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世代的父母亲而言,“过度教养”是比忽略和缺乏关注更要谨慎的教养议题。作为父母亲,到底该做到什么程度?又该在何时放手呢?


图片|来源

放自己和孩子一马,停止“过度教养”吧!

对于这世代的父母亲,“过度教养”Over-Parenting 是比忽略和缺乏关注更要谨慎的教养议题。我自认为已经是个很“放手”的母亲,女儿也是个很让人放心的青少年。至少对于 14 岁女儿来说,我不需要照顾吃喝与交通,不需担忧功课与考试。但最近有件事,让我也再度提醒自己还是要“刻意学习”信任与放手这个功课。

天啊!怎么会有这种事

女儿刚收到了一门科目老师的回信。内容是:“妳做得太棒了!最近妳在这门科目的表现实在可圈可点。你会拿到很好的成绩”,并且把“更新的成绩”列在信中。女儿非常骄傲地给我读了这封信,我们开心击掌,因为“终于”能够庆祝她非常忙碌却表现最优异的一个学期。

说“终于”,是因为在放假前,老师其实是把她这科成绩给“留白”的。她“似乎”是因为篮球比赛加上请病假,把期末报告最后一部分的意思给搞错了。女儿和我看到时,我们都很惊讶!而且是成绩已经初步出炉的时刻了。她自己去问了老师是否能补救,老师因为是新来的也搞不清楚,口头承诺她要去问问怎么处理,但后来老师就请假去了。

我的第一时间直觉就是“我来写封信给老师问个清楚!”在这个什么都在网上的时代,爸妈根本不需要联络簿就能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啊!就算不像在台湾还有亲师的“LINE 群组”,但我们家长还是有所有老师的 Email ,所以要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和解决方法并不是太难的事。但我压下来自己的担忧,决定问她要怎么解决。

一开始,她也很混乱。毕竟很多资讯我们都不清楚(哪里弄错、能否补救、何时之前要处理、会不会有长期影响),后来她决定在放假前去搞清楚自己错在哪,怎么处理,在放假前的周五重新完成后传给老师。能够更改就能够,不能的话她至少也尽力了。

责怪与自责交错的“母职焦虑症”

我承认,我好煎熬。

一向对于女儿课业“放牛吃草”的妈妈我,开始对这位老师产生一堆问号:成绩真的可以补救吗?老师为什么不讲清楚才休假?他不知道这样会影响学生吗?他为什么不先提醒再给成绩?为什么亲师会他写了“不需会面”?老师是偷懒还是怎样?为什么学校可以接受这样的方式?成绩栏空白?然后呢?

女儿真的能在三天内重新完成这份学期报告吗?她真的搞清楚错在哪了吗?她会不会还是没能满足老师期望?说不定还是不能改?她怎么会让这样的状况发生,她不是一向都很状况内的吗?

对于自己我也开始有点怀疑。

我这样是不是不够尽责的母亲?我是不是该对她的作业和成绩更投入?我是不是让她花太多时间在球队上了?甚至,我是不是不该让她请病假?

这些问题,我知道自己打几通电话就能搞清楚,就能消灭我内心的煎熬。但有个声音在我脑子里:

这是她的成绩。她够大了,该要自己处理了。

我突然想起在某篇文章看到的“现代亲职焦虑症”,讲述到现代父母亲担心孩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任何一点闪失,容易怪罪过程中“拦路”的所有人(同学、老师、朋友、学校,甚至是政府),也容易自我责备,要求各方面都要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就”正面加分。

延伸阅读:“还是小孩的我,怎么教养小孩”你也是千禧世代父母吗?


图片|来源

我过去对于这样的思维非常不以为然,也觉得自己看得很开,女儿不想读大学?没关系!我从来不在学期末之前去查看她任何的学校进度或成绩,甚至连亲师会都不一定参加,没想到仍旧有让我觉得“卡关”的部分。我不容许自己失误,同样也不容许她失误,这或许能保护她不至于“全盘皆输”,然而这样的想法却可能阻碍她经历犯错的过程。

焦虑的父母亲,将孩子们拉入了这场他们并没有申请加入的“学位军备竞赛”。把所有的课内活动、课外活动,都用“对未来有帮助”的活动填满,加上个“这是为你好”作为无法动摇的落款,不容被质疑。甚至连基本的休闲与放空,都以“未来”二字为名而一一删除。

我常想,这样的教养与教育方式,教出的孩子会是如何“优秀”的怪物呢?若将孩子“体验”与“抗议”的这两种基本人权给拿去,他们又剩下什么?或许只剩一个听话的外壳,以及丧失对“真正未来”有期待的心。

“母亲”的角色,到底该做到什么程度?

那几天,应该对我比对她还煎熬⋯⋯。从小成绩就是优优优的我,在连拿到甲都要追问为什么的严格环境下成长,“成绩从缺”实在好像拼图少一块那样的蚂蚁爬心啊!

女儿也知道我的纠结,随时让我知道她的进度,但是“老师没来”的真实答案实在没让我更放心。我甚至还得跟女儿道歉,因为我知道自己纠结的不是关于她,而是出自“我得要确保孩子一切不出错”的偏执。

我请她原谅我的担忧,而她告诉我:“妈,妳知道我是个负责任的人!”理解是一回事,但要真的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就如同许多说“孩子自己的意愿最重要”的爸妈,面对学测成绩出炉仍旧辗转反侧,管不住自己要插手一样。

总之,这次我成功地控制了自己。

女儿成功地完成了重新交件。老师还是不在,无法知道结果。所以我们只好放下,仍旧开心度假去!后续结局是好的,我也很开心女儿从这次学到了很多功课(至少学到下回要更谨慎自己是否因为球赛或请假而错失了课堂的内容),更开心的是,妈妈我也学到了:心要横,舌头要咬着,左手也要抓着右手。

陪伴很重要,但绝非时时刻刻

给孩子(特别是大孩子)的陪伴“足够”就好,绝对不是随时随地。我们要的是“养出一个好大人”,而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一个用“我们”翅膀飞翔的巨大宝宝。

编辑推荐:“我的孩子好难搞”其实你最不需要的,就是乖孩子

猜你想看:梅根X蜜雪儿欧巴马的教养哲学:当妈妈,是一次次学习“放手”

多少二十多岁的成年人还有父母亲陪考、陪面试,甚至陪读陪出差?光想像那种景象就太让我惊吓。

把这场对自己的“教育实验”分享给孩子们即将开学,以及面对学测成绩的用心爸妈们。或许是时候,教育我们自己放手,偶尔别太认真,改用“静静坐着”来陪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