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鼓励大家追寻快乐,你是否也觉得“必须得快乐,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女人迷为你选书,让我们读《标签不能决定我是谁》一书,把自我价值的决定权重新拿回自己手里,我们会知道,就算偶尔难过,也没有关系!

文|庄咏程

幸福的样子

这个社会鼓励着追寻快乐,好似不积极正面地笑着过生活,就不算活着,有时那会让我们质疑忧郁的生活有没有出口。可是,生命真的只是欢笑才有意义吗?

问题,不仅是问题

回顾忧郁的过程让我开始思考,所谓“心理健康”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而所谓的“创伤”,或是人与人之间“界限”的议题,又要怎么理解。

身为心理师,我清楚过去心理健康议题受轻视和遭污名的程度,在心理适应上出状况彷佛是不能说的祕密,因为有被视为“疯子”、“玻璃心”、“没有抗压性”的风险,好似有情绪状况便是时间太多、爱胡思乱想的结果。在校园里,辅导室几乎是学生们最难踏进的地点。

延伸阅读:给总是想太多的你:你是美丽的“大脑多向思考者”

于是,我们不断推广和去除心理疾病被污名的状况,试图证明心理疾病的确是因在神经系统中产生问题,是生理上的影响,而非仅仅是当事人自己空想。那确实是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将生理上的异常归因为心理疾病的成因,有时也使我们失去了机会理解那个疾病所含的意义。

我们每个个体的存在,都承载着整个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藉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与意义。心理疾病的出现,通常便代表着某个社会价值的论述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些“问题”,而在因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摆荡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之间,拉扯、划开了一道口子。

一开始,或许我们将之视为“家丑”而忍耐、噤声,不断试图接近社会所规范的样貌,直到用尽力气,才发现可能永远无法成为社会期望的样子——或许是我们家庭的样貌,或许是性倾向,或许是那些被规定出的功成名就的生活⋯⋯那些不符合期望的部分附在我们身上,挤压出难以处理却又令人痛苦不堪的“问题”,例如忧郁,例如辍学,例如犯罪。

然而,若我们直视这些“问题”,经常会发现这些看似适应不良的反应,其实蕴含着不同意义。就如同我的辍学,其实是在被挤压出的忧郁中,面临了一连串家庭变故,而我在其中费尽力气,不断地挑战、重整,即使再疲累不堪,也要撑出让家庭得以呼吸的空间。

问题不仅是问题,它隐含着自我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仍苦苦坚持而在意的部分,是一个人在挣扎之中,仍然为了某些价值而生出的力量与韧性。当我们能够更好地承接痛苦,生命也许能因此铺垫得更厚实。

也是“韧性”这个观点,让我不需区分生命中有哪些潜在的危险,不必“浓缩”出哪些可能变好的因子。我不必为了表现对于生活适应良好而刻意正向,也不必勉强快乐──这些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当我们刻意追求着正面与快乐的愉悦,也同时表示负面和忧郁是危险的、必须避免的。

我们惧怕着这些负面情绪,正是因为担心那可能将我们的生活搞砸,所以必须维持正面的思考。


图片|《阿娜答有点 blue》剧照

韧性的力量

我想起与学妹的一次谈话。

大一时历经母亲癌症过世打击的她,勉力让自己在新生活里过得更精采,那是她回应母亲的方式。但她也因此疲累不堪,最后在营队里崩溃:当自己的内在为了不敢掉泪,而荒芜地舍弃掉所有感受,又怎么能强颜欢笑地再带给别人欢乐?

于是,我们在营队干部的牵线下认识,彼此或搀或扶地过了大学四年。

她在毕业后开始服务癌症病患,却因为长期接触死亡,那些生命存在的议题引发她内在孤独的共鸣。

一天,酒过三巡后,她提议到校园走走,艰难无比地提起了自己近来的状态,和她想寻死的念头。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应该活着。”

“什么意思?”我问。

“像我这样充满了悲伤,甚至有时渴望死亡的人,真的可以活着吗?”

“是什么让你觉得不行?”我停了半晌。“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寻死的念头了,也没有办法保证这一切可以度过。可是,就算这样,为什么你不能活着?”

没有回应。我知道这问题本没有答案,生或死都是极其个人的决定和价值。我继续说下去。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西吕尼克的《心理韧性的力量》,”西吕尼克(Boris Cyrulnik)是法国着名的心理医师。“对书里的一句话很有印象,虽然我不确定作者的原意。他说,韧性的力量和追寻幸福的力量是不同的。”

“什么意思?”她问。

“也许我们对生活都太过要求了吧。”我说,“这个社会鼓励着追寻快乐,好似不积极正面地笑着过生活,就不算活着。有时候,那会让我们质疑自己这样活着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样忧郁的生活有没有一个出口。可是,生命真的只是欢笑才有意义吗?”

她轻轻摇了头。

“你从妈妈过世的伤口一路走来,多想替补她的位置维系整个家,多想用你的方式让她放心,让她能够以你这个女儿为傲。你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让妈妈活在你体内,去弥补当时没能完成她心愿的遗憾。你这么努力地走来,如此艰辛,如此不断勉力着往前匍匐,这样活着不真实吗?”

我继续说:“也许暂时没有办法去想像自己的幸福喔,也许要等到终有一天你放过自己,终于能不带重量地背着妈妈一起过活,才能够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吧。可是即使是这样,你不也是用尽每一分力气在过生活吗?或许和想像中活着的样貌不一样吧,但是为了活着,每一天你都用尽力气,每一口呼吸都在呼喊着你要完成那些对妈妈的承诺,我想不到有什么方式比这样活着更真实了。对我来说,那就是韧性的力量。”

延伸阅读:如何处理压力并保持成长?心里韧性的锻炼

完全接纳自我

如果说我的生命经验带给了自己什么,那或许便是:相信生命的每一件事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教会我们什么。

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有限,坦承自己偶尔脆弱、难过,并且不将其视作“应当矫正”的情绪。能够接受所有的情感与经验而不加以分割、隔离,即便可能受伤,却相信经历的一切,都会使我们成为更柔韧的人。“能够全然接纳自我”这件事本身就有可能带给我们自愈。

生命的价值从来不只限于要在生长的环境铺上丰饶的沃土。我晓得自己生长在某些人眼中的“恶壤”中,但即便在极端的环境下,仍有植物能在其间存活、开花、繁衍,甚至因而当他人遭磨难时,能提供照顾,那便是生命最令我动容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