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有多少期待?你确定这样的期待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吗?一个妈妈分享自己的亲身经验,谈孩子的可爱与不可爱,也谈妈妈的假想与现实生活。

文|亚萱 (竹苗假日团领队)

陪伴孩子的时刻,我常思索人是怎样长大呢?照顾者对幼儿的期待,的确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是一点一滴不着痕迹的影响⋯⋯

回想昨晚豆丁和我的对话,我请他准备要出远门的玩具。只见豆丁很忙,首先拿着积木背包说:“我决定要带这个!”

我抬头看了一下:“这个太大了,装不进行李箱,你得换一个。”

“喔~好吧!我再去找找。”他都蛮能沟通,只要我说出理由,他通常愿意一起帮忙想办法。

他来来回回为了要带什么玩具出门,忙碌超久,一边找一边玩,最后终于在我要打包行李时,决定玩具项目,全部都是小小一台:恐龙、红色车子、消防车、飞机。

推荐阅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该有任何条件

我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就在我俩躺在床上闲聊准备睡觉时,豆丁说:“车子太小,妹妹怎么办?”

不完整问句?我得确认豆丁问题背后真正的意思。

“你是说车子太小,怕妹妹拿去吃,担心她受伤?还是你担心玩具坏掉?”

“我怕车子坏掉。”


图片|《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剧照

他的回答让我大笑,果然大人的话语里埋藏着隐性思维,会有所期待孩子的懂事⋯⋯如果他回答担心妹妹受伤,的确很符合大人的期待,尤其他是哥哥的角色,但这不过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此时他很实在说出对玩具的担忧,这才是孩子真诚可爱的一面。如果大人因此苛责孩子,那他们也太无辜了!

推荐阅读:“你就让弟弟一下嘛”一味要求孩子“让”,容易造成反效果

“那我们就自己玩,不要让妹妹看到就好,这样你就不用担心玩具坏掉了。”

我一直在练习,尽量不评价孩子的行为和话语。他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得练习互相生活和相处。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在他还小的时候,他正在发展他和其他人事物的连结时,大人不该太快从行为的表象,要求孩子该怎么样符合社会的要求。

毕竟他们还小,需要用更长远和友善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他应该要真实的活出他自己,而不是太早被社会规范压制,只学会大家推崇的表象客气及礼貌。

大人的隐性思维常常深埋在日常生活里,会不断拉扯大人和孩子的互动。因此身为照顾者需要练习觉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让我们单纯回到欣赏孩子的真实面,重新再活一次,重新检视生活中的各种应该和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