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 这是很痛苦的决定。” YouTuber 米砂,或许是第一位公开谈论堕胎的台湾网红。而在这个事件中,当一位女性选择说出自身经验,她得到的不是同理和支持,却是谩骂。身为女人,我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哪天也非预期怀孕。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我们真的拥有生育自主权吗?

近日,YouTuber 米砂( Misa ) 与孙安佐的绯闻甚嚣尘上,两人之间的性关系遭网友热议,也传出“米砂为孙安佐堕胎”的消息。

11 月 09 日, 米砂在个人 YouTube 频道上,澄清并说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图片|来源

“不要再问我为什么不选择生下来而是选择堕胎,对我来说,这是很痛苦的决定。”——米砂

米砂表示,她之所以选择堕胎,是因为目前没有生育孩子的打算。有网友批评她不负责任、不为孩子着想;但其实,选择堕胎,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方式。

如果有天,我们也意外怀孕了,选择堕胎,绝非“不为孩子着想”,而是我们期盼,孩子可以在期待的眼光下出生;否则如果他得面对一个不欢迎、不重视自己的世界,该有多委屈。

同场加映:怎么看待“心跳法案”?我们支持堕胎,正是因为对孩子有爱

在讨论胎儿权益时,也应该关心米砂的心情与境遇。今天一位母亲选择堕胎,并不是随便说句话就可以草率进行,她必定也承受了身体或心灵上的折磨。

推荐阅读:叶扬专文|引产之后:我理解一份爱里,有它的宿命


图片|来源

有人质疑:既然不打算生育孩子,为什么不戴保险套?

首先,我们无从得知,两人在发生性行为的当下,究竟有没有戴套;再者,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即使戴套或做了任何避孕措施,都还是有可能怀孕。戴套是进行安全性行为的其中一种方式,但不表示零风险。

避孕知识:避孕不只是女人的事!你不能不懂的 13+3 种避孕法

而无论如何,就这次事件来说,米砂是非预期怀孕。非预期,亦即它是一个意外,她有权利选择是否生育。

前阵子,公投提案“人工流产需于妊娠 8 周内施行” 吵得沸沸扬扬。支持提案方,认为堕胎等同于杀婴,应该被禁止;反对提案方则认为,要重视女性的生育自主权。

米砂或许是第一位公开谈论堕胎的台湾网红,而当一个女生选择说出她的经验,她得到的不是同理和支持,却是谩骂批评。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女人真的拥有“生育自主”选择权吗?

事发后,米砂在 Instagram 宣布不再继续当公众人物,表示自己对此感到非常疲累。(现在该文已删)


图片|来源

厌女文化:性关系开放=坏女人?

除了生育自主,整起事件背后,更有潜藏的厌女文化。

从事件的舆论风向来看,多数抨击都落在女方身上。有人批评女方不自爱,与多人拥有性关系;有人批评怎么能谈堕胎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延伸阅读:写在雪莉死亡后:该反省的不只是酸民,还有厌女文化

我们看见的是,米砂本人在第一时间拍摄影片澄清,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想法;男方本人则未有回应。当米砂尝试将自身经验说出口时,大众的反应是冷漠、是嗤之以鼻、是认为“反正妳活该”。


图片|来源

当舆论一片倒,疯狂攻击女方不检点时,却很少有人针对男方做出性道德的谴责,反而是藉由批评女方外表来嘲讽他。

我们不是要大众对两方都加以批评才叫作公平,毕竟比较“谁更惨”、“谁更糟”、“谁更该负责”并无意义。而是想要藉由这个事件,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讨论堕胎、避孕,或是亲密影片外流等等事件时,经常不见男性身影,屡次是女方成了被攻击的箭靶?


图片|来源

现今社会对于女人大方谈性,仍有所顾忌。在父权体制下,性观念开放的女人,会被视作坏女人;纯洁忠贞的女人,才是好女人。

“厌女网络靠着拉拢‘好女人’,同时惩戒‘坏女人’的两手策略,取得权力。”——《这是爱女,也是厌女:如何看穿这世界拉拢与惩戒女人的两手策略?》。王晓丹。


图片|来源

性别学者何春蕤将“忌性”定义为“顾忌、禁忌、忌讳及忌妒他人情欲”,在情感面上的表现则是对性议题存有负面感受。

性的存在,很正常;女人谈性,女人有欲,也很正常。

过去,女人对于“性”,或许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现在,该是时候拿回自主权与选择权了。

“多麽惊人呀,几乎从来没有人提醒我们,注意你的性在哪里,记得它为何发生,看见它的许多形状、死灭或光亮。”——《性意思史》。张亦绚。

有人说,米砂是“不自爱”的女生,否则怎么如此“随便”?

根据教育部辞典,“自爱”指的是爱惜并尊重自己。我想,正是因为米砂非常“自爱”,懂得自己的要与不要,知道自己的想法,于是坦荡表露;也正是因为她非常“自爱”,才选择站出来说明白。

“我觉得大家就各过各的吧,这件事就这样算了。”——米砂

让我们不归咎、不猎巫、不做厌女文化下的加害者。谁与谁交往、谁和谁发生性关系,毕竟都是个人选择。

厌女文化,从来不只针对米砂,也不只发生一次,而是每天都围绕在你我身边。如果父权体制下的厌女文化始终存在,性别平等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

[1] 《这是爱女,也是厌女:如何看穿这世界拉拢与惩戒女人的两手策略?》。王晓丹。
[2] 〈走出厌女症的轮回〉。林芳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