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可以陪我吗?”面对怕黑又怕鬼的孩子,心理师分享,你可以做这三件事,让孩子安心。


图片|来源

近日同事忧心忡忡的询问:“我儿子已经快迈入青春期了,但他还是很怕黑,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灯睡。”、“有时候半夜醒来,明明哥哥也在同个房间的下铺睡着,但他还是害怕的硬要来父母房间一起睡⋯⋯”

我想起了从小就相当怕黑、怕鬼的自己⋯⋯。

从恐惧到创伤

小时候家里住在桃园乡下的透天厝,屋子后方是一大片空旷的农地,漆黑的夜晚靠近屋后阳台总可以听到猖狂的风恣意呼啸着。好死不死,那是个“玫瑰之夜-鬼话连篇”相当流行的年代,爱看又没胆的我,总是在看完后,好几天不敢独自一人摸黑去二楼洗澡,每天最痛苦挣扎的就是洗澡时间⋯⋯某天,照惯例,我又为了洗澡一事跟妈妈讨价还价,希望能拗个人陪我一起上二楼,在门外等我洗完。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姊姊就成了被指派保护妹妹的“牺牲者”。澡洗到一半,突然,我发现门外姐姐的声音没了,无论再怎么呼喊,回应我的只剩下令人恐惧的飒飒风声。

“姐姐没义气的落跑了!只剩下我一个人⋯⋯”

这时分不清是愤怒、委屈还是恐惧,我一股脑儿的将所有认识的脏话全部吼出来,一方面是宣泄被抛弃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替自己的恐惧壮胆。几分钟后,浴室门突然被猛地一开,只见老妈满腔怒火手里拿着衣架,二话不说直接往我赤裸的身体猛抽。

延伸阅读:梅根X蜜雪儿欧巴马的教养哲学:当妈妈,是一次次学习“放手”

原来,她见到姊姊中途落跑回到客厅,便上楼陪我,还没到浴室门口已经听到各种难不堪入耳的脏话,她气得直接去浴室后方阳台拿“工具”好好修理我⋯⋯这段现在可以轻松谈笑的回忆,对当时的我来说却是相当创伤的,不论身体与心理⋯⋯。

有时想想自己何其有幸,成为临床心理师的历程,能重新与自己的“内在小孩”相遇、对话,让此刻的自己试着去温柔地理解过往的恐惧、羞愧与挫败。

克服怕黑三撇步

面对怕黑恐惧的孩子,把拔马麻们可以试试这么做:

  1. 正视孩子害怕的感觉:面对孩子的恐惧,别这么对孩子说:“怕什么怕,有什么好怕的?!”、“男孩子怎么可以怕黑呢?要勇敢!”请认真对待孩子真实的恐惧,恐惧无分性别,许多孩子就算年纪稍长,也会怕黑怕鬼,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忽视、不评价孩子的害怕反应,只需要认真聆听,接纳孩子的感受。可以试着提问,更具体了解孩子恐惧的内容与过往经验,如:“你担心黑暗里面看到什么吗?”、“以前在黑暗中有过让你不舒服的经验吗?”。
  2. 检视孩子接受讯息的管道并适当调整:回想自己好长一段怕黑的童年岁月,除了饱受当时电视节目“鬼话连篇”的影响外,也深受儿歌“虎姑婆”的荼毒:“在好深好深的夜里会有虎姑婆,爱哭的孩子不要哭他会咬你的小耳朵;不睡的孩子赶快睡他会咬你的小指头⋯⋯”(这首歌绝对是全世界最恐怖的儿歌!)此外,父母语带威胁的管教方式,都可能加重孩子对黑夜的莫名恐惧,如:“不乖我把你关厕所喔!”、“不听话虎姑婆来抓你啰!”、“不睡觉我把你丢到外面去喔!”。过多的鬼怪情节、父母的不当管教,只会让孩子不断将黑暗与鬼怪、危险连结而放大恐惧。除了试着改变教养的语言外,应该为孩子过滤适合的媒体资讯,落实媒体分级制。
  3. 试着让黑夜变有趣:除了陪伴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外,试试与孩子在黑暗中进行游戏,如:室内可以玩手影或触觉游戏,黑暗中说真心话(亲密的亲子沟通)、室外可以带着孩子观星、露营⋯⋯等,让孩子体验原来黑暗中也可以这么有趣好玩,自然就会减少过多的恐惧。


图片|来源

童年的恐惧彷佛是一道难以摆脱的影子,跟着我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是父母口中“最没胆”的孩子。直到某一天,发现自己已无所畏惧时,竟因感到童年的离去而怅然若失

父母的理解、接纳以及耐心等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养分,更是孩子锻炼勇敢的利基。

延伸阅读:教养小补帖:“赞美”他,并不总是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