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方面,依照年龄、资产,可以分为四个象限。而所属于各个象限的人的特质、适合的理财方式,一次揭晓!

文|狄骧

想要脱贫致富的第一步,不是傻傻的捧着所有家产,跑去买基金、股票或房产,而是要先搞清楚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财务状况。无论有没有负债,或者负多少债,不同的利率和还款方式、各种情况不一的经济条件,都会影响如何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财务对策。

一个有负债的人,一定比没有负债的人更穷吗?一个负债 50 万元的人,就会比负债 500 万元的人要轻松吗? 如果负债的人付的是黄金店面的房屋贷款,而另一个没有负债的人,却是每到月底就荷包空空的月光族;如果负债 500 万元的人事实上收租缴贷款,而负债 50 万元的人却每个月光是信用卡利息都还不完——这时,到底谁是穷人?谁是有钱人?

延伸阅读:你负债吗?不要成为没钱的那百分之五十

我再举一些例子:一个月入 5 万元的人,一定比月薪 4 万元的人更有投资本钱吗?就算领同样的薪水,同样负担信用卡债务的情况下,负债 20 万元的人,就会比负债 50 万元的人更接近自由吗?如果月入 5 万元的人,光是债务支出就要花 3 万元,而薪水 4 万元的人,全部生活费 2 万元搞定;如果负债 20 万元卡债的人,每个月拿死薪水在缴 18% 利息,另一个负债 50 万元的人,则提出前置协商(按:债务人与债权金融机构拟定偿债方案,以解决债务问题)或者资产担保抵押,每个月利息连 5% 都不到。

仔细想想,谁的生活比较有品质?谁更能掌握规划未来的条件?

简单来说,资本主义就是玩运作资本的游戏,只有站在“资本”的角度,你才能了解资本主义怎么玩。想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有多了解自己。

我以年龄和收入、资产多寡,将财务状况分为四个象限:


图片|大是文化 提供

A 象限:高龄&收入/资产多

金融肥猫族:

一个资本额 400 亿元的企业,原本拥有超出 270 亿元的盈余,下年度却亏损 620 亿元。在一年亏空 890 亿元的情况下,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仍然坐领将近 23 万元的月薪,以及 4.6 个月的年终奖金。

这样的情况是每一间大玩数字游戏的金融机构中,高层主管、高阶经理人的现实写照。

金融业是服务业,他们应该先服务别人,再服务自己。然而许多银行家、经理人,不但没有为投资人做出较好的利益规划,反而拿投资人的钱去规划自己的更大利益。

当灾难发生,金融铁达尼号因为种种疯狂失控的图利行为而触礁沉船,最先穿上救生衣、跳上救生艇的就是这些金融肥猫,并且假装没事。这些人把自己的获利建筑在投资人的风险上,投资人的风险越大,肥猫的获利就越大,这种操作手法,至今已成为整个金融体制的潜规则。肥猫不再只是耍弄狡猾奸诈的把戏,更在赌场庄家、经理人、荷官与公关,还有管制部门相互黑吃黑的游戏中,进化成新一代资本掠夺怪兽。

严密的金管政策,是限制肥猫唯一的手段,然而在“股票即选票”的政经世界里,金融管制层层松绑的结果,只是让投资人在尝到甜头之后,却得花更大的代价为肥猫买单。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理财投资,整个金融世界就以同样的方式回馈我们。

传统储蓄型:

1960 至 1990 年代,由于一系列政治改革与经济建设,台湾不仅成功转型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更与香港、韩国、新加坡并列为亚洲四小龙。这个时期的理财核心观念在于“节俭”和“储蓄”,将平日苦干实干赚到的薪资,省吃俭用拿去储蓄或者买保险,以获得额外稳定的利息。上自企业,下至个人,无一不奉行这种传统储蓄的方式。几乎可以说,只要努力工作、节约储蓄,每个人都会获得应有的报酬,每个家庭都买得起房子。

随着物价不断上涨,以及近年来持续的低利率政策,银行存款利率早已赶不上通膨的脚步,连调薪的幅度也远远落在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之后,你可以试着算算到期的寿险保单,还本利息是否挡掉这些年来的 CPI?“节俭”和“储蓄”是居家过日子的基本原则,却只能“节流”。

你会喜欢:女子理财学:省吃俭用却留不住钱?先关照内在需求

如果不能打造源源生利的运作系统,亲眼看着停滞型通膨腐蚀你存在银行里的老本,绝非难事。就算你有房有产,如果不懂得让资产自行复制运作的方法,同样逃不过物价上涨和经济零成长的两面施压。

资本主义已跃居领导全球的地位,传统增值模式不但无法在当代金融世界苟且偷生,也无能抵挡市场上各种鲸吞蚕食的手段,单靠节俭和储蓄,已无法永保安康。

只有不断活化资产,才能对抗掠夺;只有不断自我繁殖的系统运作,才是最有保障的棺材本。

B象限:少龄&收入/资产多


图片|来源

富二代:

“富二代”原本指的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第一代富豪)的子女,也就是我们俗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这些身系上亿家产的年轻一代,的确在起跑点上遥遥领先,最起码在教育资源方面不虞匮乏,也因为出身豪门的关系,自然比一般孩子接受更多栽培和训练,拥有发展天赋潜能的条件和空间。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小金汤匙们都能顺利执掌家业,或者独当一面,有人奚落这些富二代说:“中国人‘富不过三代’,他们都第二代了。”虽然是酸葡萄心理,却也点出一个事实——自己不努力,一样会伤悲。

就像是中乐透的人因为不懂得资本主义游戏规则,不到 10 年就被打回原形,豪门子女因为不必担负经济压力,如果够幸运的话,就可以不受限制、追寻自我实现,但也因为同样原因,从小被过度保护的他们,不见得就比其他孩子更懂得资本主义竞技场中的求生法则。

如果你跟我一样咬着免洗碗筷出生,请不要忙着嫉妒、羡慕或者自怨自艾,因为资本主义根本不在乎你是谁。甚至在某个程度上来说,资本主义其实很公平。

简单来说,只要你保持良好的理财态度,就可以在赌桌上掌握以小搏大的机会;而不好的理财态度,就算在握有一手好牌的情况下,都会让你因小失大,这一切取决于你后天的心态,绝不是先天的碗筷。

年少创业家:

现在说起年轻创业家,很多人会想到脸书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他在 23 岁时就登上《富比士》(Forbes )杂志的年度富豪榜”,不但是“(当时)世上年纪最轻的亿万富翁”,也是“(当)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祖克柏是少有的奇迹,他的传奇来自于赋予社交网路强大连结功能的创造性空间,却不是本书重点——在资本主义竞技场上脱贫致富的必胜法则。微软企业创始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和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贾伯斯(SteveJobs)同样以创意致富,并且有专人为他们管理财富。这不表示他们不懂资本主义,只不过,他们也不是我在这本书所说的资本主义饥饿游戏的胜利者。

我有两位朋友都是钻石王老五(按:过了 35 岁,但没有家室的富有单身汉),一位是名车保养厂的老板,另一位先前正在筹画慈善基金会。这两人不仅从小自食其力,一肩扛起养家活口的责任,甚至曾经背债数千万元。长久以来,过着失败也不能倒下去的日子。

他们很早就体认到自己没有失败的本钱,在想尽办法“止血疗伤”之后,不断维持资产体质的优势,等到储备足够的启动资本,才进行相对安全的投资操作。

他们一方面藉由增加投资收入以减少劳务收入,另一方面在逐渐提高劳务所得替代率的情况下,建立属于自己的运作系统。他们才是真正在竞技场上流血搏斗(脱贫)的人,最后开创自己的赌局(致富)。希望你也能够成为扭转游戏劣势,甚至从竞技场上全身而退、成功脱逃的一分子。

C象限:少龄&收入/资产少


图片|来源

少债族(年少开始背债的年轻人):

几年前劳动市场的最大问题在于,未达退休年龄的高龄劳工,普遍找不到工作,直接原因在于厂商雇用意愿低。而厂商之所以不愿意雇用高龄劳工,则是拜“22K 专案”(2009 年 4 月至 2011 年 9 月间,分两阶段实施)所赐——为了鼓励企业大量起用应届毕业生,由政府提供每人每月 2,200 元的补助——从此种下菜鸟低起薪的祸根。

“22K 专案”实施不到 10 年,台湾失业人数飙升至 46 万人,每 100 人最少有 4 人失业,每 100 个失业人口中,至少有 12 人处于 15 至 24 岁之间,失业年轻化,导致负债跟着年轻化。

至 2019 年 7 月,台湾就学贷款户为 68 万人,无论这些人什么时候找到工作,全都在缴纳第一份薪资所得税之前,先背负人生第一桶债。如果家里原本就有负债,情况更让人担忧。

推荐阅读:背学贷能存钱吗?专家:631 法则,存下第一桶金

就在眼下奢侈性消费市场随景气逐渐萎缩的时候,商人却降低消费门槛,挟着“时尚”的威名,不断针对年轻族群倾销“流行”的神话,并且宣称这叫做“打造梦想”。为了把自己嵌进流行时尚的幻想,这些连第一桶金在哪里都不知道的孩子,却已经深陷人生的第 N 桶债。

如果没有财务自由,就不可能拥有自由的人生;如果不先让自己脱离贫穷的处境,更不可能在负债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理财。所以,请不要再拿自己的未来去填补别人赚钱的欲望,而是应学习如何赚取自己的未来。

尼特族:

每个年轻世代都是老一辈人眼中的“草莓族”,而“尼特族”(NEET)则是疯狂资本主义所培植出来的新品种,特指 15 至 35 岁之间不就业、不升学、不进修的年轻族群,属于经济与知识高度成长或者发达国家的特殊产物。

由于国家处于稳定成长的状态,整个社会要求对下一代投注更多(超出实际需要)的保护和关爱,以致小草莓无法适切评估自己所付出的能力和应得的回报,只好以自我膨胀掩饰自卑恐慌,并且引发社会冷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门槛已降至只要缴学费就可以拿到文凭的程度,再加上生育率降低,任何学校为了抵抗学术商业化所导致的肤浅化,往往必须面临招生不足的危机。

为了在萎缩的市场中求生,社会、企业和学校联手拔除教育在“向钱看”道路上所应有的功能和阻碍,然后再派给这些未经训练以至于不堪一击的族群另一个罪名——“尼特族”。

不管是不是尼特族,所有想要靠家里吃饭的人都得清楚知道一件事情——就算你家有金山银山,也抵挡不了 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热钱效应将加剧货币贬值的程度,提前结束你醉生梦死的日子,然后将你打入赤贫阶级,连懂得理财的人都不免受到影响,像你这种伸手族怎么可能置身事外?你可以继续过着摆烂的鸵鸟日子,在你没有对自己伸出援手之前,不仅不会有人帮你,也没人帮得了你。

青贫上班族:

台湾在 2010 年以经济负成长和失业率位居四小龙之冠,2009 年国内贫富差距(五等分位所得差距)也扩大为 8.2 倍(按:不含政府移转收支,2018 年为 7.25 倍)。物价持续上涨,经济却停止成长,不仅大量受雇就业人口沦为“穷忙族”,更让年轻上班族成为“青贫族”。

台湾教育廉价促销高学历的结果,提前了社会新鲜人负债的时间。要求毕业生屈就于不合理的起薪,更成为热门的社会公理。而在政经失策、企业自危的情况下,大量就业人口在“穷忙”与“青贫”边缘挣扎而无法翻身。

投资一点灵:热钱效应

热钱(Hot Money),也称流资(Refugee Capital),是指寻求短期回报的流动资金。通常发生在全球化和国际性投资基金快速扩张,很多资金充裕的国家的基金除了做中长线投资外,还保留部分流动资金寻找短期投资的机会,大量资金流动进入当地市场,有时可到百亿元,会对当地市场的汇率、利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美国于 2012 年 9 月 13 日宣布,QE3 再度带动热钱流窜全球,导致股市波动加大、新台币面临升值压力,因为大部分的钱都是流进股市里,不是流进人民的口袋,但 QE3 不会对全球景气有多大的帮助,却要付出物价上涨、资产泡沫的代价;尤其到了 QE3 末期,物价上涨很快,薪水却不会增加,人民只会越活越苦、越来越穷、越来越不幸福。

D象限:高龄&收入/资产少


图片|来源

高龄月光族:

“三十而立”已不再具有定位人生的阶段性意义,满足自我需求和感受才是 30(至 39)岁族群的第一要务。因此,“月光族”不再只是 20 至 30 岁年轻人的专属标签。许多不想结婚生子、无意投资置产、误以为追逐欲望即是实现人生的 30 岁族群,就在“我消费,故我存在”的市场逻辑推动下,成为“高龄月光族”。

延伸阅读:钱花到哪了?现金袋理财,月底不再花光光

由于失业普遍化、薪资贫穷化,导致 20 岁的新鲜人还没赚钱就先负债,30 岁稍有工作基础的人则忙着偿还超额债务,到了 40 岁依然深陷经济劣势的大有人在,“全民均贫”已成为中产和一般白领阶级共同的生存困境。疯狂资本主义并不会因为“大家都没钱”而收手,反而另辟市场来弥补大量萎缩的消费能力。不仅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更造成负债空间同时向少龄以及高龄两端扩张的局面。

踩油门消费主义的确引发许多恶劣影响,然而你我也要扪心自问,有许多人在 35 岁之前就为创业打下基础,为什么有些人却无法脱离贫穷的厄运?

其中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扣除基本开销之后,具有资本概念的人会把剩下的钱投入产生利润的持续性运作当中;而那些把物质享受拿来弥补生活和内心空虚,或是忙着犒赏自己辛苦工作的人,就成为标准的月光族。

少债族的梦想是资本家创造财富的新大陆;而高龄月光族的欲望,则成为扩建消费市场的新动力来源。

中年散户族:

我爷爷是个老荣民,靠着卖馒头养活一家八口,直到孩子有能力回馈父母的时候,他才真正具有支配金钱的能力。有一天,老人家睁大眼睛盯着“鸿源吸金案”的新闻报导,不一会儿便破口大骂,接着老泪纵横。

我才知道,原来除了主耶稣,爷爷还把钱贡献给一只金融大老鼠,幸好爷爷还有子女奉养,就算再怎么生气,日子总可以继续过下去。但是其他人也能这么幸运吗?

1989 年 6 月,台股首次突破万点大关。1990 年 1 月,鸿源破产,在不到 8 个月的时间,台股狂泻暴跌,只剩 2,500 点。在这场与暴利共舞的游戏中受害最深的,莫过于想要靠投资贴补家用的中年散户、想要跟着分一杯羹的菜篮族和上班族,或者像我爷爷一样的养老族。

他们没有内线交易,也不懂短线操作,甚至根本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每天盯着股票指数曲线图,只希望跟着买到金鸡母,帮忙养家、养小孩。然而一场股灾,不仅全数心血化为乌有,甚至搞到家破人亡、举债度日。

请牢记这个故事的惨痛教训:再怎么疯狂的赌场,也赚不到懂得控制风险、控制欲望的赌客的钱—不要拿生活费投注高风险游戏、不要玩看不懂的高获利游戏、不要想跟着别人碰运气。你输不起。

投资一点灵 鸿源吸金案

鸿源集团可以说是台湾版的“庞兹骗局”和老鼠会诈骗的始祖。

1982 年,沈长声、刘铁球和于勇明等人成立鸿源投资公司,由于当时金融市场合法投资的产品不多,而鸿源机构的月息高达 6%,很快就成为社会大众眼中的金鸡母,投资人以退休老兵跟军公教人员为主。

沈长声掌握住人性的弱点,将鸿源包装的相当吸引人,鸿源当时给外界的印象是投资触角很广,从证券、房地产、饭店旅馆、百货无一不包,而且获利惊人,实际上鸿源进行实情不明的海外投资,以及靠着层压式推销继续吸引投资者上门。

短短 8 年,鸿源公司非法吸收民间资金将近新台币 1,000 亿元,投资人一度高达 20 万人,正当所有人以为鸿源声势如日中天时,鸿源却突然宣布倒闭,近千亿元债务追回不到 50 亿元,最终造成 16 万个家庭破碎、台股重挫 320 点,经济环境一度为此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