书,着令付梓,果然三百年后仍在流传。

表面上看《闲情偶寄》不是什么严肃的书,是供人们在空闲时把玩阅读的小品,但是这一个“闲”字却充满着李渔的人生哲理。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过得太忙,即使不是忙于工作,过度泛滥的资讯,也总是让我们忙于滑手机,沈浸在社群媒体中,一点也不得闲。周作人说过:“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但这个道理往往要在人们尝到生命无常的况味后,才恍然大悟。

悠闲心境的关键还在一个“空”字,要想得开也懂得放下。李渔经历过落第、国破以及家道中落之苦,知道寿者相与生命长度的关系远不如生命质量来得重要,他专注而认真地将眼前的小日子过好,为自己而不是为道统或国家民族这类空泛的意识形态而活。养生之道关键在养心,他主张以及时行乐的态度来爱惜生命。然而,“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闲情偶寄》通篇谈的都是养闲的重要,透过把握当下的专注之心,做一个全然的生活美学玩家正是他的颐养之道。


图片|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 提供 (c)Kris Kang

曾经透过《美好生活 其实很简单》一书跟李渔进行跨时空对话的韩良露认为,会创作戏曲,也累积了丰富戏剧实务的李渔可说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没想到首度要把《闲情偶寄》搬上舞台的就是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预计五月一号到三号,要在台中歌剧院小剧场演出四场。导演王嘉明从《闲情偶寄》出发,想要探勘乱世自处的生命座标,同时援引李渔多部剧作材料,来挖掘其创作的灵透视野。演出特别邀请两位具有戏曲背景,表演具有多样可能性的演员朱安丽与郑尹真,一同穿梭在李渔的角色创造与微观世界中。此外,这次的演出也特别想呼应李渔对于园林与空间设计方面的兴趣,在角色关系之外,透过新媒体科技的运用,呈现与时间、空间、物件、声音、光影、时节相关的气氛与感受。负责演出装置设计的是新锐艺术家庄志维,他擅长运用光和空间创造互动装置,探讨人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预期将会是一出别开生面的演出。

2020 NTT-TIFA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闲情・偶寄》

演出时间:5/1(五)19:30、5/2(六)14:30、19:30、5/3(日)14:30

演出地点:台中国家歌剧院小剧场

节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