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像是一道总是难以突破的槛?也许,我们可以藉由这几个建议,重新思考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相处原则。


图片|来源

文|原着李那美,翻译王品涵

如果将“婚姻”视为一男一女交往,两个人共同组织家庭的形式,归类为属于西方或现代的想法;那么将“婚姻”视为媳妇嫁入夫家,好替对方家门传宗接代,便是属于传统东方的思考模式。

随着世界以极快的速度改变着,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可能同时拥有西方与东方、现代与传统的思考模式,因此难免会造成各式各样的矛盾。

假设早年丧夫的婆婆拥有西方思维的话,应该早就再婚了;假设儿子抗拒继父的话,早在高中毕业后便搬离原生家庭独立生活。

放弃与其他男性约会,放弃享受自己的人生,选择含辛茹苦独自养大儿子的女性,在西方反而不会得到太多友善回应;甚至还会怀疑,一直无法独立生活的儿子,是否与母亲存在不伦关系。然而,一旦换作东方思维,具牺牲精神的母亲却受众人崇敬,甚至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该从媳妇身上得到报偿。

一旦媳妇对想尽孝道的丈夫发点牢骚,或想要独占丈夫、或未曾替婆婆煮过一顿饭等,都会立刻被攻击为“恶媳妇”。

身兼儿子与丈夫角色的男性亦然,可能会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站在西方思维的立场,一旦无法尽早独立生活,便得遭非议为“恋母情结”的不及格丈夫;换作东方思维时,若是不能好好孝顺辛劳的母亲,便是只会听老婆指挥的不孝子。

当如此巨大差异的价值观产生冲突时,倘若只顾着相互批评,根本不可能产生和谐的局面。每个人拥有的判断标准,都可能被恣意解读,更何况是面对文化差异,自然也不可能单纯地将其二分为东、西方。

置身复杂与变幻万千的世界中,任谁也无法轻易定义出,引起所有人共鸣的善恶与对错、正当性与不正当性。因此,当来自完全不同背景、时代、价值观的人们相聚成一家人时,理所当然也会产生摩擦。既然如此,当一家人有所芥蒂时,又该怎么办呢?在这边我提供几个建议让大家选择、参考:

第一步,请试想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从对方身上得到了什么?彼此是如何维系这段关系的呢?

举例来说,如前文所述,那位已经对婆婆忍无可忍的媳妇,其实并未意识到自己从婆婆身上获得不少帮助。

除了免费提供住处,婆婆也帮忙料理、打扫、洗衣服等等家务,一个月至少能为一个家庭省下数百万韩元。如果是待在给付同等金额的老板身边,想必会比服侍婆婆来得加倍和蔼与亲切吧?

婆婆也是一样,有儿子与媳妇陪在自己身边,至少不会感觉孤独;万一身体不适需要就医,不也有人能立刻带自己前往医院吗?

无论如何,婆婆能与儿子、媳妇一起生活,身边一定也有人投以羡慕的眼光,羡慕她能养育出如此孝顺的下一代。

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填补长辈的空虚心灵,应该是相当值得感激的事情吧?再加上,如果能和自己的子女同住,至少也不会因无依无靠而饱受世间冷暖。

第二步,请先回头想想自己本来应该付出,却没有付出的部分。

在传统观念根深柢固的旧时代,许多媳妇不仅得煮饭给婆婆吃,有的甚至还得帮忙清洗婆婆的内衣裤。无论在外工作得多辛苦,回家后根本也没空休息,还得忙东忙西地料理家务;现代,就算是住在婆家,同时打理内、外的媳妇相信也已大幅减少。

婆婆也是一样,如果家里很有钱,早就和儿子、媳妇分家了;如果丈夫还在世,也不会霸着儿子不放,早就让儿子、媳妇去享受两人世界了。假设不是以上这些情形,也请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该过得独立些了。

其实,不论是长辈在面对儿子与媳妇、女儿与女婿时的无奈惆怅,或是子女们面对公婆、岳父岳母时所感受的愤怒;这些落寞与恼火,往往皆源自于自我无法彻底从某段关系独立的扼腕与挫败感。

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厌恶,大可轻易地断绝一切关系;所以与其将愤怒归咎在对方身上,不如先聚焦于自己的心境与态度。

人们总是拥有将自己当作被害人的倾向,其中尤以婆媳关系最甚。然而,只要愿意先退一步考虑对方立场,进而检视自己的缺失,势必也能更加宽厚地对待对方与自己。

唯有强者,才懂得宽待他人;老是挑剔、批评他人的人,或是以扭曲、粗鲁的态度企图压制他人的人,通常内心都存在着自己若不这么做,将会被人无视、被人当作输家、被人拒绝的恐惧。

如同独裁者或掌权者的蛮横、恶行,皆起因于对身边人的不信任,源于迟早得面临遭推翻的恐惧。家人也是如此,有些家庭成员会以各种形式的暴力残忍地操纵比自己没有力量的人,实际检视这些人的内在,便能发现他们的心理大多伤痕累累,且有着相当严重、固执的依赖性。

无论是自从出生起便相识的家人,或是自己选择的婚姻,该去解决当中问题的人始终是自己。当婆婆、媳妇、身兼丈夫身分的儿子,皆依照自己的选择负起随之而来的责任与义务后,其他的家庭成员其实也再无任何立场去对任何人指手画脚。不过,关于过度警戒与厌恶配偶原生家庭的人数渐增一事,倒是值得格外留意,因为这也是一种被害意识。

在过去,由于长辈在家庭中,通常握有较大的权力,被害意识的存在确实合理。可是,换作现代,集权于长辈的家庭观已逐渐式微;就算是有能力给予子女庞大财产的长辈,其子女也不一定会完全顺从,这是因为现代人对年轻人“必须”扶养老年人已经不抱持着过多的期望了。

正因如此,不同于将子女孝顺父母视为理所当然的过去,近代的父母们只要成年子女愿意为自己做点小事,就已经觉得相当感动与感恩;不,应该说至少也学会假装感恩。

如果愿意拨出一些在社群网站上与人交际的时间,转而投资在和配偶家人的互动上,随之而来的报酬率,势必会远比前者来得更多。

相对于世上有许多关系,往往奠基于利害与利益之上,当我们在面对自己不甚喜欢的配偶的家人时,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我们是立基于对配偶的爱,连带地学习与其家人相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耐性,学习尊重与包容对方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最重要的是,婆婆也好,媳妇也好,无论多辛苦,都不要抱持着“只有自己在牺牲”的想法。

多数媳妇都认为自己因为婆婆而无法松懈片刻,可是现代反倒也有不少婆婆抱怨起自己因为时时刻刻都得看媳妇的脸色,因此有多不幸、多不自在。

与其花时间将自己塑造成悲剧主角,倒不如用同样时间,去摸索能让彼此感觉受尊重的具体方法,才能获得真正实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