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除了是一种积存,也可以让生命变得很柔韧、很温暖。

我的姊姊们年长我许多,也有机会接受到在当年很新潮的西方教育观念,像是父母会训练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睡,孩子哭了也不要马上理他,几次之后,孩子发现哭也没有用,就渐渐不哭了。

当年才念高中的我,听到这样的理论,觉得真是残忍。我告诉自己:将来绝不对孩子做这样的事!

孩子因为肚子饿哭了,而他发现即使哭到声嘶力竭也没有人理会,或许他就学会要忍耐;如果孩子尿布湿了,却始终没有人来帮他换,或许他就会适应不舒服的感觉。有些养育观念之所以能够被执行,并不是因为它是对的,而是人本身就会产生这种机制──适应。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假如他慢慢发现不管自己怎么表达,最后并不会得到正常的关怀与所需的温度,他会去适应这种状态。但这是一种令人感伤的状态,是非常不健康的。

给予孩子冷酷的环境,他的内在便形成一道防御,他得跟自己的感觉说 No,因而长成一个冷漠的人,不但对自己的感官与感受冷漠,将来也会对别人冷漠,对这个世界冷漠。因为他知道,如果认同了自己的痛苦,却又无法改善,那将是更巨大的痛苦!

“漠视”,会让孩子的心长出一层厚厚的茧。

当父母漠视孩子因为需要而发出的哭声,孩子的身心会渐渐钝化他的敏感度,因为他没办法改变这样的不舒适感,只好去钝化它。当孩子得不到必要的温暖,他也会自动发展出一套心理诠释来自圆其说,以减轻心灵失温的痛苦,不但变得早熟,而这样的“自我解释”更会扰乱他跟整个世界的接触,阻塞了快乐的源头。

孩子的心需要父母的亲密来喂养,就跟孩子的身体需要食物喂养是一样的道里。不要害怕跟孩子亲密。亲子之间信赖感的建立,正来自于父母真正的陪伴,陪伴当然包括完全地亲密。

更多亲子互动知识,请看《亲密是教养的起点》

 

与家人、孩子更亲密的方法
〉〉妈咪哄哭有妙招:宝宝哭个不停该怎么办?
〉〉给她一个学习的态度与环境
〉〉《妈妈的读心术》给孩子诉说的空间,做情绪的深呼吸
更多亲密是教养的起点专栏文章

图片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