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调香教我的事:其实失败不是失败,而是执着站在“标准”旁边,才让自己笼罩在阴影下。

最近迷上玩精油,起因是收到出版社,请我推荐一本芳疗书。

完全没有接触过精油的我,为了当个称职的推荐人,跑去跟朋友借了几支精油,照着书上的配方来调。结果不小心调上了瘾,书籍轰轰烈烈地上市,我也纵身跳入精油这个深不见底的坑。

很幸运的是,在这接触精油芳疗的时刻,身边就有一些功力深厚的达人朋友,还跟我分享过一支迷人的配方。后来我借用了别人的精油照方调了一瓶,果然融合出非常美丽的味道,当下又惊又喜,然后马上贪心地跑去把精油材料买齐,打算在家打算复制第二瓶,却在这时候踢到铁板──因为怎么调,都调不出一样的味道。

是因为我买的精油品质不好吗?我开始怀疑起手边的平价品牌,但达人朋友说,那个牌子并不算差呀。那,会不会是因为产地和品种不一样?毕竟同样是真正薰衣草,我在不同家就闻过完全不同的气味。亦或是因为我调的时候,失手多滴了几滴柠檬的关系?还是熟成的时间不够,味道才没办法充分混合,像第一瓶那样圆融完美?


图片|来源

为了苦苦复制那一瓶香气,我用掉了好多精油和基底油,每每发现味道不像,就得懊恼地把成品处理掉,要嘛倒去薰香,要嘛随意装在罐子里做成按摩油,再回头检讨自己哪里调得不对,甚至还认真地在不同的罐子上,标注不同的配方,不同的熟成时间分析纪录,看哪一种成品最接近。有时候用完了某一支精油,一时三刻又没时间去买、或是精油对了,基底油味道却不对、买到的品种不是原始配方的品种,这时研究就得被迫停摆,直到好不容易补了货,才能继续小房间的炼金术。

这样约莫折腾了三个礼拜,我才在反覆的试错之中,复制出最初的那股迷人香气,还记得当下那一瞬间,简直要尖叫欢呼,抓着精油瓶亲好几下,大喊天啊天啊!我终于成功了!我终于把这个味道调出来了!

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落幕了,没想到,这段经历还有着微妙的后续。

有一天我跟某个朋友见面,想到他对我玩精油很有兴趣,于是顺手拿了一瓶之前“调失败”的精油,想说这瓶最接近正确的味道,干脆带去送给他。没想到朋友转开盖子,凑在鼻子前一闻,马上很兴奋地说:“这个味道好棒喔!闻起来很舒服,我很喜欢耶!”

我愣了一下,随即尴尬地笑说,那是因为你没闻过正确的版本吧?这个我之前还调得有点失败说,一边讲一边拿出我所谓的“正确版”,打开瓶子给朋友闻。

“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一瓶。”朋友摇晃着我一开始送给他的“失败版”,肯定地说道:“你那瓶虽然也不错,但我更喜欢这瓶清爽的调性。”


图片|来源

这个插曲过了没多久,又发生第二件事。某个下午,我预约了 SPA 馆做身体按摩,想舒展长期伏案写作的酸痛,出门前又顺手带了一瓶之前调失败的按摩油去,想说至少原料是芳疗级的,就算香气失败也没关系吧?但怎么也没想到,当按摩师把我的按摩油倒出来时,整个空间瞬间扩散出非常舒服的气息,温暖疗愈,甜而不腻,趴在按摩床上的我,心里的结都被香气揉开了,情不自禁地想着:“这是什么味道,怎么这么漂亮啊?”

咦,等等,这不是我调失败的按摩油吗?我心中浮起了困惑,头还埋在按摩床上,脑子却开始打结。为什么香气这么温润如玉,我当时却会觉得它“失败”,心里嫌弃得要命呢?按摩师有力的双手在我身上揉开气结,我的思绪也开始运转,层层探索自己心中的矛盾。

精油调香教我的事:跟“标准”比较的我们,永远认为自己“不够好”

一边沉浸在自己调出的精油香气里,我突然领会到,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的调香“不够好”。

因为这支配方一开始,就是很懂精油调香的朋友分享给我的,精油也是跟厉害的精油玩家借的,我见识过他们的内行与能耐,自己又是初学者,因此潜意识里,就会把第一次调出来的香气,当成一种“标准”、一种绝对正确的“权威”,而我之后在做的,表面上看起来是“调香”,实际上更像在追求“复制标准”,盲目追求“权威认可”。

那一百零一次的复制实验,只要闻起来和“正确”的版本不同,我就会觉得自己又调错了,气馁地把它作废,哪怕香气其实也很温润可人,只要淡了一点、艳了一点、少了点原本的温度、多了一点清爽的明亮感,我都会觉得自己“又错了”。

但其实,“香气”本身哪有什么正确呢?只要取好安全浓度,没有疗效需求,光是纯粹的“香气”本身,就是一个很宽的自由光谱。同一种味道,有人觉得好闻,有人却觉得刺鼻,但我却无视于这条光谱带,紧紧抓着唯一的“标准”,不断嫌弃自己调出的香气,直等到朋友点醒“其实我更喜欢另一瓶”、直到我重新闻到“失败”的精油,嗅觉却非常惊艳时,才发现所谓的“标准”,只不过是人性中住的一种心魔。


图片|来源

然而回到现实里,我们是不是也常常陷进“标准”的网里,而厌弃自己原本的样子?

社会认定女生的“标准身材”,就是要瘦,胸部要大,皮肤要白。于是女孩子从青春期过后,就学会讨厌自己的身材,买小一号的内衣把自己勒到不能呼吸,对自己的黑皮肤感到可耻。

社会认定标准,是“30 岁还没结婚就是剩女”。于是女生过了三十岁,就开始把自己当成失败者,之后遇到谁都急着结婚,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合格”。

社会认定的“标准好男友”,是有好工作高收入,肯花钱在女友身上,会体贴懂浪漫。于是女生拿着这样的标准,嫌弃自己的伴侣不够好,开口闭口就是“xxx 的男友都行,为什么你就做不到?”

当心中有了“标准”作为单一尺码,我们就只看得见自己不好 ── 就像我手上握着“标准”的精油,即使新的版本已经够好了,我却因为批评自己的“失败”而感到沮丧。

也许精油调香想要教我的事,就跟它的香气一样温柔:失败不是失败,而是执着站在“标准”旁边,才让自己笼罩在阴影下。


图片|来源

当我们愿意一起放下“标准”,不再狼狈地追逐框架的认同,才能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 ── 也许已经够好了,也许还有努力的空间,这些都很好。

重要的是,愿意离开阴影的我们,才能在光谱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从“比较”的束缚中,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