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寄生上流》是艺术吗?一位艺术治疗师分享他的观察,解析各个角色的性格与位置。

文|艺术治疗师 阿舍

录像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寄生上流”身为韩国影史上第一个得到坎城金棕榈奖的电影,更别说横扫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原着剧本与国际影片等四项大奖,其艺术表达(剧本、配乐、画面、演员演技⋯⋯)当然不俗,但它是艺术品吗?

许多人都把电影划分为商业产物,不过近年来艺术电影与录像艺术愈来愈难区分,像是马来西亚籍的台湾导演蔡明亮,2009 年的电影作品“脸”就以艺术品的型态被罗浮宫典藏。这篇文章,我想把“寄生上流”当成一部艺术作品,并以一个艺术治疗师的观点来分享自己的观察(请注意,只是分享观察,并没有意图要治疗谁,或是分析导演人格,纯粹感想与省思),也提出一些问题给大家思考。

警告:这篇文章无上纲爆雷,还没看过电影的请斟酌是否要继续看下去。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中,艺术治疗师常常会放大或缩小一个作品里的元素,来提供作者不同的观点。如果我们把电影中的人物放大,依能力区分,大致上能分成 3 个社群:专业者(男主人、哥哥、妹妹)、劳动者(爸爸、妈妈、女管家)、无能者(小孩、高中生、女主人、地下人)。

专业者指的是拥有较难被取代能力的人。电影中的男主人就不用说了,年轻帅气,事业成功,老婆漂亮,小孩可爱,房子正点,家有管家,出入有私人司机接送,隶属人生胜利组无疑,还是最最胜利的那种。贫穷的哥哥与妹妹呢?一个有语言能力专长,一个是修图与绘画高手,那么他们跟男主人差在哪里?大概是无法符合社会制度的考试要求,考不上大学。但我的老师曾说:“不论一个人表面上展露出的状态如何,对方如果能跟自己待在一个环境,享有类似的资源,那一定有他们之所以能生存的理由。”所以他们一定有其过人之处。

电影一开始哥哥就针对披萨店女店长急需人手的状态,软硬兼施地说服店长给自己面试机会,去面试家教时,从女高中生想回去检查题目的举动察觉出她的害怕与担心;妹妹则是在短时间内就把一个四处射箭的顽皮小孩收服成一个会鞠躬达礼的乖宝宝。这个男孩换了好几个绘画老师,没有一个能待超过一个月,而妹妹只去了几次就可以抱着男孩帮他上课,可见妹妹能快速与人跟人建立信任关系。与其说这对兄妹的语言或绘画能力好,不如说他们在严峻生活下所锻炼出的观察力与贴近他人的能力无比强大,简直就是最佳业务代言人。

那么倒底谁才是真的有能力的人?是专业能被社会认同的男主人?还是靠着社会历练成功骗倒男主人的兄妹?

在追求专业的同时,人是不是也常常丧失了对生活的敏锐度?

考试、成绩、制式化标准在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是不是被高估了?

推荐阅读:“我们愿意打前锋,终结过劳时代”华航空服员罢工现场看见性别与阶级问题


图片|CATCHPLAY 提供

劳动者靠着体力劳动换取生活开销,说穿了,就是“乖乖听话”,不用思考,甘于做一个工具,付出自己的时间与体力去维持他人的生活机能、成就他人生命的人,只要不逾矩,不跨过阶级与阶级间的界线,就相安无事。爸爸、妈妈、女管家都是这样的角色,他们都很努力生活,但也都好无力,好像永远都有一个比自己“高等”的存在,只要一出差错,拥有的一切就会消失,可能会丧失一切的恐惧往往使他们无法前进,所以停滞,停滞最安全,就像爸爸说的,“没有计画就不会出错”,被动地等待生命潮水把自己推向下一阶段就好。

妈妈的生命也再次呈现了社会价值的影响,穷人家的墙上挂着妈妈链球比赛得胜的奖牌,但就算运动再好,社会不看重这个专业也没用,或者年纪一大就必须另寻出路,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希冀着手机能收到家附近免费的网路,等待下一个打工的机会。社会一切的不公像是生他们背上的蜗居,这个原罪如此巨大,无法抵抗又难以切割,一直压着他们前进,但也给他们的心灵最舒适的居所,每当责任一出现或是做错事的代价尾随而来,他们可以缩回壳内,然后把责任推给生命的痛苦,像妈妈说的:“如果我那么有钱,我也可以很善良”。

但,人没有钱真的会不善良吗? 

人要怎么跳脱社会价值观、经济阶级的制约?

人真的可以只被当成机器一样地活着吗?

延伸阅读:《镜子森林》:我还没长大,就知道我只能很穷

如果不行,但又无法不继续像机器一样地活着呢?有没有可能部份像机器就好?

“无论怎么努力还是无法翻身”的恐惧可以怎么处理?

面对生命的种种不公平(有人生得美、有人生来就有钱、有人生来就聪明⋯⋯),我们有没有办法找到除了忽视、压抑、生气以外的方式面对?


图片|CATCHPLAY 提供

无能者是一群倚靠它人活着的人,劳动者虽然也倚靠他人供给,但那是用自己的劳力去换得的,无能者纯粹仰赖他人供给活着,也就是小孩、高中生、女主人、地下人(地下人虽然有用自己的方式劳动,例如帮男主人开关灯,但其实男主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给予服务,所以还是把地下人归类成无能者)。

高中生是个特别的存在,她是男主人家里唯一一个没有指认穷人味的人,我猜她也发现了,但对穷人哥哥的喜欢让她可以包容那个味道,觉得身穿二手衣的哥哥适合出现在自己家的超豪华 party,甚至最后救出受伤倒地的哥哥,突显了爱跨越阶级的力量。这个族群,因为没有显着的外在能力,使得他们的行为被内在能力推动时更明显。

小孩、女主人、地下人则有着非常高的重叠性,最明显的大概是小孩跟女主人都一遇惊吓就昏倒,对比穷妈妈看到女儿受伤就冲出来的强悍,女主人跟她的小孩一样,面对危险,完全没有抵御能力。男女主人在沙发上求欢,女主人跟男主人要求毒品时,男主人伸出大拇指给女主人含,也似乎象征着女主人只是他的另一个大孩子。挂在门口的小孩创作,女主人说那是小孩的自画像,但画像实则看起来像地下人,而地下人在地下室发出的求救讯号只有小孩一个人发现且正确解读,再再显示着这三个角色的共通性。

这三个角色都很脆弱,但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做得到的方式,努力活着,他们都有种“纯粹”。在电影中,女主人被描述为“单纯”,但我认为单纯好像只是想得比较少,累积比较多社会经验后就会消失的东西,纯粹则深埋在人格特质里,不会随着人成长而改变太多,一个拥有纯粹质地的人,才会有“全然信任”的能力,这个能力虽然在电影中什么用也没有,甚至让人陷入骗局,却是生活在现代的人最缺乏的特质。

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让孩子无忧无虑地长大,真的好吗?

无能者,真的无能吗?

下篇:看一幅画就能了解一个人?《寄生上流》里错误的“艺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