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怎么称呼你?”性别代名词,似乎是很多人的困扰。其实最高的原则,就是不要冒犯别人的自我认同。

2019 年 9 月,美国着名辞典Merriam Webster(韦氏辞典)正式在推特上宣布:在 they 的页面里,正式加入有关性别代名词(pronoun)的定义,在第四个定义里:

used to refer to a single person whose gender identity is nonbinary

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别认同是非双元

而无独有偶的,英国歌手 Sam Smith 也在日前宣告“我的性别代名词是 they/them”,表示自己不属于传统男女双元性别以内,随后也在自己的推特帐户加上代名词 They/Them/Their。

我想看到这里应该有不少读者头上冒了一堆问号,让我以 QA 的方式简单解释,以厘清大家的问题:

什么是性别代名词?

随着每个人性倾向认同逐渐多元化,传统用 LGBTQIA+ 这些由性倾向的 acronyms (第一个字母缩写)也不间断地在讨论是否要加入新的acronym,像高唱 《Wrecking Ball》的 Miley Cyrus 与在《关键少数/Hidden Figures》里饰演那个坚持要跟班上课的着名歌手 Janelle Monáe 也都自承是泛性恋(pansexual),还有无性恋者(asexuality)也逐渐现身,在在都让我们看到每个人对于认同的情欲不再那么固定(嗯就是指晚上上床时),还有生活上所认同的性别:男或女也逐渐松绑的状态下,现在许多人,如同 Sam Smith 一样,会在自己的档案介绍里放上自己认同的性别代名词,目前常见的有:

he/him/his

she/her/hers

they/them/their

ze/hir/hirs (发音:ze /zee/ 像发 z的音、hir 像发 here 的音、hirs则同hir的发音加上s)

 


图说:澳洲知名研究气候变迁学者 Dr Penny Whetton 的自我性别代名词是 she/her

此外,若是遵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也有一个词汇:顺性别(cisgender)代表这个状态:

为什么要用性别代名词?

除了传统 LGBTQIA+ 这些缩写面临要加入新的性倾向而延伸的争论外,尊重每个人多元倾向与情欲流动,性别代名词可以让那些自我认同在传统两元性别以外的人得以选择自己感到舒服的称谓,特别在跨性别者的认同上,在澳洲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Victoria)州议会于今(2019)年 8 月 27 日里正式通过对跨性别者的友善法案,未来,维州跨性别者不须进行性别重置手术,即可更改证件上的性别栏,特别是出生证明(birth certificates)。


图说:非两元性别骄傲旗

这里要做个解释:澳洲没有像台湾一样有身分证,出生证明通常被视为法律有效的证件之一。

自今年四月从塔斯马尼亚州(Tasmania)通过类似法案后,澳洲的北领地、南澳,再到首都Canberra 所在的澳洲首都行政区(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也陆续通过后,相信维州通过此项法案后,可让倡议团体更积极游说澳洲其他各州:西澳(Western Australia )、昆士兰(Queensland)州、与雪梨所在的新南威尔斯(New South Wales)州通过此项法案。

此外在澳洲,护照与其他官方文件更开始提供除了男性、女性以外的其他(other, X)性别选项给自我认同非传统两元性别的人,而加拿大、北美,与欧洲各国也开始逐步通过法律,自我认同为跨性别者只要经过专科医师或心理师谘商后,不一定要做性别重置手术才得更改证件上的性别。


图片|来源

那⋯⋯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选择。

除非对方有在自介上说明自己认可的性别,若是对方表示自己是属于非双元性别的话,那就礼貌性地询问对方其倾向被称呼的性别代名词是什么,即便知道后还是会不小心口误也无妨,毕竟谁没口误过不是吗?但最高的原则就是不冒犯别人的自我认同。

再来,你若是觉得自己倾向非双元性别的话,你可以先行告知,或在当对方用传统男女(he/she)称呼时,礼貌地跟对方说:I use they as pronous/我用 they 作为性别代名词,其实在华语里,口语上比较不会出现英语上的he/she称谓需求,若是你有认识非传统两元性别的国外朋友,也不用担心与他们的互动,就礼貌性地询问后,尊重他们的意愿就好了。

延伸阅读:如果我的性别认同,男生和女生一样多:山姆.史密斯的称谓反思

最后,今年台北同志游行(每年十月最后一个周六)前一天会有跨性别游行,详细讯息请参见脸书活动页面

希望大家都能一起骄傲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