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三月,《蘋果日報》一則報導指出,有家長不滿在寶雅看見女性按摩棒販售區,甚而投訴至消保會。而社會局以違反《兒少法》對寶雅開罰。這則新聞,有哪些可以討論的地方?

2020 年 3 月 9 日,國際婦女節隔日,當社會高喊重視女性權益之後,女性權益真的有獲得足夠支持嗎?讓我們從《蘋果日報》獨家揭露的一則新聞事件看起。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指出,日前在高雄市一名母親帶著就讀國中的兒子前往寶雅逛街,兒子看到女性按摩棒便詢問母親「媽,這要怎麼用?」,媽媽一時尷尬語塞,隨後並投訴至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表示「為什麼開放賣場可以擺放情趣用品?」。

消保會反應至高雄市社會局,派員稽查後發現共有 13 間寶雅都有公開販售,並以《兒少法》第 43 條第 3 項「任何人均不得販賣、交付或供應違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物質或物品」為理由開罰。此新聞一出,該按摩棒品牌 Smile Makers 也發文表示,禁止販賣女性按摩棒「很容易被視為性別歧視」。

關於這則新聞,或許有幾個點值得我們思考。

其一,服務女性性自主的按摩棒,為何會是危害身心健康的商品?

其二,目前現行法令的裁決,是否可能限縮女性情慾自主空間?

其三,我們可以怎麼想像一個更好的家內性教育場景?

女性按摩棒出現在美妝店,很奇怪嗎?

如果保險套可以在美妝店販售,女性按摩棒為何不行?使命在於「鼓勵女性勇敢探索自我,促進社會健康看待女性性歡愉」的女性情趣按摩棒品牌 Smile Makers,因認為性是人類健康且自然的一部份,因此拒絕在成人用品店販售,從品牌創立至今,通路包含主流美妝、藥妝以及百貨公司。就是希望傳遞「性是健康的,不是色情、淫穢的」概念。

然而,此概念顯然不被高雄市社會局認同,甚至予以開罰。品牌經理 Ariel Chen 也在 2 月 20 日於 Smile Makers 臉書粉絲專頁撰文回應該事件,文內寫道:

提供保險套卻禁止販售震動器/按摩棒的做法,忽略了許多女性的需求---包含「沒有伴侶的女性」,或「無法通過性交達到性高潮的女性」,以及「相信振動器/按摩棒帶來更好性體驗(包含自己使用或與伴侶一起使用)的使用者」。實際上,禁止在成人用品商店外販售振動器/按摩棒,可能導致更多女性與陌生伴侶發生隨意性行為,易導致意外懷孕和性傳播疾病風險的增加。

最後,認可男性有安全性高潮的需求,但卻忽略無法透過性交而達到性高潮的大多數女性的需求,很容易被視為性別歧視。

父權思想影響下,女性情慾經常受到社會忽視。作家溫絲黛.馬汀曾撰寫《性、謊言、柏金包》一書討論女性情慾。書中訪談多名大學教授、生物學家、社會學家,針對「社會文化與女性性慾之間的關聯性」交互討論。溫絲黛.馬汀提到:

哈維.溫斯坦、麥特.勞爾、查理.羅斯,這樣的男性,在他們讓我們看到的社會生態中,女性是花瓶,是男性的玩物,他們以這樣的權力關係奪去女性的力量,男性主宰著女性的命運。在此同時,態度不尊重、或者認為女性同不同意只是小事的男性,他們投射出一種世界觀:取得女性同意是不必要的,是麻煩的障礙。在這樣的心態下,女性欲望只不過是助興,真正的重點是男人要什麼。這些男性的所作所為,剝奪了女性的情欲自主權(sexual agency)。

從男性對女性的態度,從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從社會對女性的期待,甚至從政府對美妝店開罰的案件中,我們看見女性慾望並未受到重視,且總被期待應該要「壓抑」。身為一個女性,只要你想在公開談性,就可能被冠上「不檢點」、「不守婦道」的污名。


示意圖。圖片|寶雅 臉書

只要家長覺得不適合孩子,就要一舉消滅嗎?

除了女性情慾需求被忽視以外,家長對性的談論態度也極其重要。在寶雅事件中,母親因為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釋情趣用品,憤而向消保會投訴。這是種「因為不知道如何解釋/不想解釋,而反倒責怪對方『你怎麼來問我』或『你怎麼可以賣』」的心態。

這並非是單一家長個案,也不是只存在當代社會。許多人在童年時期都有被家長說過「你長大就知道了/小孩子不要問那麼多」的經驗。只要家長認為是對孩童不適合的知識/學問,便一概不提。如此一來不僅會造成孩子的疑惑沒有被解答,家長自己可能也失去了探索更多可能的機會。

若能保持開放心態,用坦白的態度正面回應問題,或許親子雙方都能有更多成長。被孩子問倒了,就一起學習;不知道如何解釋,就勇敢承認自己也並非萬能。

你不需要做個百問百答的完美爸媽,只需要成為對孩子需求能夠正面回應的用心父母。

並且,透過教養過程,爸媽也有機會彌補自己童年欠缺的那一場性教育。

過去女人迷曾在〈和孩子聊性教育:台灣父母,你不必這麼戰戰兢兢〉一文中提及:

許多極端保守或坐擁特殊因素的家庭,「性/別」反而是刻意地迴避「被不教」或刻意地「被教成某種樣貌」,像是不要認識、碰觸和購買保險套就不會「鼓勵」性行為,但真的到了做愛時卻對安全防護措施一無所知,於是增加懷孕可能及染病風險、或是,女性要穿裙子坐要有坐相,要雙腿併攏,否則會被性騷擾,保護自己不被侵犯是女性自己的責任,貞潔只有守住才是乾淨美德,否則被性侵就是自己骯髒不遵婦道,將「性/別」給羞恥化、妖魔化、罪惡化、純潔化、神聖化或是禁錮化。

避不談性,將性污名化,除了會讓孩子錯過理解自己的過程以外,孩子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情慾、不知道如何開口討論。進一步地談,還有可能無法辨別、指認性騷擾、性暴力等問題。將情慾視為「端不上檯面的事」只會讓孩子暴露在更多危險之中。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成年以後,對性知識一無所知,不知道怎麼用保險套,不曉得如何用按摩棒處理自己的性慾。現在就和性教育來場正面對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