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WANT 为优先,人生就能顺利运转

常听人说,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成功,成功人士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真的吗?

我过去也曾如此相信:

“成功一定要靠辛苦努力的累积才可获得。”
“工作本来就是辛苦的,正因为做得这么辛苦,才应该领薪水。”

我想,读者之中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一定很多吧?

原来如此,只要把痛苦、辛苦当作前提,每天过起来感觉就不会那么苦了呢。可是,如此一来,却很有可能错失原本该感受到的快乐与喜悦。换句话说,上面那种想法,是一种无法接受“快乐地获得成功”或“工作是一件开心的事”的思考模式。

“获得成功的途径也可以很快乐”、“只要追求想做的事,工作和私生活都会变得顺利起来”。你要不要也试着这样想呢?

此外,现在年轻一辈的世代都有强烈烦恼自己该怎么活的倾向。心理学家榎本博明在着作《如何打造真正的自己》(《ほんとうの自分の作り方》,讲谈社出版)中阐明理由如下:

“现代人似乎有着不断问自己‘应该以何种姿态生活’的宿命。为什么呢?这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社会,并未充分提出对生存之道应有的定义吧。(中略)尊重个人、强调人人都有自由选择权的时代氛围,有时也会令人如迷途羔羊般不知所措。和这个时代不同,上一个时代有着强烈而明确的社会规范,告诉人们许多生存的规范准则。诸如:四十岁以前必须成家立业、若身为长男就必须继承家业和父母同住、做父亲的就要有威严、当老师的要做学生和邻居的好榜样……这些规范固然严厉,但也因为人生努力的方向都就此规定好了,不可否认的确给了人一种安心感。”

仔细想想,现代这个拥有自由选择权的社会,代价或许就是必须面临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找不到生存之道的痛苦吧。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想拥有自由人生,这就是现代社会。只要有足够的力量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就能获得丰富的人生。我是这么认为的。

举例来说,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人生中花了大把时间去做的工作吧。工作求的是什么呢?我认为那必须是精神上的报酬才行。像是:

  • 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
  • 即使辛苦也跃跃欲试。
  • 能直接看到客人的笑容。
  • 即使辛苦,但对社会带来莫大的影响力。
  • 对老板提出的愿景感到共鸣。

等等……这些都是就算比起精神报酬,金钱上的报酬比较低也能继续努力的例子。

“和民”居食屋的创办人渡边美树先生曾在专访中这么说:

“想做好工作,重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中略)能从工作中感到快乐,自然就会努力了吧。当你想花心思去做时,工作就能做得好,也能留下好成绩,也因此会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进而更努力。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中创造这样的良性循环。”

这正可说是重视 WANT 而获得的良性循环人生。

没有马上看到成果也别焦急

不过,这里有两件事情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就是不要马上做出“得立刻换工作或转换业种”的结论。有许多想做的事,其实都是在现有的环境中就能办到的。要是无法察觉这一点,也只会成为一个不断寻找“青鸟”的转职族而已。

第二,开始做想做的事之后,收入不但不会增加,反而很有可能一时减少。

举例来说,我认识一位以成为谘询顾问为目标的人,他就是一边继续维持白天在食品工厂当会计的工作,一边在下班后去进修谘询顾问课程,并且在周末免费提供谘询顾问,一直到第二年才终于离职创业。开始自己想做的工作固然心满意足,但最初的三年内,都无法超越在公司上班时的年收入。

其实,当开始自己想做的工作后,生活并不会一口气达到理想状态。唯有一点一滴地做出自己认同的成绩,调整环境,之后才会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没错,即使开始了自己想做的事,也需要好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满意的成绩。不过,只要状况开始变好,持续下去,就能拥有高度的满足。一旦做出好成绩,也会带来更多机会,渐渐地就能获得更高层次的 WANT 了。

不只是工作,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想环游世界,想在柬埔寨创办学校,想当画家谋生等等……这些梦想也一样。藉由持续反覆后面提到的三个习惯,就能展开一个良性循环的人生。

更多人生态度,请看《找到想做的事,拥有无悔人生》 

人生的高度,自己创造
〉〉年轻人,你必须拥有好的价值观
〉〉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停止批评,用正面的能量看世界