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主流的好莱坞电影,不分电影种类,甚至是我们熟悉的国片或戏剧,若是剧中出现了“胖角色”,要不是以搞笑滑稽的丑角型态出现,要不就像是正能量女神渡边直美般激励人心、无畏言论,然而,这正是大多数少数族群在媒体再现时的困境,容易被重制跟循环这样的刻板印象。

文|李孟颖

双十连假期间,与一群男性朋友共同出游,旅程中的最后一个景点,我们来到了某个号称网美圣地的祕境瀑布,来到这边的游客,大多数会换成泳衣或是适合戏水的服装,当我们正在思考着该如何翻过石头群走到瀑布那头时,突然我的朋友们一阵骚动,原本以为他们是看到了身材姣好的女生,正在“呷好道相报”,转过头看,发现是有位大尺寸女孩,穿着比基尼,躺在石头上与朋友拍照,这时我的朋友们便开始纷纷鼓噪起哄:“天啊!也太有自信了吧~”、“躺在石头上是在烤肉吗?”、“唉你不是龙骑士吗?你的菜唉快上啊!”

听到这些话,在旁边的我不舒服至极,但真正让我感慨的是,这些嘲笑讥讽针对的并不是我,都能够让我如此不舒服,而那些从小到大都要听着这些刺耳话语,无时无刻都要面对身材以及长相羞辱的胖女孩们,是怎么熬过这些时光的?

“不完整”的身体

在研究所时,教授曾经在课堂上带我们讨论几个议题/问题-“到底什么是‘美’?”以及“‘美’,是由谁定义的?”

对于美,许多研究学说跟哲学流派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包括其绝对性与主观性等。在许多有关身体意象的研究中提到关于“完整的身体( able-bodied )”,如果直接去查这个字的翻译,大致上的意思会是“健康的”、“强壮的”,但在相关的研究中,翻译成“完整的”、“健全的”会更适合,而在这多数的相关研究中,如 Smith  ( 2013 ) 在她的着作《 Women’s studies 》中提到:“我们所经验的世界,是由对特定身体意象(身材)的喜好…与将完整身体( able-bodied )视作特权/优势等所建构而成。”近几年有关于不完整( disabled )或者非常态( abnormal )身体意象的研究,已不单直指生理或心理的残疾,更是全方位的探讨非完整身体的他者( Others ),如孕妇、年长者甚至包含肥胖者,有关其身体政治与赋权等议题探讨。

如文献所述,完整的身体被视为一种“正常”或是一种“美”,而正常完整的身体,则是一个合格的情欲客体,相反地,这些不完整身体的个体,是不被视作拥有或值得拥有“正常”情欲的人,生活中有许多实际的例子可以说明,大众对于这些不完整身体个体的性( Sexuality ),是排斥的、觉得好笑的、缺乏吸引力的,甚至是被排除在体制之外的,像是《五体不满足》的作者乙武洋匡,在爆出与多名女性的婚外情后,网路上即出现讽刺他(身为身障人士)如何进行性行为的梗图,或是许多电影或影集里,常把非正常体态的角色塑造成肉欲的滑稽丑角(电影倒数第二个男朋友、糯米正传、铁男躲避球等)或是邪恶丑陋、无法让人产生欲望的反派(小美人鱼的乌苏拉、蝙蝠侠里的企鹅等),由此能观察出,这些身体不完整的他者之情欲,在大众媒体以某种形象再现时,总是将其情欲特质以搞笑滑稽或让人不安的方式表露,让其表达出的爱意或情欲显得笨拙或唐突,更进一步传达的讯息是,这些他者没有享有正常性爱跟情爱的权利。

曾经有位朋友与我聊到,他对于物化女性的定义有些疑虑,我再接着询问他的意思,他说道,如果女性想要展示自己的身体,对于自己的身体很有自信而穿上性感的衣服、内衣等等,而非由男性要求或指示,这样不太算物化吧?针对他的疑虑,可以从很多层面解释,物化一词(Objectification),不单单只是将特定性别或形象的对象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物化更深层的是指,将对象客体化,抽离并无视其感受、经验、情绪、思想等,将其视作工具或物件般控制、使用、评论,甚至侵犯或破坏。

因此这位朋友说的物化女性,不单单只是裸露的、纤细的、卖弄性感的内衣广告或服装代言,那些出现在大众媒体或广告平台上展示(符合男性欲望或主流价值)特定的女性身材或长相,上述所提到不完整身体的女性,如孕妇或胖女孩等,接收到的是最直接、最面对面的物化,即是无视她们的感受与情绪,如同电影《大饿》中的女主角般,将她们的身体视作物件般的恣意批评。

“胖子”非得有自信吗?

在硕班的课堂上,聊到媒体上的身体政治时,有位同学说道,她受够胖子就要演个“胖角色”。

大多数主流的好莱坞电影,不分电影种类,甚至是我们熟悉的国片或戏剧,若是剧中出现了“胖角色”,有别于剧情会将重点聚焦在(正常的)男女主角的目标、遭遇、感情等,胖角色们要不是以搞笑滑稽的丑角型态出现,要不就像是正能量女神渡边直美般激励人心、无畏言论,然而,这正是大多数少数族群在媒体再现时的困境,容易被重制跟循环这样的刻板印象,就如同同志角色、跨性别角色或少数民族角色等的性别、性倾向与其次文化几乎都会在剧中刻意被提及,接着再被夸张化或被当作笑梗,抑或是,胖子角色就要是个充满希望、努力做自己的阳光男女孩,刻意被营造成一个英雄般的乐天角色,让人纳闷,为何这些角色不能就是一般人?为什么不能专注于剧情或故事本身的发展?

为何角色的“胖”,一定要被强制镶嵌上一段故事(耍宝愚笨的搞笑滑稽角色、努力对抗或无视异样眼光的生命斗士)?

或许有人会纳闷,有个乐天派、努力对抗并消除社会异样眼光的胖角色,哪里有问题?其问题就是,并不是每个弱势族群,都有同样的勇气跟筹码来对抗歧视跟不义,而这样的角色刻画带来的传播效果是,观众会开始接收胖子就是“幽默搞笑的”不然就是“乐观进取的”的讯息,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胖男孩、胖女孩,可能无法成为或想要成为两者之一,但透过大众媒体传播的结果,不断地把胖男孩、胖女孩推向天秤的最极端,翻成白话一点的说法就是,“你要嘛就认份地被嘲笑,要嘛就努力成为一个乐观开朗、无视嘲笑的人吧!”但当胖男孩、胖女孩不够勇敢、不想挺身对抗这个社会时,大众却不愿去接住他们的情绪与感受,或陪伴他们去对抗体制本身的不公,任其在主流价值中自生自灭,又或幸存,又或淘汰。

遇到朋友嘲笑别人胖,我可以怎么做?

我想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就是身旁的朋友,很爱把对身材的嘲讽与羞辱当作玩笑话,然而,许多文字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权力、阶级的不正义,不论是性别、种族、文化等,我们都有可能在无意间说出政治不正确的文字或语句。

当听到身旁朋友开这些玩笑时,我们也不用义愤填膺的指责他们政治不正确或毫无性别意识等等(相信我,大多数会觉得你在小题大作⋯⋯),不妨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像是“我觉得他/她胖胖的很可爱啊!”、“我也希望我的男/女朋友像这样肉肉的,抱起来很舒服呢!”,慢慢影响朋友,让他们觉得胖胖的很可爱、很迷人,甚至很性感,当然,还是可以找个机会跟朋友深入聊聊,关于身体政治上的议题,对于身材的嘲笑与讽刺产生的迫害与不义,可能就是他/她自己,或是其家人、朋友、伴侣的遭遇,透过一点一点的改变,让他们可以更感同身受,更了解这个议题上可以做出哪些心境上跟实质上的努力跟改变。

除此之外,也期待教育现场或其他机关能够有更多相关的配套措施或环境改善,就像每个学校都会有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等等,当遇到性别不平等,甚至是性骚扰或性侵害的事件时,学校是有管道可以申报跟处理的,然而,对于肥胖等外貌的嘲笑与羞辱,除非情节严重到霸凌程度等,不然很难受到师长的重视并提供正式的管道来处理,甚至有时师长或长官等,就是做出身材与长相羞辱的加害人。

最后,我想用一位我很喜欢的艺术家兼歌手-汪绮/猫不,在访谈时,曾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胖女孩也很美。把那个‘也’拿掉,胖女孩本来就很美。”

期许我们能够有个更友善,更温柔的环境,让每一个不一样的人们,可以更舒服自在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