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会直觉反射地说出否定性的话语来回应孩子,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如果想好好沟通该怎么做呢?

若不是○○,我现在就⋯⋯

未能感受当下、活在当下,就会将“假情绪”和“当下的情绪”混为一谈。

比方说:

“如果没有他,这个部门一定会更愉快”

“要不是那位主管,我应该会得到更高的评价”

“我之所以不受肯定,都是这个部下害的”

“那家伙岂止不管用,根本老是扯大家后腿”

“当初要是有被那家公司录取,现在就不会这么惨”

“若不是遭到父母反对,我现在就会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

“当时要不是有人作梗,我也会在那里接受表扬”

“如果不是他主动来找我,我才不会跟这种人在一起”

像这样拘泥于过去而懊悔“过去的某个时刻”,或是在意对方、怪罪对方,都是因为分不清楚“假情绪”和“当下的情绪”。而且,如果没有察觉“当下的情绪”,只会让情绪恶化,变得愈来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不能原谅父母狠心的对待

现在亲子间的问题增多,超乎你我的想像。这个问题同样比以前更加严峻,孩子彻底厌恶、痛恨父母的案例不在少数。尽管厌恶、痛恨父母,但孩子若是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应该就能在精神上独立。

然而,有些人却始终被困在过去被伤害的事件里,完全无法走出过去的伤痛,亲子间没完没了地互相痛骂、争吵。也有的家庭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彼此避不见面,极少交谈。这样的亲子关系绝对称不上是独立。

推荐阅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当爱成了长驱直入的暴力

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的情感当然会愈来愈恶化。有些人想修复关系却不知该从何着手,为找不到施力点而苦恼。如果陷入这样的状况,尽管多数人并不自知,但很多父母其实在心理上强烈地依赖着孩子。因此,不少父母尽管抱怨:“你虽然说现在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但那并不是稳定的工作。我希望你适可而止,找份正经事做。”

或是嘴巴上说:“我希望女儿赶紧嫁人搬出去,可是她却一直不想结婚。只是问一句有没有喜欢的人也要发脾气。”但是实际上却紧抓着子女不放,言行不一地采取阻挠子女独立的行动。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少。


图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

做任何事都遭到反对

辅导这样的亲子关系时,我痛切感受到的是:

父母并没有以“这样啊。原来你是这样想的”的话语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也没有用“说得也是”这类表示同意的话语回应孩子。

这是相当多父母共同的特征。

这些话乍看非常简单。然而,为数不少的父母连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出口。考量到父母的立场,我能理解有时确实很难说出“说得也是”、“原来是这样啊”这类表示同意的话语。可是不仅如此,有些父母还会直觉反射地说出否定性的话语来回应孩子。

推荐阅读:心理学图集:三分钟了解为什么“被管太多会不高兴”

有个这样的案例:

有一次,女儿在母亲面前自言自语地说:“要不要去跑步呢?”母亲听到这句话马上回她:“那种事不可能每天做啦!”

在母亲看来,这么说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出于“换作是自己,每天跑步一定会觉得很累”的想法。然而平时就这样不断被否定,连工作和结婚都遭到反对的女儿,却是这样解读母亲的话:“妳这种人根本不会每天跑步啦!(至今为止做任何事都半途而废,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妳⋯⋯)”

于是听到母亲这么说的瞬间,女儿大发脾气:“为什么妳老是要这样反对我做的事!”母亲被那个气势吓到,立刻想要否认:“我又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但接下来便如往常一样:“为什么妳一直要否定我!当初要不是妳反对,我现在也不会在这种地方停滞不前!”

母女俩互相发泄怒气,开始没完没了地翻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