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性认为,同性好友之间的情谊是生命中最快乐、最满足的部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女性之间的友谊是如何建立、运作的。为什么,拥有一个闺蜜,时常比拥有一个伴侣更让人快乐?

公号 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有段时间,微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好姐妹的感情就像塑料花,特别假,但却永不凋谢。”一时间,很多女性都反映自己曾经遇到过“塑料姐妹花”似的友谊。

娱乐圈中,这种大家眼里的“塑料姐妹花”更是数不胜数。像是“欢乐颂‘五美’同台唱歌互相黑脸”,“杨幂唐嫣一面发着秀恩爱的微博,一面买水军互黑”,“八一八范玮琪当年借张韶涵上位,转头就插刀张韶涵”这样的标题,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了。

那么,女孩子们的感情果真这样脆弱吗?如果并非如此,为什么大家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呢?今天,想来和大家认真聊聊女性之间的友情。

女性的友情真的更脆弱吗?

从部分研究结果上来看,说女性的同性友谊(same-sexfriendship)更加脆弱也算是事出有因(Benenson & Christakos, 2003)——至于“脆弱”是否是放在此处最恰当的词,我们稍后会再讨论。

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之间的友谊的确更加不稳定(Kon&Losenkov, 1978)。Apter 和 Josselson(1998)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相比起男生,女生身边那个“最要好的同性好友”更换得更加频繁。

还有研究者表示,长期来看,她们处理矛盾的方式,容易对关系造成更加负面的结果,使矛盾愈演愈烈(Crick, 1995; Crick & Grotpeter, 1995; Kon & Losenkov, 1978)。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将对方的私密信息透露给他人,以此来攻击对方。此外,女性友谊的破裂也会比男性更加“决绝”——两个人可能从原本非常要好的朋友,到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

看起来,“更不稳定”的确是女性友谊的一个特点。但,我们能因此判定女性的友谊更加脆弱吗?在此之前,不妨先来看看男女性在与同性交朋友时,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差异。

与男性友谊相比,女性友谊中这种相对的“不稳定”其实与男女同性友情不同的属性,或者说形式上的差异密不可分。在关于男女性友谊的研究中,有一个共通的发现是,“功能性”是判断男性间的友情的重要标准,而女性之间的友谊中的“情感性”则更加突出。

换句话说,男性更喜欢以“一起玩(do activities)”来增进、维持友情;而女性之间关系的亲密则更多表现在交流与分担情绪和感受——“男性分享活动,女性分享情感”(Nardi, 1992; Vigil, 2007)。而这种形式上的差异,对男性和女性与同性好友之间的关系也造成了一些的影响:

比如,男性更多是一群人关系好,而女性则更容易形成两三个人的小团体。较大的群体更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两个人的矛盾如果只存在于两人之间,就更容易沟通不畅,使矛盾愈演愈烈(Benenson et al., 2001)。

另外,男性也容易拥有更多的好朋友,而女性之间则更易达到情感上的亲密。这是因为,男女友谊在形式上的差异,使得男性之间更加容易打成一片——一起打几场篮球,几次群架,几次网吧开黑,就成为了好哥儿们。而女性若要将对方看作知心好友,可能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深入的考核。


图片|来源

也正因为交流在女性友情中的重要性,女性好友间在情感上会达到一种更加亲密的状态——成为朋友后,她们更愿意去留意、也更了解对方的感受、情绪和想法。这种亲密让女性友谊比起男性友谊,具有更强大的支持性(Riggio, 2014)。

不过,这种情感上的亲密是一把双刃剑。女性友谊中大量的自我暴露,可能会成为她们相互攻击的武器。借将对方的秘密告诉别人来伤害对方,就是一种最容易想到的方式(Crick, 1995; Crick & Grotpeter, 1995)。

但其实,这样的事更多地发生在女性之中,并非因为她们的友情脆弱,也不是因为男性不会这样做,而是因为男性无法这样做。上面提到,分享情感和深度的自我暴露在男性友情中既非必要,也不那么重要。

这种差异使得女性大都对密友的烦恼、感情、心事瞭如指掌,而男性就算不知道最好的朋友情感上的烦恼,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因此,女性之间的友谊并不是“脆弱”两个字就能简单概括的。即使与男性的友情相比,女孩子们的感情或许更不稳定,我们却不能因此忽略了这两种友谊更本质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利与弊,“不稳定”不过是其中的一面。

女性友情不是更脆弱,只是更复杂

女生之间的友情最不稳定、变化最大的两个阶段,分别是青春期和结婚后(Benenson& Christakos, 2003;Kon & Losenkov, 1978)。

青春期的时候,好朋友就像谈恋爱

常有人说,女生比男生更早成熟。这种说法其实是有据可查的。纽卡斯尔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女性的大脑发育,包括脑中神经元连接大量地增加和丰富,都比男性开始得要更早。研究者们认为,这或许能够解释在童年和青春期阶段,女性在认知和情感方面比起同龄男性表现得更早熟。

另外,在诸多的情商研究和测试中,女性也显现出了比男性更高的情商。研究指出,女性在情绪管理(Farrelly & Austin, 2007)、情绪觉察(Barrett,Lane & Schwartz, 2000)和共情能力(Goldenberg et al., 2010)上都有显着优于男性的表现。

女性的“早熟”和高情商,导致她们会更早地产生、体会和觉察到一些较为激烈的情绪和情感需求。有时我们尝试追溯一个女生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我们会发现它能够追溯到真正意义的“初恋”开始更早之前。很多(包括大部分异性恋的)女孩子最早都是在同性好友的身上体会到那些激烈的情感:付出、牺牲、承诺、占有欲、嫉妒、欺骗、竞争、攻击、甚至也有性。

这与我们社会对“早恋”的批判和禁止也有关系。在先于男生产生和察觉到了自己这些情感需求的年纪,女生们很难把这种感情叫作“爱情”,同时所处的环境也不允许她们自由地与异性交流和探索。因此,那个年纪的女生之间可能会存在一种非常复杂而激烈的情感,那也是一个我们最容易动辄就与最亲密的人“绝交”的年纪。

很多小说和电影中也有对少女间的这种复杂情感的刻画,我很喜欢的《七月与安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七月和安生是看似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的两个女孩子,但她们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离对方灵魂最近的那个人。

七月是世界上第一个爱安生的人,安生更是将七月对自己的好视若珍宝。她们会像每一对好朋友那样互相陪伴,嬉笑打闹,为了喜欢的人争执。但同时安生会因为七月有了喜欢的男孩子而失落,七月也会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像安生爱自己那样爱她而哭泣。

那种复杂的情感,虽然与爱情无关,却也似乎无法用“友情”两个字简单概括。


图片|《七月与安生》剧照

“结婚生子后,我从我自己变成了‘某某的妈妈’,我的朋友从此只在妈妈群里。”

有数据显示,在婚姻和为人父母的早期,女性的友谊比男性显着收缩。不难想像,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几乎不可避免地使得她们会更多被家务、育儿等事情捆绑在家中。而这些变化还被社会当作一件女性为人妻、为人母之后“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她们去维系那些真正亲密的友谊的时间越来越少,接触的圈子也会变得更小。

在这个时期所剩不多的女性社交圈中,“妈妈群”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类似于妈妈群这样的,本就是非自愿选择的社交圈中,她们很难再去建立真实的、深厚的情感联结,大都只是停留在浮于表面的人际交往。而这样的社交圈中往往也存在着大量的社会比较的部分,稀少的真心交流和过多的互相攀比,也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塑料姐妹花”。

四种类型的朋友,你有几种?

当我们在谈论“好朋友”时,可能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这是一个有些指代不清的词,每个人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它的含义或许都有一些不同。人们偶尔会忽略,对于友情的定义本就是因人而异的。

在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人们通常把友谊分为一般朋友、好朋友、亲密朋友三种,还有很多人将那些还算不上朋友的人统称为“熟人”。但,每个人对这几类人的划分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的人会把熟人、同学都叫作朋友,也有人给好朋友这个称呼设立了极高的门槛。

另一方面,成年人友情的种类和功能也比我们想像中更加复杂和多样。除了最容易想到的那种真心相待、互相关心的朋友以外,从事性别研究的 Susan Shapiro Barash 在她的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其他的朋友类型,比如:

“门垫型”朋友

他在朋友中的定位就像我们常说的“老好人”。他几乎从不会拒绝你,也极少提出自己的需求,更不会让你为难。当你遇到任何困难、烦心事时总会想到这个人,因为你知道他不会说“不”。

“利用型”朋友

他与你结识、和你交往抱着明确的目的,通常是看中你拥有的某种资源。他可能会先隐藏起自己的目的,也可能将其暴露得很明显。甚至,你们或许在一开始成为朋友时就达成了资源置换的共识。

“奖杯型”朋友

他是那个最常被你提起的朋友之一,但并不是因为你们有多么亲密,而是因为与他是朋友是一种好的谈资,让你很有面子。似乎与这样的人交朋友,能显得自己也更加光彩。

“友敌”(frenemy)

你们彼此讨厌但又互相欣赏,他和你之间像是一种亦敌亦友、爱恨交加的竞争关系。我们曾在“彼此讨厌又互相欣赏,这样的友情是什么? | 研究:友敌(Frenemy)”一文中和大家分享过这种矛盾的、有悖常识却真实存在的友情。

在上面列举的几种朋友类型中可以看到,有一些朋友可能看起来就是很“假”,很“塑料”。但我们鲜少意识到,在复杂的成人世界里,对于特定类型的朋友,我们本来就不会去预期他的真诚。

这些功能各异的朋友当然不只存在于女性之中。只是,性别的刻板印象让“塑料姐妹花”这样的女性友情在影视作品中更多的被夸张地呈现,从而又加深了这种负面的刻板印象。


图片|《闺蜜》剧照

美国心理学家开瑞・米勒博士的一次调研结果显示,样本中 87% 的已婚女性和 95% 的单身女性都认为,对她们而言最好的、最舒适的解压方式,既不是运动,也不是旅行,而是与关系亲密的同性好友的倾心交谈。

她们说,与同性好友之间的情谊是生命中最快乐、最满足的部分,这种情感关系也是最深刻的。那些了解自己、能够以相互依赖的好朋友为她们带来一种无形的支持,就像氧气一般令人安心。

因此我想,就算是已经长大了的我们,也仍然需要和最亲密的女性朋友在一起,分享生活和思考。否则,生活大概是会孤单很多的——这种孤单是男朋友甚至老公都无法解决的。

最后,分享一段安妮宝贝的小说中,一段对于女生之间的情感的描写:“想在彼此的灵魂里寻找一条通往世界的途径。而这个进入的切口,只能是给予彼此的爱。我们在信里写,我爱你。就像对这个尚未展开旅途的世界说,我要出发。这种感情,现在看来,其实已经如同一场初恋。”

看今天的文章让你想到了谁?把文章转给她吧,告诉她:你想她了。

以上,晚安啦。

参考资料|

[1] Apter, T., & Josselson, R. (1998). Best friends.

[2] Barrett, L. F., Lane, R. D., Sechrest, L., & Schwartz, G. E. (2000).Sex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awarenes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 26(9), 1027-1035.

[3] Benenson, J. F., & Christakos, A. (2003). The Greater Fragility ofFemales' Versus Males' Closest Same‐Sex Friendships. Childdevelopment, 74(4), 1123-1129.

[4] Benenson, J. F., Nicholson, C., Waite, A., Roy, R., & Simpson, A.(2001). The influence of group size on children's competitive behavior. ChildDevelopment, 72(3), 921-928.

[5] Bergland, C. (2013). Scientists Identify why Girls Often Mature FasterThan Boys. Psychology Today.

[6] Crick, N. R., & Grotpeter, J. K. (1995). Relational aggression,gender,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ilddevelopment, 66(3), 710-722.

[7] Farrelly, D., & Austin, E. (2007). Ability EI as an intelligence?associations of the MSCEIT with performance on emotion processing and socialtasks and with cognitive ability. Cognition and Emotion, 21, 1043-1063.

[8] Goldenberg, I., Matheson, K., & Mantler, J. (2010). The assessment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based and self-reportmethodolog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86(1), 33-45.

[9] Kon, I. S., & Losenkov, V. A. (1978). Friendship in adolescence:Values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0] Nardi, P. M. (Ed.). (1992). Men's friendships (Vol. 1). SagePublications.

[11] Riggio, R.E. (2014). How Are Men’s Friendships Different From Women’s?Psychology Today.

[12] Vigil, J. M. (2007). Asymmetries in the friendship preferences andsocial styles of men and women. Human Nature, 18(2), 143-161.

[13] Apter, T., & Josselson, R. (1998). Best friends.

[14] Barrett, L. F., Lane, R. D., Sechrest, L., & Schwartz, G. E. (2000).Sex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awarenes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 26(9), 1027-1035.

[15] Benenson, J. F., & Christakos, A. (2003). The Greater Fragility ofFemales' Versus Males' Closest Same‐Sex Friendships. Child development,74(4), 1123-1129.

[16] Benenson, J. F., Nicholson, C., Waite, A., Roy, R., & Simpson, A.(2001). The influence of group size on children's competitive behavior. ChildDevelopment, 72(3), 921-928.

[17] Bergland, C. (2013). Scientists Identify why Girls Often Mature FasterThan Boys. Psychology Today.

[18] Crick, N. R., & Grotpeter, J. K. (1995). Relational aggression,gender,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ilddevelopment, 66(3), 710-722.

[19] Farrelly, D., & Austin, E. (2007). Ability EI as an intelligence?associations of the MSCEIT with performance on emotion processing and socialtasks and with cognitive ability. Cognition and Emotion, 21, 1043-1063.

[20] Goldenberg, I., Matheson, K., & Mantler, J. (2010). The assessment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based and self-reportmethodolog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86(1), 33-45.

[21] Kon, I. S., & Losenkov, V. A. (1978). Friendship in adolescence:Values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22] Nardi, P. M. (Ed.). (1992). Men's friendships (Vol. 1). SagePublications.

[23] Riggio, R.E. (2014). How Are Men’s Friendships Different From Women’s?Psychology Today.

[24] Vigil, J. M. (2007). Asymmetries in the friendship preferences andsocial styles of men and women. Human Nature, 18(2), 14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