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作家李爱玲《此生聚散,你要敢爱敢当》,重新定义何谓爱情、何谓婚姻。

文|李爱玲

女人都自立为王了,有人却还想娶田螺姑娘

无论爱情还是婚姻,它满足的不再是生活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理想和富有。

近期接连收到了几个女孩的吐槽。

先是女友小C。

两个月前,一个朋友热心撮合,给她介绍了一个职场菁英 IT 男。小C心态不错,并不排斥相亲,便与 IT 男尝试着相处了一段时间。IT 男很是好为人师。一喝红酒,就大谈产地年分,从波尔多谈到勃艮第,一脸“只有菁英才配喝”的优越感。

聊天时,经常故作无意地提起“我在美国的时候”,后来小 C 才知道,只不过曾被公司外派过去培训了半个月而已。第三次约会餐毕,IT 男将车后座上的一件薄外套交给小 C,说请她帮忙洗一洗。小 C 说没问题,我帮你送到干洗店。IT 男面露质疑,“拿回家手洗一下就是了,怎么还用送干洗店?你不会⋯⋯从来不洗衣服吧?”

小 C 说:“我的外衣都是送干洗店,快捷方便,干么非要费时费力手洗呢?”

IT 男当即不悦,“我原本以为你挺贤慧的,没想到你连洗个衣服都不肯,这样怎么结婚?”

两人默契地一拍两散。

后来,IT 男对当初撮合他们的朋友说,他并不是非要小 C 给他洗衣服,只是想考验一下,她是否具备做妻子的“传统美德”。

第二个是闺密S。

大龄单身普通人,既不出众,也不矫情,经常自嘲她那根红线大概是被月老卖掉了。既然成不了家,就先买房。三年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她凑了一笔钱首付,贷款买了个二十坪的小破二手房。

搬家后,邻居大妈超级热心,非要将自家侄子介绍给她──四十岁无婚史的酒店保全,无房无车月薪不高。S这头还在找各种理由婉拒时,对方竟然不满意。原因恰恰是这套房子。男方说:“一个外地女人,没结婚就自己贷款买房子,这钱,恐怕来路不正吧?”

S瞬间想骂人,“一个四十岁的老光棍竟然有资格嫌弃一个三十四岁有房子的女人!”

第三个女孩是我的读者,她在我的文章下方留言:“前几天一个前同事让我给他介绍对象,还说:‘我觉得自己不嫖娼不赌博,如果不找个身材好的女朋友真是亏大了。’我忍不住说:‘醒醒吧,嫖娼赌博都是违法的,什么时候男人对自己的标准这么低了!’”


图片|来源

不得不承认,身边诸多实例一次次刷新着我的认知。

我真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男人具备这种不明来由的谜之自信──

“我职场菁英,月薪过万,你们这些女人一定都很想嫁吧?”

“我虽然无房无车,但我是男的,有市场啊,不像你们女的,三十一过成了豆腐渣。”

“这世道这么乱,我都不嫖娼不吸毒不赌博不出轨,你还想要求什么?”

只能呵呵了。

的确,当人类从采集游猎文明进入到了农耕文明后,男人的体力优势凸显出来,由于男性能够创造更多价值、掌握更多的生产资料,人类历史也慢慢从母系氏族进入到父系氏族,男人也就成为社会的绝对主宰。

而当时代发展进步至今天,靠着性别和力量掘取优势的年代已然过去,男人和女人之间需要的,是更理性友好的分工合作,是相扶相持的共同成长。

马薇薇曾在她主持的节目《黑白星球》中说: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她从四个角度列举了观点,包括:中国男人没学会尊重女性;中国男人的婚姻观跟不上中国女性觉醒;中国男人的魅力不够;中国男人的性观念配不上中国女人。当然,这话太狠也太绝对。配不配得上,说到底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事。我并不想蓄意对立男人和女人,只想正视一个现实:愈来愈多的女性已经在自立之路上飞速驰骋,却仍有大批男人还在大清遗梦里不肯觉醒。

他们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应该是民间传说中的田螺姑娘:她貌美心善,含辛茹苦,家务全包;她体贴勤劳,一心付出,不求回报;她洗衣做饭,生儿育女,侍奉打扫;她最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必要时,还能识趣地滚回水缸。

只可惜,这个时代的女人,只想自立为王,没人肯做田螺姑娘。

我特别能理解那些宁可单身也不肯凑合结婚的女人。她们努力那么久,不是为了嫁去谁家当保母;她们工作那么拚,不是为了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因为无论爱情还是婚姻,它满足的不再是生活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理想和富有。

是一起同频共振,是一同瞭望远方。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时,许多人批判这部剧有毒,先是轻视全职太太,后是坑害无知少女,搞得女人只想着从天而降一个无所不能的男主角“贺涵”。

我想说,你多虑了。

女人鄙视全职太太?一个真正的全职太太,比一家公司的 CEO 一点不差。

女人都哭着喊着嫁贺涵?先睁开眼看看,多少女人只想自己活成贺涵。

这世上最糟心的,不是纠结选择坐在 BMW 里哭还是自行车上笑,是有些男人啥都没有,还挑剔你“要啥自行车”!

很遗憾,他们恐怕只能继续活在大清遗梦里了。


图片|《我的前半生 2》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