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料理》,与其说是一本书写难吃食物和奇葩食谱的故事集,不如说是作者藉由每一道料理深情的书写她与家人之间的羁绊与感情,更甚至是对食材与人生际遇的感谢。

文|I Cheng Huang

近年来饮食文学在书籍市场里璀璨上升,大多是描述健康饮食、道地小吃、国宴、私房菜等,无一不跟“美味”划上等号,于是嗜吃的我便一头栽入了饮食文学的世界。

买下离奇料理纯粹是意外,原本我是在电子书城搜寻一本跟烟熏香肠有关的饮食书籍,但这本书大大的出现在推荐阅读名单内,让人难以忽视,它的文案非常吸引人:

“在厨房中的惊奇冒险,也是一本母亲写给儿子、女儿写给父亲、大婶写给情人的深情食谱。辗转于人子、人妻、人母等不同的角色之间,不变的是为家人付出的深情与温柔。”

唉呀,这多么有趣阿,难得有饮食文学除了食物本身外,还添加酸甜苦辣的人生经验与感情做佐料,更何况用“厨房中的惊奇冒险”来形容,可见作者肯定有绝妙的厨艺和创意吧?于是我根本没注意作者是谁,直接买下了它。


图片|《四重奏》剧照

离奇的料理

还没看完第一章我就发现自己错了,这绝对不是一本赞扬作者绝妙厨艺的主流饮食书,而是一本奇葩的散文故事集,书里没有中华一番般会冒蒸气发金光的饺子,食客也不会在吃了作者的料理后出现仙女在身边盘旋洒花。相反的,食客可能会出现腹痛不适,严重者可能要进医院的症状——原来作者的厨艺奇差无比。

举几个书中提到的例子:

“高级的花菇(椎茸)被作者卤的像泰国芭乐一样大,孕期强迫自己吃掉失败料理的后果就是导致儿子后来对于任何菇类料理都敬谢不敏。”

“因为喜欢同学妈妈做的茶叶蛋,偷偷用爸爸珍藏的高级茶叶煮蛋,但做不成茶叶蛋,反而吃了两周茶泡蛋。”

“煮鸡汤变成白水淹死鸡;煎香肠害妹妹食物中毒送医;亲手为住院的爸爸炖补汤,反而造成爸爸拉肚子,被医护人员告诫。”

作者的文笔生动自然,每道料理被她形容的形色味具全,但这有个缺点,因为我习惯边用餐边看书,阅读此书的过程曾一度导致于我有些反胃,此书实在⋯⋯太有味道了。看完此书后,我深刻的体悟到作者的厨艺有多糟糕,也许她是位有才华的小说家,但她的创意在餐桌上却是一场灾难。

离奇的人生

然而,我想她的料理之所以难以下咽,主要是因为她把对料理的味觉都移到了感情上。

作者的父亲随国民党军撤退来台后一直对家乡的面食念念不忘,开放探亲后老家的家人来台探访,陪着父亲做了一道简单的面片儿,味道很普通,但父亲总觉得不平凡,她对于父亲的反应是这么形容的:

“他所谓的不平凡,其实是感恩的心情。一碗面片儿,有来自靠天吃饭,种植小麦的农民汗水;有花花费时间揉面团擀面片的厨师辛劳。”

另一篇故事是写父亲每日早晨为她准备早餐,虽然从没说好,但父亲总知道她何时起床,会为她准备好温热的牛奶和刚烤好的面包。年轻时她不懂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但当她有了与自己分享脐血的儿子后,她有了这样的体悟:

“我能留住孩子的动作只有比他更早起,在阳光微微浮现迎接纯净晨曦的那一刻,亲手为他准备温热的早餐,用食欲继续牵引剪断脐带之后的关系。”

《离奇料理》与其说是一本书写难吃食物和奇葩食谱的故事集,不如说是作者藉由每一道料理深情的书写她与家人之间的羁绊与感情,更甚至是对食材与人生际遇的感谢。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一生、二人、三餐、四季”,虽然这通常是用来祝福新婚夫妻的,但我觉得用来形容离奇料理也非常适合。年幼时期的作者和父亲相依为命,青年时期生活里有妹妹相伴,后来的路儿子一路相随,总是两个人,共享三餐与四季。饮食人生,人生饮食,大抵如此。


图片|《小森时光:冬春篇》剧照

把餐桌故事写出来的说书人

读完了书后我着实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把满满的感情转移到菜肴中?(虽然是另类的转移)

我去搜寻了作者朱国珍老师,发现原来我早已认识她,只是在不同的故事中与她相遇。会认识朱国珍老师是因为 2016 年的林荣三文学奖,她以《半个妈妈,半个女儿》一文夺得了散文组首奖,而后出了同名的小说故事集,讲述自己在女儿、妈妈以及这两个身分之间的纠结故事。

知道作者是朱国珍老师后,我突然恍然大悟,与其说是作者把自己满满的感情转移到菜肴中,不如说每道菜背后本来就有故事,而她就是那位说书人。

朱国珍老师的父亲是位跟随国军撤退来台的荣民,而母亲是与父亲相差 30 岁的花莲县原住民美少女,为了赚钱,流连于六条通。

她青年时期对于母亲的印象是某天会突然出现在家里厨房穿着拖鞋烧菜,偶尔会带着她与妹妹三贴骑摩托车去夜市吃鳗鱼羹,心情好时会做便当给当时还是学生的朱老师带去上学。但同时妈妈也会用要去买辣椒、要去买青椒,或者是要去买任何蔬菜的藉口突然消失一年半载,对她而言,妈妈的味道像是隔夜的便当,蒸过后味道有点奇怪,颜色也不太好看,但却还是最亲切的妈妈的味道。

而父亲的味道却是浓烈馥郁的,遭遇老婆离家出走的老荣民并未再娶,他学着洗手做羹汤,试着复制自己记忆中母亲的味道,希望能用菜肴给单亲的女儿们带来一些有妈妈的温暖,他总是卤一大锅的油亮亮的卤肉让两个女孩大快朵颐,但也会为了女儿的健康,不断的煮各类菠菜的料理,即使女儿抱怨连连,仍乐此不疲,父亲有些粗犷的料理是朱国珍老师对于家庭最美好的回忆。

朱国珍老师在《半个妈妈,半个女儿》一书这样形容“房子的故事,是家的故事”。我大胆的猜想,那对于她而言,厨房的故事,应该就是家人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