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我们找寻人生意义的一大管道。如果抛开工作带来的名利,你是否仍对它感到赤诚好奇呢?

文|李品毅 Lee Ping-Yi

“你,热爱你的工作吗?”这句话,可说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而面对工作不同态度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拷问,也有不同的典型答案。

一派是得到理想中工作,另一派是在求职过程中载浮载沉,没有达到理想。取得理想工作的一类人,会表示自己对眼下的工作踌躇满志,未来一片灿烂光明,毕竟知名企业、金融管顾等工作可以兼达名利双收。

与理想失之交臂的另一类人,理所当然地会厌恶这样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源自内心对自身求职不顺的自卑,甚至冒出最典型的社会化答案:“兴趣不可能当饭吃”、“兴趣当工作后就会变质”。然而,这两类人,可能都还没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图片|来源

寿命的增长,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人生意义缺乏的焦虑

在上个世纪以前,或许资讯与人口的流动不大,工作彷佛是跟随人们一辈子的蜗壳,人一但找到了可以温饱的职业,便会从一而终,而较短暂的寿命,也让人们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不需要面对太长的工作空窗就离开人世了。

然而,这个世纪,随着寿命增加与科技发展解放了大量劳动负担,伴随资讯与人口流动爆炸,人们在漫漫的人生中,将会遭遇史无前例的人生意义危机,纵使物质生活充裕富足,但来自内心对人生的空虚感,也会因延长的寿命以及闲暇时间增加,逼迫我们面临这样的危机,且不因个体的财富多寡有所区别。

面对人生意义,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难以逃避

以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人是先有了存在,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着但是缺乏人生的意义,彷佛一坨缺乏意义、执行呼吸的血肉之躯,直到经过深刻探索与认识自己且找到自己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后,人才渐渐地可以摆脱生存的焦虑感,显然要拥有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并非简易之事。

然而,最普遍的迷思便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断套用社会告诉自己的阶段目标来作为人生的里程碑,藉由不断汲汲营营一个个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任务,来欺瞒自己彷佛在追逐着人生意义。

但,寿命的增加,好像是人生开了一个玩笑一般,并没有在延长的寿命中,使人生的幸福感也就此延长,反而延长了感受人生无意义的时间。

成长求学、求职发展、结婚生子、抚育孩子,社会在人生前半段提供了明确的人生角色的公式,让人们可以不经思考的安排人生里程碑,但达到中年后,孩子离巢到退休之间,这几年社会提供的人生角色变模糊了,因此迎来第一波大型的人生意义危机,第二波更加巨大的人生意义危机则是在退休后汹涌而至。

社会不再给予明确的角色公式,加上未曾培养探索自我的习惯,不知热爱是何物的退休状态,似乎只能开始丈量死亡与自身的距离,不论生命前期扮演角色有多大风光,生命晚期势必令人唏嘘。若新世代对于结婚生子不再“按部就班”,人生意义危机可能会更早降临。


图片|来源

赤子之心与死亡是两位人生的良师

而我们要如何真实知道是否已拥有足堪称为人生意义的热爱事物了呢?为了避免自我欺瞒而错把社会赋予的角色当作自身人生意义,请真实地拷问自己两个问题。

问题一,如同孩子一样地看待自己热爱的事物,不需要外在的赞美与奖赏,孩子依然对热爱的事物赤诚好奇。

若拿掉自己当前工作的收入、头衔与权力,是否还继续工作下去呢?

问题二,死亡是人们的好老师,它促使我们面对真实的内在自我。

若自己的生命还剩下三个月可活,是否还继续做现在的工作呢?

若两题拷问的答案都是否的话,那我们在不久的将来遇到人生意义匮乏的危机就是可以预期的了,因为我们当前工作,几乎可以断言是与自己热爱没有什么关联的,我们可能都一直照别人的期望活着,而全然不认识自己。

若我们尽早能意识到人生意义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了解兴趣、爱好对漫长人生的意义,便有更多的尝试机会,因为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包袱的增加,对探索与改变愈加抗拒。

人生热爱与意义并非制式答案

那有人会问,该怎么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呢?老实说,我不知道。倘若有一个明显的捷径、确凿的答案,那可能又是社会给人们的另一个角色公式罢了。

而问出此问题的人,可能像是个应试教育体系中的孩子,习惯了不主动探索而渴望教师提供标准答案、坊间充斥的成功学鸡汤,盼望自己的人生如满卷的选择题一般,事事皆充满成功的确定性。

每个人的特质是如此独特,唯有深入尝试与真心探索,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意义嫩芽才有从新田探出头来的机会。然而,也是因为如此独特,每个人的道路无法由他人指引。

倘若没有找寻到热爱的事物并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却会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并发出强烈的存在危机。倘若忠实扮演制式教育告诉我们的角色并不会面临社会挑战,但却会在生命的汪洋中,陷入到无尽的人生迷惘。因此,若向往充盈的人生意义,那就解开紧箍我们的铰链,舞出探索的一步又一步,跳起放下制式角色、不计物质酬庸、不惧死亡降临的自由之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