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的不是谈政治,是和立场不同的人相处。”写给也同样烦恼的你,只要掌握三件事,即使立场不同,也可以理性地好好讲话。

自从懒人包“如何和孩子开口谈政治”发表之后,我们收到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回馈,其中有不少把拔马麻们无奈表示:其实教导孩子谈政治不是最难的,最困难的是跟政治立场不同的家中长辈相处,一谈政治就吵架,吵到要断绝家人关系,这情况通常愈到选举前愈严重⋯⋯政治似乎成为家人茶余饭后“翻桌指数最高”的禁忌话题。

这次我们想好好谈谈,如何跟政治立场不同的家中长辈相处甚至开启理性的对话?


图片|来源

首先你得先问问自己:“是否一谈到政治就激动不已、口不择言?”、“听到长辈与你意见不同,甚至不问政绩政见,就盲目成为某政治人物铁粉时,总让你理智断线,想骂醒他们?”与家人和平相处的首要条件是,从自己开始改变,谈论政治前,试着先理解以下三件事:

1. 世代价值观差异

政治立场的差异,源自于两个世代身处的时代境遇与社会文化氛围的迥异,而这种根植于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是很难轻易被动摇的。

曾经有个长辈与我分享,他年轻时积极参加工会,为劳工权益、为人权发声,结果因此得罪资方被炒鱿鱼,更成为同行间永不录用的黑名单。长达两年的期间,找不到工作,还背负着一家老小的生计⋯⋯见到他神情略带痛苦的回忆这段往事,我终于知道为何“乖巧顺从、别搞事”从此成为他的处事哲学。

也因为明白他曾经历遭遇的事,听到他批评年轻人上街游行是“短视近利、不会思考”时,我虽不认同,却能够理解他的视角。

延伸阅读:“管自己就好,管政治干嘛!”为什么跟孩子谈政治很重要?

2. 接收资讯不对等

从近几年的公民运动中,不难发现,两个世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天差地远,除了有线无线的媒体外,我们更能轻易从网路、自媒体、非官方各种管道获取相关资讯;但对于部分长辈来说,长年固定收看的单一媒体或报纸,就是仅有的讯息来源,而这也大大影响他们对世界、对政治的视野。

年轻世代受教育的过程中,或许多少都培养了“独立思考、思辨”的能力(当然,我还是认为填鸭教育占了我学生生涯很大的比重⋯⋯),当接受到太多真伪混杂的讯息时、当媒体渐渐沾染上各种政党色彩时,也许我们会试着质疑、分析、查证、过滤讯息来源,但这种公民素养却未必存在于部分长辈的思维与成长环境,他们所受的教育,多数时候被教导的是服从威权,而非批判性思考。

理解世代的差异,当下一次见到长辈又在 line 群组转发具煽动性的政治新闻、假新闻时,也许我们就能以比较冷静、温和的态度应对。

3. 民主自由的真谛

一直很喜欢英国作家霍尔在《伏尔泰之友》一书中说过的名言:“我不认同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虽然这句话不该无限上纲的延伸,至少语言暴力与人身攻击不限在此。但我认为这句话正能表达以“尊重个体自由”为出发点的民主精神。

延伸阅读:“反送中”的家庭争执:孩子的立场与我不同,就是“不孝”吗?

所以当我们高举民主自由的口号、高唱人权价值的时候,是否能先做到尊重家人间政治立场的异质性、异言堂呢?


图片|来源

若我们能真实理解、实践上述三点,也就能以较平静理性的态度和家人相处或沟通。

政治到底该不该谈?该怎么谈?谈的时机与方式为何?这议题牵涉甚广,需考量你们的关系信任与否、长辈的性格、长辈对政治的态度、你是否善于表达沟通⋯⋯等,如果你想尝试说服或松动长辈的政治立场,难度又更高了。(推荐“见人说人话,不心累聊起来”懒人包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Peter Coleman,长年研究政治与困难话题,他建议与立场不同的人沟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不将观点简化成二分法,试着多元思考。
2. 避免口出恶言或人身攻击。
3. 先聆听,了解对方的论点。

除此之外,沟通的过程中可尝试以“提问”取代“直述句、否定句”,从发问的技巧让对方自行发现认知或逻辑上的谬误,这种方式既能促进思辨也较不损害他人自尊。如果觉察自己或对方渐渐有情绪起伏,讨论内容已经流于非理性谩骂,记得!即时煞车、彼此冷静,别让政治话题坏了家人间的关系。

选举输赢是一时的;而家人陪伴是一世的!

公民素养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