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腥闻》是一部演给所有人的电影,演给女性,也演给男性;演给受害者,演给加害者,更也给那些觉得事不关己的大众。改编自福斯新闻执行长罗杰艾尔斯长期对多名女员工性骚扰的真实事件,《重磅腥闻》反映出在父权主义笼罩之下,我们所有人对性骚扰的扭曲认知。

《重磅腥闻》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2016年,美国保守阵营最重要的新闻媒体“福斯新闻”(Fox News)爆出骇人的性丑闻事件,由遭开除的主播葛蕾琴卡森(Gretchen Carlson)挺身而出,勇敢地开出第一枪,控诉福斯新闻执行长罗杰艾尔斯(Roger Ailes)曾对她性骚扰,接着,许许多多女性员工也纷纷以匿名的方式,指认罗杰对她们伸出魔爪。

除了饰演葛蕾琴卡森的妮可基嫚(Nichole Kidman)外,《重磅腥闻》的重量级演员还包括饰演福斯新闻当家女主播梅根凯莉(Megyn Kelly)的莎莉赛隆(Charlize Theron),以及饰演一位虚构角色凯拉博斯比索(Kayla Pospisil)的玛格罗比(Margot Robbie),代表福斯新闻中,所有被性骚扰,却因签了保密条款而无法加以谈论的年轻女员工。三位女主角分别代表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妇女——刚踏入职场不久的凯拉、正达事业巅峰的梅根、濒临失业危机的葛蕾琴,他们拥有共同的迷人特质——自信、干劲与热情,却也遭遇相同的不幸——职场性骚扰。

这是一部演给所有人的电影,演给女性,也演给男性;演给受害者,演给加害者,更演给那些觉得事不关己的大众。

里面有太多真实到令人心碎的台词,你会很希望这些都是为了戏剧效果编写出的夸张字句,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的精准与赤裸——精准地说出人们对于性骚扰的态度与反应,赤裸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挣扎。


图片|车库娱乐提供

受害者从来就没有错,为何仍会感到羞耻与自责?

作为一名努力成为在职场上发光发热的新人,想要拥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当你的老板给了绿灯,蓄势待发的你,当然是踩下油门往前冲。凯拉试图创造让罗杰看到她的机会,也顺利获得单独面谈的时段;罗杰先是要她起身转圈,把裙子稍微拉高,她照做了;接着,罗杰进一步要求她把裙子拉高到可以看到内裤的地方,她也做了。

接着,凯拉在离开罗杰的办公室前,小心翼翼地问罗杰“可不可以不要让别人知道刚刚发生的事?”那瞬间,她泛泪的双眼与怯弱的声音是多么令人心碎。表面上,凯拉认为她做了不该做的事,可能是自愿进入罗杰的办公室,也可能是接受了罗杰的要求,但我们更应该深究的,是为什么她会觉得自己错了?为什么在一桩性骚扰事件中,被害者会自责?为什么,连在一旁的我们,都不自觉得问“凯雅为什么不反抗?”

这些问题,追根究柢,还是要回归到父权主义。凯拉见了罗杰,是希望可以在工作上有升迁的机会;而她听命于罗杰,是出于对失去工作的恐惧,这两个原因,其实完全没有问题,更没有错。错的是加害者将左右同事升迁、去留的权力公器私用,做为诱饵,也做为要胁。


图片|车库娱乐提供

凯拉会自责,是因为这个社会告诉她,若妳主动掉进那个洞,那妳也有问题;若妳一开始没有反抗,那妳也有责任,而这正是典型父权主义衍生出的概念。

父权主义为社会创造出一种确保男性优越地位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中,每一个人都被迫参;而当当权者的行为遭受质疑时,他们会用这个体制去反制,甚至化解这些质疑,以确保游戏规则还是能保全男性的优越地位。所以,当加害者的行迳面临考验时,父权体制会告诉你:“先别急着完全否定加害者,先看看你自己是否真的是完美的受害者?”

这便是为什么,如同凯拉,许多遭遇性骚扰的人,都会反问自己“是不是我穿得太暴露?”“是不是我在甚么时候释放错误讯息?”“是不是我太软弱?”因为这个社会上有太多人,也会拿相同的问题质问他们,会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会说出“唉呦!谁叫他要穿成那样”,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裙子不要太短、上衣不要太紧”,消极地认为,只要我们忍一下,也许就能避开那些惨事。是我们给与加害者更多的空间、更大的权力,也造就了更多的不幸。

加害者的行为即便遭受惩罚,为何动机往往被合理化?

“罗杰是否对我们存有欲望?当然是的,因为他是男人”一位福斯新闻女员工这样说;“谁会传一个笑脸讯息给性骚扰自己的人啊?”另一位同为福斯新闻女员工说着。

这样的言论乍听之下似乎非常合理,分别由“生理本能”及“行为举止”切入,刻意或非刻意地淡化加害者的过错,甚至若有似无地指控被害者也要为此负责。如同某位男艺人将自己的外遇脱罪给“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某位男性政治人物将出轨的行为解释为“如果是男人,看到某主任却不喜欢她的话,就不是男人”。

父权体制告诉我们男人该如何、会如何,因为在父权主义的游戏规则中,男人该有男人的样子,女人也该有女人的样子;所以,当男人做为天生喜爱女人的动物,即便在许多时候不允许“示好”,倘若真的还是忍不住发生了,也是情有可原,值得原谅与同理。


图片|车库娱乐提供

给予加害者宽容的我们,是不分性别的。特别点出两位福斯新闻员工的女性身分,以及两位公众人物的男性身分,便是想突破这个容易被忽略的性别盲点,往往许多人会以为父权主义只是对女性的迫害,或者只有男性会从父权的角度思考、行事,实而父权主义的枷锁,是套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我们从小被灌输性别的刻板观念,被鼓励按照这样的潜规则活着;做得好的受到肯定,做不好的必须改善,质疑规则的人被视为异类、遭受排挤;很多时候,我们天真地以为要打破这个框架,却发现在这摇摇欲坠的框外头,早已筑好新的玻璃天花板,清透到没被察觉。

在片中,有无数的女性受害者不是选择站出来抵抗,也不是沉默,而是选择当“罗杰后援会”(Team Roger),支持这位曾经给予她们机会、拔擢她们的好人。

她们选择在看到罗杰不当行为的同时,也看到他的专业、他的关爱,和他的性别,于是,罗杰的行为虽令人发指,却也不是那么的不合情理,而这正是父权体制坚不可摧的原因——我们持续用行动合理化这个体制,使其茁壮。


图片|车库娱乐提供

终结职场性骚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凯拉在第一次被骚扰后,困惑又害怕地想找女同事诉说,却再开口前,就被一句“这种事还是不要牵扯到我比较好”给拒绝;梅根想要站出来指认罗杰的勇气,却因为男助理说出“我还有家庭要养”而瞬间动摇。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不公不义,并不是没有反应,但却因为觉得事情“与我无关”,没必要赌上自己的安稳生活,因此不断说服自己,就算我不站出来,应该也“无伤大雅”。事实是,我们每一次的退让,都在拓宽性骚扰的容忍范围。“妳有那么多的权力,为什么没有拿来保护我们?”凯拉对梅根说,其实她要说的,是“妳不该觉得事不关己”,是“没有人是局外人”。

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福斯新闻内发生的性骚扰事件,似乎是一个如果不谈,就好像没发生过、好像会消失一样。“没有人愿意谈,你能责怪这些人吗?”答案是肯定的,面对性骚扰,我们当然应该谈,而且不只是受害人,是所有人都该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我们身边亲爱的家人、好友也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我们不能只是消极地告诉孩子“管好自己,不要穿得太少”,而是应该教育孩子“不管你如何打扮自己,都没有人可以因此骚扰你”;这个社会不应该要求任何一个人为自己的美好而道歉,而是应该鼓励每个人勇敢无惧地活着。


图片|车库娱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