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迫降》的女主角尹世理,从小被母亲漠视,久而久之,她也开始漠视自己的情感。幸好,正赫举了蜡烛来到她身边。

 

文|曾心怡 心理师

有时,我们很渴望在身边来来去去的人,终究有一个是可以看穿自己的故作坚强,回应我们内在的对于爱与被爱的渴求。只是大多数时间会用一种笑看这一切都是缘分的姿态,和周边的人比谁比较洒脱。

近日韩剧《爱的迫降》当红,每一幕停格,每一句告白,都成为女性们粉红能量的来源。

女主角世理在整出剧开始前,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看待自己的情感,恋情曝光了那至少还有商机,那样的无所谓同时可以用来面对他人,更可以拿来告慰自己。只是幼年时,被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刻意遗留在海边,那些偶尔就会一闪而过的痛楚没有消失过,这对她来说是个只能对自己说的创伤。

延伸阅读:家庭心理学:为何我常觉得妈妈讨厌我?

孤寂一人的害怕,被挚爱背弃的悲痛,在家庭的环境下,那样的创伤无法被诉说,自然也没有机会透过他人的回应而得到被理解的经验。

伤口结痂堆叠形成最佳的保护色,然后我们也逐渐淡忘原本的色彩。

这样的痛苦也许可以暂时被遗忘,但会在遭遇类似情境时,所有的回忆与感受都会一涌而上,也就是在世理在市集迷路的时候,茫茫人海与幼年黑暗的沙滩交错着,回不了家岂只是惊慌。

正赫高举的蜡烛,让受伤的经验得以重新被改写,黑暗里有了光,有人带着我回家。

被理解的历程形成了连结,可以让受伤的人学习到,不用再和人保持距离来自我保护。

推荐阅读:虽然有伴侣,却还是感觉孤单:你也陷入“情感忽视”难题了吗?


图片|Netflix 提供

精神分析的大师 Peter Fonagy 和 Mary Target 在 1997 年一篇着名的着作 “Attachment and reflective function:Their role in self-organization’’ 中提到有关于 reflective function(反映功能,或是也有翻译为反思功能),提到:“反映功能是透过发展过程中习得,让个体不只学习到如何回应他人的行为,也是一种回应自己的各种信念,感受,盼望,虚假,计画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透过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照顾者能够回应孩子的需要与情绪而逐渐形成孩子的自我概念,透过他人的回应而知道自己的每个情绪感受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种感觉叫伤心,那是生气的表现,我面对娃娃坏掉了会难过,我是个急起来会哭的人。然而,不是每一位照顾者都能够适当回应孩子的情绪,甚至有时是个伤害,于是我们可能都是世理,把自己对于自己的感觉关起来,关到自己都不认识了。

但长大的我们,如果可以在接下来的人生中,遇到可以回应我们内在情绪与需要的人,我们就有机会完整对自己的理解。心理师的工作就是在成为这样的角色之一,在安全的环境下,让情绪可以流动,让想法可以被阅读,让行为可以被翻译。透过这样的历程让个人可以组织起来自己的每一个部分,重新认识或是接轨原本的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之后,才能在接下来的关系里,对方有机会正确地解读并回应妳。

你可能还没有遇到正赫的烛光,但你可以持续地搭着滑翔翼飞行。每个经过你身边的人,都会教会你一些事情,让你多懂自己的样貌一些,才能够让我们在爱情来临时稳稳地执子之手,由妳决定要不要与子偕老。

有没有一部电影、电视剧让你念念不忘?你期待能够向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吗?欢迎投稿到掷地有声

【当期征稿:投稿那些电影教会你的爱情】
在你心目中,有哪部爱情电影是永远的经典?那部电影教会你的可能是爱情的甜美、可能是遗憾,也可能是思念。邀请你,书写电影与爱情的交手,以下征稿资讯:

  1. 影评募集,内容可包含那部电影带给你的成长
  2. 投稿至 ourvoice@womany.net,在信件标题写下【投稿至那些电影教会我的爱情,我是 ___(你的笔名) 】。(若未注明此标题,我们将无法在茫茫信海中看见你,投稿者将无法收到回覆唷)
  3. 以夹带档案附上你的文稿,文稿首段务必附上希望刊登的姓名,档案请采用 microsoft word 或 google document。(欢迎同时附上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