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食量不大,但是在正餐后总是想吃甜点,饱餐一顿后你还会说:甜点,是不同的胃啊!

嘴巴忙着聊天、吃饭,垂涎欲滴的美食一口接一口,酒足饭饱的我们看着服务生收盘、加水,来来去去,最期待的还是那句“请问可以上甜点了吗?”观察桌边朋友的反应,对眼前菜盘上已经提不起劲,听闻甜点时间到来,眼神的雀跃难以掩饰。

又或是,明明吃得很饱,还是想去买杯手摇饮,甚至是加了份量十足的嚼劲珍珠都期待喝上一口。

你也曾这样吗?其实,要说是大食怪似乎称不上,平常一天三餐定时定量,尤其在晚上为了避免进食影响睡眠,甚至还刻意把晚餐减量,少吃米饭、面条等淀粉。不过为何在外面聚餐时,在正餐后都有办法将甜点塞下肚,小巧精致缤纷的马卡龙散发出淡淡糖霜气味、扎实的磅蛋糕浓郁奶香外溢,究竟是恶魔还是天使的招手?虽然吃不太下主食,但是眼前的甜点仍然难以抗拒。

“装甜点的是另一个胃!”姐妹们总是如此戏称。

除了甜点胃之外,就算是日常生活的饮食也经常出现,“我明明就吃饱了,但我还想吃点东西!”不论你是否有意识,在饮食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境,有些人甚至每天发生。


图片|来源

“甜点胃”究竟从何而来?

你觉得是哪些原因影响你对“饱食”的感受?食物的味道、占据胃部多少空间,还是升指数 GI 值高低(血糖上升速度的快慢的相对数值)也许以上都是,但是“甜点胃”又是从何而来?

事实上,在经过研究实证,发现人类有甜点胃的现象,这是来自特有感官饱足感( sensory-specific satiety),此现象最早是由法国生理学家雅克·勒·马格南(Jacques Le Magnen)于 1956 年提及。术语则由 Barbara J. Rolls 和 Edmund T. Rolls 于 1981 年提出,影响我们对“饱足”感受的除了食物味道、饥饿效应( alimentary alliesthesia),也就是在月饥饿的状态越感觉吃下的食物好吃),特有感官饱足感是第三种影响饱足感的原因。

Rolls 于 1984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透过模拟 Buffet 来验证特有感官饱足感( sensory-specific satiety),首先,他们为受试者提供了四样餐点,包括香肠、面包和奶油、巧克力甜点和香蕉。受试者都只吃四道餐点的其中一种食物,结果显示,比起将四种食物一起进餐时,前者食物总进食量少了 44%。

另一个实验,给受试者吃通心面,让他们吃到饱以后给他们更多的通心面和起司,在另一个时间仍然请他们吃通心面吃到饱,随后再给予他们吃冰淇淋。不过,结果发现,比起前者,受试者在饱食后吃的冰淇淋量是在前者给予通心面和起司三倍的量;由此可发现,受试者并非真的饱到再也装不下任何食物,而是比起来通心面和起司,他们想吃到其他风味的食物罢了。

这也可以说明,在吃薯条的时候,有蕃茄酱、调味粉让我们越吃越“涮嘴”,又或者是自助试提供的冰淇淋,比起单一口味,多种口味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下更多。

来自感官的饱足感 影响饮食生活

研究表显示,单一饮食者,或是对食物种类限制者,长期会有特有感官饱足感,也就是对于想节食者来说,在持续吃类似的食物,的饮食生活中,因为吃腻而减少食物摄取量;相反的,若是面对口味变化多端的食物,感官饱足感刺激了食欲,也会不小心吃下太多引起肥胖。

也许你会好奇,对于我们来说,食物本身的能量密度、营养成分,或是适口性,应该会抑制或促进特有感官饱足感。Birch&Deysher(1986)和 BJ Rolls 等人进行的研究。总结说明,这些对特有感官饱足感感影响不大。因此这种的饱足感可能更多来自食物本身以外的因素,例如人类对食物的观感等所影响的。

虽然换换口味可能会吃下其他东西,但是 Roll 认为人类会有这样的行为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的直觉会促使我们尝试变换不同的食物,而非一直吃同样的东西,相较于单一饮食来的有益,人类是杂食动物,本来就需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所以在改变我们喜欢吃的食物但仍然喜欢其他食物的程度上的转变会鼓励多样性。

而对于较容易挑食不吃蔬菜的儿童来说,这样的特定感官饱足感( sensory-specific satiety)也能鼓励他们在菜盘间吃下各种蔬菜,让营养更为均衡。

在家备餐的你也许也会发现,有的时候,准备少样大份的食物,或是多样少量的食物,观察到一起进食的夥伴,可以发现在后者会吃下更多食物,有时甚至还会为了配菜增加饭量,多变化却少量的菜盘更容易一扫而空。

了解甜点胃真正的原因以后,也许能帮助你意识到自己进食的行为,如果你正在控制饮食,对于摆在琳琅满目的美食把持住,
在餐后想吃甜食的时候深呼吸三次,“我真的需要吃这样食物吗?”

当然如果身边有过度偏食者,在备餐时不妨将料理多变化,或是在一道料理中加入多样化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