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得罪人,总是以他人的要求为优先,同事做错事帮忙顶下来,但即使这么善良,还得不到同事的喜爱,反而成了没个性的好好小姐。善良到了底,为什么却毫不快乐,失去自我?

近期日剧有个角色,善良得让人怜惜,又委屈到让人不舍——她是《凪的新生活》中的小凪,善于读空气、害怕得罪人,总是以他人的要求为优先,同事做错的事也帮忙顶下来,自愿留下加班把事情做完;但即使已如此善良,却还得不到同事的喜爱,反而成了没个性的好好小姐。许多观众看了都觉得那就是我们,善良到了底,为什么却毫不快乐,失去了自我?

同场加映:温柔都给别人,却不愿放过自己?你懂得“自我关怀”吗


图片|《凪的新生活》剧照

如果我是小凪的朋友,就会推荐她阅读《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2》,告诉她:“妳可以聪明善良,做个内心柔软,但有骨气的好人!”

缺爱的人最容易善良,好欺负被误当成善良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第一册在2017年上市时,在台湾卖出了十万册,像是光明灯一样,指点了许多将善良奉为人生圭臬,却一生委屈不快的人。《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2》在后头接力,深度挖掘为什么人的善良无法锋芒的背后原因。

“其实,缺爱的人最容易善良”书的第一个篇章,就直指了人心的真相:“有时,善良会成为缺爱、自卑、懦弱、孤独、偏执、经常被孤立和欺负的代名词。”

许多善良过了头,甚至失去自我的人,可能都在童年时未被好好对待与疼爱,在伤害中长大,久而久之就习惯了没有底线的自己,对于任何事物无法反抗,却以“这是一种善良”来安慰与掩饰。这就是心理学中提到的“习得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指人在尝试改变却一再失败后,就会再也不敢尝试,从此觉得自己无力改变任何事。

譬如《凪的新生活》里的小凪,从小妈妈就以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她身上,要她活成妈妈喜欢的样子,她误以为这样的孝顺、服从就是善良,长大之后也习惯持续满足他人的需求,当身边的朋友说:“妳好善良喔!”她反而觉得痛苦又窒息,知道自己不过是好欺负。

所以过度善良的人,其实让人特别心疼,因为那份顺服、妥协,背后可能曾有过反抗、挣扎,最后却无力回天的无奈与绝望。“被霸凌固然很痛苦,但与反抗或逃脱可能导致更剧烈的痛苦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宁愿忍受当下的痛苦。”


图片|《凪的新生活》剧照

善良该是为了自己,有骨气才爱得自在

该怎么从习得无助感式的绝望逃出呢?作者慕颜歌说,就离开吧!与加害者隔离,不再让那些加害者接近,“一个无助的绝望的受害人,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改变环境的方法,成功克服环境制约的经验,会增强他们内心的控制感,增强他们的生命热情和生活技能。”

当我们还没有正面力量迎击时,到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养伤疗愈,才有机会寻回生命的能量。

小凪后来在一次崩溃下,终于放下一切辞职搬家,逃到了一个没人认识她的地方,试着重新开始去捡回自我生活的主导权。过程当然不容易,她时而变回那个怯懦的自己,又迎合了身边人的想法;时而回想起过去的一味配合,不过是一种虚假,里头没有真心。在面对自我的路途上,她才承认了过去许多善良的样子,只是压抑了自我,但反而这样,才帮助了她瞭解真实的善良,该是发自内心的爱与欣赏。


图片|《凪的新生活》剧照

从小到大,父母总是告诉我们:“你要当个乖巧又善良的孩子。”它渐渐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得不遵守的准则,但却没人说善良应该要有骨气、有原则,我们之所以选择对他人好、对世界友善,是因为那使我们的心灵快乐、富足,感觉自己拥有能力,所以善良也应该是为了自己,发自内心而做的选择。

在善良与邪恶的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两端,有时合理的拒绝、适度的反抗,不代表你就不再是个好人,反而会因为了解自己的底线,并且懂得保护自我,让人产生尊重与敬佩,而那样的善良才有机会为人生带来更多正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