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地过日子,即使难受也只是咬紧牙关的你有多久,没有问你自己:“最近过得如何”了呢?

文|古川武士

首先,先试着感受一下你心里的感觉。

正面的情感,像是安心、放松、自我肯定、成就感、意义、感谢、完成感、平静、连结等。另一方面,负面的情感则有不安、焦虑、自我嫌弃、挫折、后悔、恐惧、绝望、焦虑、未完成感、危险、孤独等。

你感受到什么情绪的时间比较久呢?

如同行动模式和思考模式,我们在心里所感受的情绪也有模式,我称为“感受的习惯”。想要过着幸福人生,或是长时间活跃于商界,改善你的“感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忙于生活,被工作追着跑时,有意识到自己“感受”的时间就会减少。你甚至于认为,行动时不带情感更好,事情比较不麻烦。然而,一旦你的感受习惯恶化,你的行动和思想习惯便会渐渐受到负面影响,使得你丧失人生和工作的充实感。

推荐阅读:告别穷忙循环!如何重拾工作以外的生活?


图片|来源

正向心理学的“三:一原则”,即人们从不幸福到幸福的情感转换瞬间,心里感受到的是三分的正面情感与一分的负面情感。

这项原则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并不主张负面情感是不需要的。如果没有不安,你就不会预做准备。如果不焦急,你就不会加紧速度。如果没有适度的自我厌恶感,你就不会反省。因此,即使是负面情感,在人生中也是必要的。

话虽如此,比例却相当重要。举例而言,如果占据你心灵的情绪比例是一分的正面情感与三分的负面情感,那会怎么样呢?这个人应该会经常受到不安、焦虑、无力感和自我嫌弃你的情绪所折磨。

谁都有过遭受负面情绪侵袭的时候,只不过,这样的情绪是长久萦绕在你心中,还是能够随即摆脱,将造就全然不同的结果。

因此,当我在担任习惯养成顾问时,我会一边倾听客户在习惯养成上的烦恼,一边观察他目前处于什么心理状态,也就是把焦点放在他的情绪上。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被坏习惯搞得一团混乱,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说这他感受习惯正是极差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因为工作和人际关系心烦意乱,此时他应该会想大吃大喝,或是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藉以纾压。当你感觉到压力时,就容易染上不好的行为习惯。

推荐阅读:上瘾心理学:吸毒和空虚,哪个更可怕?


图片|来源

从另一个观点来看,感受习惯也很重要。

那就是在你烦恼“找不到想做的事情”、“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

当你再怎么想也找不到答案,开始横冲直撞的时候,就等于开启了一场异想天开的自我探寻之旅。然而,就像是幸福的青鸟一样,答案不需向外追求。如果你一直没有察觉答案就在自己的内心,便会不断地白兜圈子。

重要的是与沉睡在你心底、会使你产生“狂热”、“想埋首其中”的欲望相互连结。这样的欲望一旦爆发,强而有力的情感便会涌上心头。接着,你只要以这样的欲望和感受为基础,追寻你所喜欢的事情或天职就可以了。

那么,这样强烈的感受是源自于何处呢?它们是来自于信念和本质这两种力量。

信念,是一个人无意识相信的事物。

相信“只要去做就会成功”的人,和相信“我做不到”的人即使身处在同样的情境下,他们所感受到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前者会感觉到希望、可能性、自己是有能力的,后者的心灵则会被绝望、阻塞和无力感所占据。

本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欲求、特性。每个人感觉到舒服的境界都不一样。有些人达成目标就能感到人生的价值,也有些人的幸福程度会因为每天与不同的人密切接触而有所不同。有些人透过追求创意表现而感到充实,也有些人爱的则是安稳平静的日复一日。对于这些,你不必改变,而是要挑选最像自己的选项顺着去做。

推荐阅读:结婚?转职?专访柯佳嬿:很多时候你早就知道答案,只是还没有勇气承认

苹果电脑创办人史蒂芬.贾伯斯曾在哈佛大学的演讲说:“比任何事都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顺从自己的心和直觉。你的心和直觉,早就知道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其他的事都无关紧要。”

当我这么说, 有人会问:“ 要怎么做才能顺从自己的心和直觉呢?”这些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内心和灵魂层次的反应。你只能磨练自己的感受力。

把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抛向我们的内心深处,“你做这件事是兴致勃勃,还是兴致缺缺?”养成习惯去感觉,并顺着你的感觉。多做些你内心深处回应“YES”,感到跃跃欲试的事,同时对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事放手。如此一来,你的人生和习惯的养成都会愈来愈顺。

接下来,本章就分三个部分介绍如何培养自己的感受习惯。


图片|采实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