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女人 50 之后,是展开第二人生,还是被“好媳妇美德”制约?为了得到家人的肯定,我们看到女人在关系里牺牲求全,却找不到方法停损伤害,形成“受害者情结”的循环。写正视心中“压抑”的方法,让第三方为关系打开新的可能。


图片|梁惠明摄

“无论面对婆婆或先生,我刻意的温良恭俭让,有时适得其反惹恼了盛气凌人的婆婆,而落在先生眼里,更是咎由自取的软弱与无能。”

眼前的她,五官精致像洋娃娃,公主般的模样,不说根本看不出已年过 50。她是吴品瑜,也是《许我一个够好的陪伴》一书作者。她是外人眼中的胜利组、随着德国夫婿与 3 位女儿长年旅居海外。但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2014 年。这个转折不但让她癌末的婆婆在生命最后一段路上,看到珍贵的亲情光辉;吴品瑜本人,也意外地与自己的心灵伤痛和好。

那年,吴品瑜正从住了 5 年半的上海迁居到吉隆坡,却意外得知,德国婆婆已经是膀胱癌末期,大概剩3个月的生命。当下她决定,“自告奋勇”订下机票奔赴德国,顺便将孩子转学过去。始料未及的是事情后续的转折和发展。

不被肯定的伤痛,让她只想换来别人“不嫌弃”

吴品瑜不讳言,受到成长环境影响,从小她就习惯以讨好和迁就,换取人际关系的表象和谐。她学会卑屈向命运低头,觉得牺牲自己就可以换来大家的幸福,陷入“受害者情结”而不自知。

婚后,先生有时也会酸言酸语,说她没长脑子、不会赚钱⋯⋯,这些压力,让她常常抢着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只求避免冲突发生,交换别人的“不嫌弃”。

“当我得知婆婆癌末,当机立断订机票回德国当时的心里,99% 是被脑袋里的传统主流台湾媳妇美德制约,驱使自己按表操课的苦情演出。”吴品瑜自嘲说,“反正我就是台湾阿信。”


吴品瑜曾抱着“好媳妇”的心态,自请赴德照顾癌末的婆婆,希望藉此获得丈夫的肯定与感谢,却意外遇见虽不完美却完整的自己。图片|梁惠明摄

婆婆缺安全感、独占欲强,让她无助躲着拿毛衣套头哭

吴品瑜回忆,刚结婚时,婆婆对于吴品瑜把她最钟爱的小儿子带往亚洲远离家乡,非常不高兴。如果住在婆家,婆婆每天早上 8 点都会来,把先生晚上要换洗的衣服放在他枕头边。两人也得分房睡,先生睡自己房间,她只能去睡大姑二楼的单人房。种种排挤与孤立的行为,让吴品瑜深感自己竟像闯入母子间的第三者,曾经躲在房里,把套头毛衣盖在脸上偷偷哭泣。

“包括我先生和他的手足,每个人都觉得我婆婆是个脾气古怪、难以亲近的恐怖份子,”吴品瑜说,有一次邻居太太听到他们一家大小要到动物园玩,顺手拿几块钱给大姑的孩子,让他们买冰淇淋。结果在动物园里,婆婆得知买冰淇淋的钱来自邻居,勃然大怒,“因为婆婆无法接受她不是孙子们的唯一,硬逼她们把钱还回去,”结果大姑和婆婆在动物园里不欢而散。

延伸阅读:【赖佩霞专文】谁说婆媳一定得当好母女?

即使婆媳有这些不愉快经验,潜意识却还是企盼得到“不嫌弃”而来到婆婆身边。这样“想要受人肯定”的制约,却因现实是“谁也不会感谢她,”让吴品瑜一度身心频临崩溃。

俯瞰婆婆作为“一个人”的历程,她释怀放下嗔恨

刚开始照顾婆婆时,面对老人家迅速衰败的体能和病况,她强压住心里害怕、否认身心疲累与知识不足的焦虑,兢兢业业想要去做好媳妇与照顾者的角色,搞得神经紧张,几度破口大骂孩子不懂帮忙。婆婆也常拗着脾气拒绝照顾,让她又急又气濒临崩溃边缘。

所幸此时,“重要的第三者”出现了,“德国基督教社福机构联合会”(Diakonie,简称“基福会”)是一群提供在宅陪伴、至少六位轮班换值的非政府安宁体系照护员。他们组织的成立宗旨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自主且独立地实现自身的生存权”,补救政府单位触角未及的社会福利网漏洞。

在基福会的协助与抚慰下,吴品瑜意识到,身为临终照顾者,往往最忽略的就是自己-不只身心负荷,最煎熬的恐怕是无意识地要求自己得坚强、不允许自己在任何情况下暴露脆弱。


吴品瑜跳脱受害者情结后,多方阅读心理性灵书籍,试着透过了解自己与婆婆,为临终老人家复刻点滴幸福回忆。图片|梁惠明摄

也因为有了专业外力协助,她开始有心力与时间,跳脱媳妇的身分,俯瞰婆婆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原来让婆婆变得性情苛刻的背后,也藏着照顾一家五代、长达84年不被人了解的苦。

延伸阅读:【邓惠文专文】婆媳相处第一步:别把婆婆当妈妈

德国婆婆出生在二次战后的大家庭,身为长女,自小就背负沉重家务,婚后离乡背井,却遭夫家长辈暴力对待,妯娌也欺她来自外地,屡屡强占她小小的地盘,让她极度没有安全感。“我彷佛在婆婆身上,看到自己的缩影。”吴品瑜曾经对婆婆的那份嗔恨,因为看到她的苦,突然如释重负地放下了。

后来我把婆婆当成一个‘受伤的孩子’,”在婆婆剩余的日子里,老人家坚持要待在客厅里守护她的堡垒,孩子们知道婆婆最爱看着花园里的花团锦簇,贴心在她看得到的角落,散落放着小花小草;吴品瑜会在她身旁,鼓励她说话,静静聆听婆婆诉说古老的故事。

在死亡的阴影完全覆盖在婆婆身上前,吴品瑜和孩子们带来的温暖让时光停格,她想为老人家复刻幸福记忆的努力,婆婆感受到了。老妇在临行前,微弱对小孙女吐出“我爱你,再见了”,再微微扬起嘴角,带着笑泪告别人世。


吴品瑜(右后)与德国婆婆(右一)和三个女儿,笑容灿烂的光景是她难忘的一幕。图片|作者脸书

正视“受害者情节” ,空出独处时间 帮自己加油打气

走过这场照顾者之路,吴品瑜意外正视自己因为心灵受伤而来的“受害者情结”。在最痛苦的时刻,她养成了陪自己“喝一杯”咖啡的习惯,让心有时间缓缓沉淀下来,帮自己加油打气。

“现在的我最深切的体会,就是你要给的,不是可怜谁或是一定要照顾谁,”她大大的眼睛里映照着笑容与光彩,“我们想要的是理解和陪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