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孝顺,不是你的错】

现在的你有了自己的生活、梦想与经济基础,但于此同时,传统社会价值开始要你回馈父母。如果凡事只想着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代表我就是自私的?没办法凡事对父母顺从,是不是就是我的错?这些其实都是这个时代孩子的普遍情绪。我们可以一起去看这层焦虑背后的成因,还有关于孝顺的迷思到底是什么:

开始出社会工作几年后,你感觉到自己好像慢慢能找到一些人生的主控权。可以存一点钱、在职场上有被需要感,下班后也有了个人生活。但与此同时,传统观念要求你得开始回馈你的父母。

要带钱回家、做什么决定都要尊重一下他们的建议;要让爸妈开心、不要随意忤逆他们的想法。逢年过节,大批人龙急着返乡;你在拥挤的车厢里,想着这是一件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心不起来。

要对父母好、要在时节团圆,你很少质疑这件事。然而,如果它来自一种善意,为什么却常常充满了压力?你可能也曾经困惑,今天就来聊聊这些隐藏的焦虑,以及关于“孝顺”的三个迷思。

先来看看:“我人生最后十年,是女儿最精华的十年”于美人谈长照:别拿“孝顺”来霸凌你的孩子


图片|来源

迷思一:“生你的人不一定最了解你”只为自己,就是功利主义?

在拥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后,你也开始安排属于你的生活。职涯发展的规划、情感归属的想像,要追求什么样的梦想;你以自己个人出发,也感受到其中的自由。

然而你也慢慢发现,不论是在经济、时间或自我能量管理上,你可能还只够负担自己的人生。你于是也忍不住浮现这些挣扎——没办法负荷孝养父母的那份,是不是代表我是自私的?没有好好执行孝顺,我是不是一个糟糕的孩子?

而这些焦虑背后存在的迷思是,生养你的人,爱你的人,不一定是最了解你的那个。我们以为父母作为从小拉拔孩子长大的人,好像就应该是亲密的关系者。于是,我们忽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你属于你自己,我们也被教养成为一个成熟自立的人。能把自己照顾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应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而不是让你自我批判的核心。

延伸阅读:别情绪勒索我的梦想!金曲歌王 Leo 王:“妈我也爱妳,但我不一定要听妳的话”

迷思二:“自我牺牲就能解决问题”但做不到孝顺,错不在你

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是,虽然我内心不愿意,但是不是只要我配合父母的需求,忍一时就能风平浪静?譬如在逢年过节,你明明厌恶亲戚聚集的场合,但为了讨长辈开心,你还是逼自己出席。又或者你经济上无法负荷,但为了让爸妈感觉到自己被孝敬,你还是每个月给一笔孝亲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在告诉自己,我已经有做到“孝顺”这件事,我们也自我感动;像交代作业,让自己心安。因为你害怕如果不这么做,就得忍受父母或外人的责难,你内心也觉得自己好像真的错了。

编辑推荐:恐吓、冷处理、我需要你爱我!亲密关系里的情绪勒索

只是我们得回到一个观念是,当今天任何行为并非出自自愿,也就不会让任何人满意。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或父母的需求,让你几乎内键孝顺的因子。于是当你的意见和父母相左、你想坚持自己的想法时,你反而开始责备自己。最终,你陷入自己与自己的混乱和挣扎。

但相对的,这样的挣扎也证明你有判断的能力。你知道父母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你可以对此做出选择。做不到孝顺这件事,错不在你。

延伸阅读:如何摆脱家人情绪勒索?真正的孝不是顺从,而是沟通


图片|来源

迷思三:“他们养我,就该回报”但如果是爱,就不该是压力

最后,我们也提到“回报”的观念。父母养育孩子长大,有辛劳有苦劳,你感受至深,也希望有天自己有能力,可以开始对爸妈好。到这里,都很合理。

然而身在亚洲教养体系中,我们被教育“孝顺”观念。孝道建立在顺从之上,在讲道理之前,我们谈的是伦理;孩子与父母之间有着阶级与尊卑,有权力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在违背父母意思时产生罪恶感。

当我们高举孝顺的价值,去评断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在这之中,人性被简化,并且让亲子关系陷入紧张,也让我们失去更了解彼此的机会。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彼此的家人,因为相爱,而愿意照顾彼此、相互记挂。因为是爱,我们可以平等,也可以自由。如果你曾经感觉到他们对你的爱,等到哪天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你自然会想要付出。你做的所有事,都应该是源自于爱,这才是更健康的想法。

猜你想看:写在谢金燕告白之后:没有爱的交流,孝顺只是枷锁

如果你也是曾经被“顺服”观念教养长大的孩子,或者你也正陷在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关系的牢笼;我们看见到这些观念的来源,以及背后的迷思,下一步,你可以开始为自己选择。

当在这个人生阶段,你了解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东西你不适合。而亲情也是一样。如果这之中有什么伤害的根源,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们就该去理解,并且停止它。亲子的关系很深很广,找到相处方式的路很长。而在那之前,我们可以先从与自己和解开始。保持善意,回归到爱的本身,别再让自己被顺从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