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为响应十月“国际反霸凌月”,与八位网路红人合作推出企划,揭露八位 KOL 过去被霸凌的故事。我们于是理解,在霸凌议题之前,没有人是局外人。每个人都可能是加害者与被害者。

十月,是国际反霸凌月(National Bullying Prevention Month)。

霸凌,听起来很遥远,从无国界的网路言论攻击,到校园内总被嘲笑的同学,我们身边(包含我们自己)都可能曾经是施暴者或被霸凌者。

为吸引更多人关注校园霸凌,教育部昨日(10 月 21 日)在脸书上贴出八张照片,八件分别绣上不同绰号的制服,有“那个没屌的”、“娘炮”、“太平洋”等负面标签,而每一个标签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网路红人/影剧人。

你几乎很难想像这些在影片上乐观幽默的人,也和你我或隔壁班同学一样,有着被霸凌的过去。

推荐阅读:“一群人欺负一个好人的故事”校园霸凌背后,充满人性的“黑羊效应”心理学


图片|教育部 脸书


图片|教育部 脸书


图片|教育部 脸书

我不是你口中的娘炮,我有名有姓

教育部贴文一出,脸书满是讨论声浪,截至目前累积近三万人按赞、近一万次转发分享,而这样获得大量回响的原因,也许与每个人重叠的生命经验有关。当我们离开校园,看似离开了霸凌场所,但过去的伤害,却不曾真正远离过,想来依然让人喘不过气。

明明我就有名字啊,为什么大家都叫我娘炮?明明我就在这啊,为什么大家假装我不存在呢?明明我就说了不喜欢,为什么大家就是听不懂呢?

明明就,明明就。

八张照片里,污名化的伤痕是显而易见的,而埋在照片背后的疑问,是不管谁都无法完整回答的。

每个人明明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要去欺负或排挤与生俱来的不一样?

现在,我们终于有一个机会,去谈谈过去的伤痛,去找回自己原本的名字。

推荐阅读:走出被霸凌的牢宠:请先理解,这不是你的错


图片|教育部 脸书


图片|教育部 脸书


图片|教育部 脸书

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不是局外人

找来具有网路知名度的 KOL 与影剧人,教育部除了想串连各界影响力以外,其实也正在建立一张陪伴网。

如果你正处在被霸凌、或曾经被霸凌走不出害怕,希望你理解,你不是孤单的,我们都曾遇过,也被伤害过。当一群伤者聚在一起的陪伴力量,是有机会让你慢慢走出害怕、尝试自愈的。

2014 年,电影《共犯》就曾讨论过霸凌与寂寞之间的关联性。片中有人因为寂寞所以被霸凌,也有人因为被霸凌所以寂寞,寂寞是导致霸凌的因,也是霸凌行为种下的果,两者并立并存。而能够打破寂寞与霸凌关系链的,就是陪伴与尊重。

遭受霸凌,不是你的错,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不是局外人,就算你曾被这社会伤害过,也请你一定要相信,与此同时仍有人是愿意爱你、给予你温暖的。


图片|教育部 脸书


图片|教育部 脸书

霸凌行为也许是过去式,但伤害永远是进行式

国际反霸凌月从 2006 年被提出至今已经过 13 年,而在今年,我们在呼吁反霸凌的这个十月,却亲眼见证韩星雪莉因不堪长期霸凌与批评而逝世,多麽讽刺。

教育部的企划,让我们看见八个被霸凌者的真实故事,也传达了“过去被霸凌,不代表整个人生都完蛋”的意念,我们仍能用其他方式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有机会站出来,给予其他相同经验者力量。

反霸凌已经谈了 13 年,但仍有人饱受霸凌所带来的伤害,因此我们不会停止呼吁互相尊重与支持,也不会停止报导霸凌相关新闻。我们清楚霸凌行为也许是过去式,但伤害永远是进行式,如果可以,我们不想要这些伤害。

而如果在校园中,你真的被霸凌了,也请不要害怕,勇敢说出来:

  • 向导师、家长反映
  • 向学校投诉信箱投诉
  • 向所处县市反霸凌投诉专线投诉
  • 向教育部 防制校园霸凌专线(0800-200-885)
  • 于校园生活问卷中提出或是向其他管道(警察、好同学、好朋友)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