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受过教育,没受过专业训练,也可以透过画布来展现自己。“克罗地亚天真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便是这样的精神。

一看到这景点的名字,便觉得很吸引,最初着实摸不着头脑什么叫天真博物馆。法国的“国际天真艺术博物馆”建于 1982 年,拉脱维亚的“天真艺术博物馆”则建于 2000 年,而“克罗地亚天真艺术博物馆”(The Croatian Museum of Naïve Art) 则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天真画派博物馆,建于 1952 年,当时第一代的克罗地亚天真画派的画家刚崭露头角,开始有所成就。

一个命名的过程

博物馆最初的名字叫“农民艺术画廊”(Peasant Art Gallery),不禁让人想到同样是上个世纪成立的克罗地亚农业党(The Croatian Peasant Party),当时成立目的是收集及展览“农民画家及雕塑家”的作品,亦即后来的天真画派的艺术家。

随着他们的作品愈来愈多,实在有需要收集及研究劳动阶层艺术家的作品,并尝试在命名上排除轻蔑的字眼,于是在 1956 年画廊被改名为“原始/纯朴艺术画廊”(Galleryof Primitive Art)。后来“原始/纯朴”一词在艺术理论及评论中又慢慢被“天真”(Naïve)一词所取替,最后画廊于 1994 年终于改名为“克罗地亚天真艺术博物馆”。馆藏多于 1900 件艺术作品,当中约 80 件为恒常展览作品,均属克罗地亚天真画派的经典之作,不过少量的外国作品依然会在博物馆展出。

延伸阅读:“政治正确超烦的,到底关我屁事”心理学看政治正确

超越阶级的艺术

克罗地亚天真画派出现于 1930 年代,不得不归功于受过学院训练的画家 Krsto Hegedušić。他是当时一个非常关注社会的艺术家组织——“土地”(Zemlja)的始创成员,发掘并指导了两名甚有天赋的年青人——Ivan Generalić 及 Franjo Mraz。虽然他们来自 Hlebine 的乡村地区,他们的艺术追求却得到 Krsto Hegedušić 支持,补充一点,Hlebine 一地后来成了克罗地亚天真画派的摇篮。

当时“土地”艺术家组织支持失学的农家子弟以视觉艺术表达自己,希望证明天赋才能与社会阶层无关,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且有权利以艺术表达自己。另一方面,艺术家组织也想测试到底有多少低下阶层人士能真实表达自己,透过了解自己及其社会地位,尝试鼓励他们做些事情以改善自己的政治、社会及经济地位。

Krsto Hegedušić 可谓 Hlebine乡 村的农民绘画学校的创办人,但所谓的 Hlebine School 并非正统学校,没有课程,没有教师,没有时间表,也没有校舍。哪还有什么?只有在基本绘画技巧上间歇提供非系统性的建议,也有传授相对讲究技巧的玻璃绘画。

天真画派仍天真吗?

天真画派其实是指自学艺术家或民间艺术家。他们没有受过艺术学院的正规训练,但他们的作品却自成一格,带艺术价值,令他们有别于一般业余外行人及通俗画家。最为人熟悉的代表人物,应该是法国税务员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他的作品,不论是自画像、森林、奇异的植物等皆为大众欣赏。

天真画派的作品以孩童的简单率直的视觉与手法为特征,为现代主义者所珍视,只为逃离自十六世纪开始的浮夸矫饰的形式主义的艺术传统。这种新近的现象,令很多天真画派的画家从没想像过自己的作品会如此被渴求收藏。二十世纪中期,不少发达国家的天真画派艺术家已取得一定的知名度。当中部分甚至视自己为专业艺术家,寻求知名度,但亦有部分不为酬金而展览作品,只为家人或宗教团体继续创作。前者会否令天真画派从非主流步入主流,这还算得上是“天真”画派吗?另外,有些人把天真画派叫做 Outsider Art。不过到底怎样才算是专业?怎样才算内行?又怎样才算外行?艺术有这样的划分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数年前的电影《反艺术宣言》(Manifesto)。艺术的本质也许是创新、是离经叛道,是对权力、对无意识的主流的否定,是对世界现状强而有力的回应,带有打破成规的欲望。日子久了,信徒多了,一个流派反成了主流,又被其他流派一再挑战,循环往复没完没了。大概足证人类想要创新的原始欲望,挑战固有的一切。新变旧,旧变新,潮流来又去,无怪乎电影说 Nothing is original。

而我相信,艺术,本来就无边界,没有新旧,没有阶级,没有内行外行,它存在于任何一个角落。创作,是人的本能,追求美的能力亦然。


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