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怕的不是照顾小孩,是不自由的教养环境。我们如何在“人多口杂”的教养环境,给妈妈足够的空间建立好的家庭互动?

人多口杂的教养环境,是压力不是助力

每回当我分享德国婆婆的故事,许多的朋友都会羡慕地说:“真希望也有这样的婆婆/妈妈”。其实倒不是因为婆婆妈妈们不关心孙儿的教育,反而是因为太过于有想法、有经验、有意见,如此“人多口杂”的关心,变成父母亲的一种压力,而非助力。甚至,还会因此有很多沟通与争执。大多数的长辈都是希望儿孙好,要怎么拿捏,的确是很不容易!

就算不是身为爷爷奶奶,有时我们自己都难免对别人的教养方式有些意见。然而,我常提醒自己和老公:“这世界上能够‘管教’一个人的,只有他的父母亲和他自己”,有时闭上嘴巴,是最有智慧的做法。因为就连一个揣测的问句,都可能会是压垮“压力破表”的父母亲那最后一根稻草啊!

会有这样的心得,真的是从自己的经验里头体会到的。

我喂女儿母奶喂到一岁十个月自然离乳,在13年前的台湾社会,我简直是“异类妈妈”!当然,身边鼓励的声音还是不少,但一些“关心”与“问候”实在让我不胜其扰。

“你这么瘦,会有奶吗?”
“母奶半年后就没有营养了啦!”
“你这样胸部会下垂喔!”
“这样孩子会太依赖你,不能独立喔!”

我很佩服自己当时的“耳背”,也谢谢我自己母亲与家人的支持,以上这些状况一个都没有发生,而且女儿头好壮壮好得很!但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像我一样幸运,很多的妈妈们除了要面对初次喂奶的“内忧”,还得要面对铺天盖地的“外患”,实在是很辛苦。想想,如果“一整村”的帮助对妈妈都不是支持力量,而是一堆反对意见与似是而非的老旧观念,那还不如妈妈自己决定就好啊!


图片|来源

妈妈有时候耳背一点,是健康的

任何合作关系,都得要有“共同目标”才行得通。但家庭不像公司,还能开个会议确认年度目标就搞定。有时还牵扯到两边家庭的长辈亲戚,实在很难为。我常鼓励“深陷其中”的妈妈朋友们:耳背一点,装傻!这也是德国婆婆教我的秘招。

有时我也会告诉她,身边姐妹淘面对的婆媳问题(有些也是德国的婆婆唷),或她们的家庭之间,因为孩子教养的观念不同而产生的争执。她总是摇摇头,耸耸肩说:“告诉你朋友,别管他们!妈妈自己决定就好。因为妈妈就是妈妈啊!长辈不高兴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有时候我们难免会生气,会觉得想辩论,但只要我们想清楚了:我是母亲,我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如果我们确定了自己已经充分思考过,也放下了自己的情绪与偏执,最终得到了一个“教养方式”,那就坚持吧!

身为妈妈,是妳的优势

当妈妈们面对这样的困难状况,不只是生气或想辩论,有时更会觉得很“弱势”。往往坚持的只有我们一个人,好一点的情况还有老公撑腰支持,但总觉得孤身面对排山倒海来的挑战,很孤单也很无力。而担心“孩子没能有好的教养环境”的恐惧,更让一些妈妈们眉头深锁,甚至想到要回亲戚家就头疼。每回听到这样的心声,真的很想拍拍妈妈们的肩,甚至给上我最温暖的拥抱。

然而,我们或许觉得自己力量很小,无力可抵挡整个“大环境”,但事实上,我们身为“母亲”的这个事实,就足以让我们瞬间变身超级女战士,力挽狂澜!怎么说呢?

从小,爸妈都工作,我的奶奶就是家里的“掌舵者”,她照顾我们的吃喝,花最多的时间与我们一起。她的教养方式和观念,有许多与我的母亲不同,当时也让我妈妈感到非常辛苦与无力。当然,我也同样感觉得到这种压力,有时在两边拉扯之下,我也成为“被骂两次”的牺牲者。但我回想起来,我妈妈虽然工作忙,但她下了班就是很密集地与我们互动,除了看功课,还花很多时间与我们在餐桌上聊天,讨论很多话题,沟通许多观念与想法。虽然奶奶对我的生活上很重要,但当我真正长大成人后,用心在我们教养上的“妈妈”,才是真正影响我价值观的人。

母亲天生与孩子有一个“隐形的脐带”连接着,只要我们不放弃,只要我们用心,孩子最终内心聆听的声音,都会是妈妈的。当然因此,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与做法。

若我们面对与我们有不同意见的人,就马上变得不理智或愤怒,那孩子也会学到这样的态度,未来与我们或其他人意见不合就翻桌大怒,这不会是我们希望的方式吧!或者,若我们遇到别人对我们意见的挑战,就马上退缩放弃,甚至有着强烈的受害者心态,那我们的孩子也学不会如何温和但有理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身为母亲,是先天的优势。但我们也需要审视自己面对这世界的方式,因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呢!


图片|来源

合作 = 清楚的分际 + 彼此的尊重

婆婆与我,就算许多观念相同,但我们不一定有完全一样的教养方法。

延伸阅读:安洁莉纳裘莉的教养哲学:当好妈妈之前,更重要的是先“爱自己”

例如:我与老公都爱旅游,所以我们从儿子六个月大,就每几个月全家一起旅行去。当然对于小宝宝来说,会有哭闹的时候,也会因为变换环境而有点难搞,但我们甘之如饴。但婆婆说,过去她的孩子们还小时,如果要度假她不会带着小小孩,因为她认为频繁变化环境给孩子的刺激太多了,小孩有时会挺“欢”的。就算她过去的作法如此,但她还是开开心心地与我们全家一起到葡萄牙度假呀!

到了葡萄牙,我们要带着儿子去游泳池游泳,但他有点咳嗽,婆婆觉得或许这不是个好主意。老公说:“我觉得反而动一动会比较好一点,况且他并没有咳得很严重。”,婆婆就说一句“Have Fun!”,我们就开心带着儿子游泳去啦!

这两种方式没有什么谁对谁错,就是“不一样”而已。当婆婆提出她的想法,并不代表就是“圣旨”,所以我们也就“评估”是否有我们没顾虑到之处就好,无须有什么情绪。

我希望婆婆尊重我的做法,同样我也尊重婆婆有不同的想法。但最终,我们是父母,当然就是按照我们的决议来做。这种“各守分际”与“德式固执”,倒是我们这常被他人意见弄得七荤八素的亚洲脑袋,该要学习的呢!

没错,会面对一些质疑或挑战,甚至也会有觉得怀疑自己做法的时候,但“温柔与坚定”的态度,总是教养孩子上的不变基本法则。有不同意见时我们会怎么做?随便别人说啊!老公与我还是会照着讨论出来的共识去进行。就算老公有些“固执”的部分,如果我思考后觉得还是需要坚持我的做法,我会持续努力默默执行,一边找机会就沟通。辛苦?一定的,但这就是现实的世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同意我们的所有想法做法。我们持续思考调整,也持续坚持前行!

当孩子更大了,我们还能多讨论“如何面对异议”的许多状况题,其实也是很珍贵的。

延伸阅读:梅根X蜜雪儿欧巴马的教养哲学:当妈妈,是一次次学习“放手”

没有人喜欢“人多口杂”的教养环境,但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种“教养孩子”的场合,甚至是对自己的修行,我们也就更觉得有力量了,不是吗?妈妈们,我们都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